大火已灭 文物保护敲响警钟

德州日报 2019-04-17 09:28 大字

法国巴黎消防部门当地时间4月16日上午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扑灭,后续进入起火原因调查和建筑结构安全评估阶段。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堪称法国文化地标。这场大火在令法国心痛不已的同时,也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重建预计需要数十年

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在15日18时左右被发现。火灾发生时,巴黎圣母院正处于维修施工之中。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介绍说,由于维修施工,巴黎圣母院内部分艺术品早就被转移走,得以躲过此劫。法国总统马克龙说,重建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1887年,法国通过法律保护具有国家历史及艺术价值的纪念性建筑和艺术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1913年又颁布了沿用至今的《历史古迹法》,设立专门负责对历史古迹分类的机构、将所有古迹登记造册。诚如此,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又为何破坏力度如此之大?专家认为,年久失修与木质结构屋架是导致火势蔓延的重要原因。

不少法国名胜古迹为石质结构建筑。巴黎圣母院则不同,它拥有巴黎市最古老之一的木质屋架,且规模宏大,长度超过100米、宽度达13米,因此塔楼起火后迅速蔓延至屋架。此外,近年来巴黎圣母院一直被相关部门评估为“状况堪忧”。上一次大规模维修还是在1990年代,本次维修从2018年4月开始。

目前火灾损害虽然还没有得到完全评估,但三分之二的屋顶已被大火损毁,标志性塔尖也已倒塌。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基金会主任埃里克·菲舍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巴黎圣母院重建工程预计需要“数十年”。

多国领导人16日向法国表达慰问,一些国家表露帮助重建巴黎圣母院的意愿。法国企业家、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和团体当天宣布将捐款或协助筹款,为重建出力。

文物保护机制应与时俱进

从2018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到巴黎圣母院,每一次遗产受灾、文物历劫都应给予我们警示:时代在前进,观念和技术在进步,面对文物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我们对于人类文明遗产的保护意识应警钟长鸣,保护机制更应与时俱进,呼唤更先进的手段、更专业的技术、更智慧的途径。

一个科技化、系统化、全覆盖的文博安全保护机制既要“保得住”、又要“传下去”,既要有“盾牌”、也要有“时光机”。无论是文物古迹的安保,还是打造智慧博物馆、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人类对于文明记忆的留存和传承还大有可为。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索道安全锁断开小伙坠落百米丧命

据英国《太阳报》4月16日报道,近日泰国清迈发生悲剧性事件,一名加拿大小伙乘坐索道游玩时,安全锁突然断开,他坠落330多英尺(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