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拉美右翼崛起,美国“门罗主义”死灰复燃

齐鲁晚报 2019-03-23 05:31 大字

刚上台两个多月的巴西右翼总统博索纳罗,近日打破巴西新总统首次出访必去邻国阿根廷的传统,转而北上造访美国。特朗普则投桃报李,19日在白宫会晤博索纳罗时宣称,考虑给予巴西“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

美国和巴西“秀恩爱”,除了两位总统的个人因素之外,更离不开近年来拉美地区政治版图发生的颠覆性反转局面。

20年前世纪之交时,拉美政治风云突变,以查韦斯为代表的左翼政治力量席卷从加勒比海到潘帕斯草原的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彼时查韦斯和委内瑞拉成为这股势力的旗帜性代表人物。

拉美左翼崛起的高潮出现在2006年。那一年,拉美共有10国举行大选,中左翼政党在巴西、智利、委内瑞拉获得连任,并在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海地、厄瓜多尔和秘鲁上台执政。再加上左翼已经掌权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乌拉圭、古巴、巴拿马和多米尼加,拉美主要国家均由左翼当政,这些国家的人口占拉美总人口的七成,面积占拉美总面积的八成。

从那之后的近10年里,左翼主导的拉美政坛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反美浪潮,以至于在2013年11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宣布支配美国与拉美关系近200年的“门罗主义”(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23年由时任美国总统门罗提出)政策终结。

反转大致从2015年开始,当年阿根廷右翼总统马克里上台,随后巴西、智利、秘鲁等国的右翼纷纷赢得大选,拉美地区的政治风向右转已成大势。右翼攻城略地的同时,左翼力量日渐式微,标志性人物查韦斯病逝后,马杜罗领导下的委内瑞拉陷入经济危机,马杜罗也遭到国内反对派“逼宫”。

拉美右翼起势,让同一时期上台的特朗普政府看到了美国重拾对拉美影响力的机会。美国采取的策略有二,一是撺掇地区盟友弱化多边机制,并利用地区组织孤立左翼政权国家;二是亲自对委内瑞拉、古巴等国“动手”,要么加大制裁谋求政权更迭,要么收紧双边关系。

去年4月,特朗普缺席第八届美洲国家峰会,这是美国总统首次缺席这一原本由美国发起的地区多边会晤机制。在那次峰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16国发表声明,要求推动委内瑞拉恢复宪政,几乎占到美洲国家总数的一半,“跟着美国跑”的拉美国家比以往历届峰会都多。峰会后,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拉拢效果显现,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及巴拉圭宣布暂时退出南美洲国家联盟,占了该组织成员国的一半。去年8月,哥伦比亚新政府刚上台就宣布退出该组织。本月13日,该组织总部所在国厄瓜多尔也宣布退群,目前仅剩玻利维亚、圭亚那、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5个成员国。

今年1月委内瑞拉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自封“总统”之后,拉美国家开始选边站队,更加凸显出拉美左右裂痕加剧加深。这种背景下,美国不再藏着掖着,“门罗主义”死灰复燃。

去年11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声称,委内瑞拉、古巴和尼加拉瓜这三个拉美国家是“暴政的三驾马车”。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直接公开叫嚣,要让委内瑞拉、古巴和尼加瓜拉政权更迭。博尔顿3月3日接受采访谈及委内瑞拉局势时放言:“我们(美国政府)不介意使用‘门罗主义’这个词。”

如果说拉美右翼政治力量崛起,为美国“门罗主义”回归创造了客观条件的话,那么,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新定位,则是促使“门罗主义”再生的主观动机。

特朗普政府视中俄为战略竞争对手,将大国竞争定为其全球战略基调,而近些年来中俄与拉美国家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被美国视为对其在拉美霸权地位的重大挑战。当前,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复活“门罗主义”来重塑“后院”秩序,打压域内反美左翼政权,对抗域外大国影响力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巴西这个拉美第一大国成为其重要帮手,委内瑞拉危机则成为美国直接或间接干预拉美事务的重要抓手。

新闻推荐

一箭双雕?特朗普发推称支持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主权

记者|潘金花当地时间3月21日中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称,52年过去了,美国是时候“完全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