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同的声音

桂林日报 2019-03-23 12:25 大字

□郝金红

海明威早期以短篇小说驰名文坛。1949年底,他却推出了一部长篇小说《过河入林》。本来,也许这只是作家自己的一种尝试和转型,然而,连海明威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过河入林》发表后,品尝惯了短篇小说的读者们却不买这部长篇小说的账,批评信如雪花般飞来,最多的一天,他收到了36封谩骂信。

后果还远不止这些。文学圈的评论家们也没放过海明威。一位评论界大佬在报上撰文,指出“《过河入林》是一部女人写出的小说,让人看了昏昏欲睡”。其他评论家也群起而攻之,将海明威和他的这部作品,批得体无完肤。

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即使是性格刚硬的海明威,也难以招架,他甚至怀疑自己无法在长篇小说的领域中取得突破。

然而,就在众口一词之时,《纽约时报书评》上刊登了一篇《与海明威相见》的文章。文章说:“批评是猛烈的,但也是不正确的。这是巨匠的手笔,我们要允许一位作家做出他自己喜欢的尝试,读者和文艺界不应因此失去风度和尊严。”很显然,文章力挺海明威的尝试,并希望读者和评论家们要心怀善意。

这篇书评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作家马尔克斯。一位远在墨西哥并且与海明威毫无交集的作家,能在整齐一致的批评浪潮中,发出唯一的支持声音,这让海明威潸然泪下。他没有回信表示自己的感谢,而是更加勤奋和执着地去创作长篇小说,用海明威后来在日记中说的一句话来形容:“我知道,对他(马尔克斯)说再多的谢辞都显得虚伪,我要做的就是让他看到我后来的样子。”这就有了后来伟大的长篇《老人与海》的横空出世。

有一种惺惺相惜,不一定是面对面双手紧握身体相拥。站在正直的立场,超越时空的界限,在众口一词中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份心灵的相通,定格为世间的绝响。

新闻推荐

俄驻希腊使馆岗亭遇爆炸袭击

据新华社电不明身份人员22日凌晨向俄罗斯驻希腊使馆领事处附近投掷爆炸装置,没有造成人员死伤。使馆方面告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