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颠覆性提出问题,是知道分子和知识分子的区别所在

金昌日报 2019-04-15 09:49 大字

接下来谈谈什么叫经典。南非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切的《何为经典》是这样定义的:“那些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撇开库切说这话的具体语境来看,那些历经人们诚挚颂扬而得以流传百代的,当然是经典。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不能仅将经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大家一说到读经典,似乎就是《艰难时世》《老古玩店》《巴黎圣母院》。其实,从《论语》到《日知录》,从《理想国》到《存在与时间》,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乃至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同样是我们必读的经典。

经典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这个人既指单数意义上的人,也指复数的人类,也就是它能关注人类整体性的精神出路问题。第二,对人的命运有深刻的体察。第三,对人的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和同情。

我强烈建议,大家每天留出10分钟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今天读了什么?对照生活中遇到的物、事、人,自己又获得了什么?这个很重要。

刚才提到了读人文经典。人文是什么?人文就是处理人的日常世界与价值世界关系的学问。好的人文社科类著作因为关心人的处境、理解人的命运,对人的内心世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和同情,所以都应该成为我们阅读的范围。

康德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的意思是说一起去看流星雨吗?不是这样的。他恰恰是说要舍弃小我,抬头关心人类整体性的精神出路问题。

古希腊的泰勒斯因为被许多问题困扰,走路时抬头看天,一不小心掉到了沟里。他的仆人笑话他连路都不会走,还关心那么多其他的事。康德认为,这是一个躺在沟里的人的笑话。一个有智慧的人,为了探索伟大的真理而不小心跌倒了,有什么不妥呢?

基于这样的事实,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作为知识之王的哲学经典,尤其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没有读过哲学的人,很容易沦为事务主义者,很容易沦为婆婆妈妈的人。哲学是以小博大的学问,所有的细节在它这里都熔炼成了言说的背景,而它想告诉世人的是真理。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康德、黑格尔与自己无关。你去读读《纯粹理性批判》和《历史哲学》,说的都是平实的道理,有时语言也不失形象风趣。当然,书中会有一些作者创造的特殊范畴,这些在哲学辞典都能查得到。只要掌握了思想的主调,再借助一些参考书,每个人就可以较顺利地把它们看完。一句话,哲学是最好的知识训练和思维训练,所以古希腊人用“爱智慧”来界定它。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比科学更伟大。科学主要是求答案,哲学主要是问问题。我们今天说做学问,有人说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一部分是问。其实,所谓学问就是学会问问题。科学家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终结了一个问题;哲学家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不断地把终极性问题放在世人的面前。

倘若仅崇拜纯知识本身,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知道分子”;而对知识本身有质疑、能发问,才是当之无愧的“知识分子”。“知道分子”跟“知识分子”一字之差,区别就在于能不能作哲学思考,进而颠覆性地提出问题。因为你的问题,可能使一门新的学科得以产生,一个新的领域得以向人敞开。

真正的经典,背后都有深刻的思想,甚至经典作者本身就是哲学家。所以,阅读人文社科类著作获得对真理的深刻领悟,对知识的解构非常重要。如果只有故事,没有太多深刻的东西,不足以打动人,更不易服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经典都指引人找到自己的路。所以,读经典绝对不是高大上的抽象命题。

新闻推荐

俄罗斯外长说 俄美已恢复反恐领域对话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13日电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3日说,俄美两国已恢复反恐领域的对话,目前还就阿富汗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保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