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视角品读梵高

绵阳日报 2019-02-16 07:30 大字

梵高《星空》

《余光中讲梵高:追寻生命》余光中/著文森特·梵高/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日前,国内首部以文学视角品读梵高画作的画传《余光中讲梵高:追寻生命》出版。

梵高为何与高更决裂?还有爱而不得的表姐、无私的弟弟以及那粗鄙无知却满怀真爱的同居女人……每一章,都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一个不得不看的故事。文坛大家余光中书写的,不仅是一部美学鉴赏集,更是一部以文学视角品读梵高的创新之作,兼具理性与感性之美,深入挖掘梵高的坎坷人生,感知艺术家心中的绚丽灵魂。

艺术不过是一种孤独的生活。本书在呈现梵高坎坷的一生之余,更让人们看到,每一个都市中寂寞的灵魂,都需要一双倾听的耳朵。

232幅高清画作、23封关键书信

与其他美学家不同,梵高之于余光中,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审美对象,更是一种“精神家人”式的存在。梵高曾是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爱情的开端。在青年时期,余光中决定翻译欧文·斯通的《梵高传》。他每天白纸上写下译文,寄给在学校任教的范我存,由她进行誊写后寄往报社连载。300多个日夜里,他们共同完成了30多万字的译文,而每一张译稿的背面,都附带着二人饱含思念和情意的情书。

1990年,余光中远赴荷兰,只为了赴梵高的百年大展之约。在那次大展中,余光中先生用他的文字向世人诠释了梵高画作中所蕴含的美学奥秘,同时也让国人真正全面地认知到了这位举世闻名的天才加疯子。

本书从《博里纳日矿区》到《吉诺夫人》,再到《向日葵》《星空夜》《麦田群鸦》,共收录了二百余幅梵高的原创高清画作。而作为中国首位翻译《梵高传》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更是运用他对梵高全面而独特的理解,来将梵高画作进行了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的解读。

余光中先生亲临世界20大艺术博物馆、3大基金会、5大艺术画廊,感受画家那不曾被俗世击垮的美好灵魂。书中收录232幅高清画作、23封关键书信,每一幅重要画作背后,都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和一个不得不说的人。余光中先生绚烂多姿的文字,与梵高奇幻瑰丽的画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他的笔下,梵高的坎坷人生与其背后的艺术灵魂被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更让世人看到,哪怕如梵高这般有才情的天才艺术家,其一生所渴求的,也不过是一个认同的眼神,一双倾听的耳朵。

一百多年前,梵高在奥维小镇,给故乡的妹妹维尔敏娜写了封信,信中说他为嘉舍大夫画了一张像,那表情“悲哀而温柔,却又明确而敏捷——许多人像原该这样画的,也许百年之后会有人为之哀伤”。

信札中的梵高温文尔雅,娓娓动人

梵高留给后世的两样东西,一是画,二是信。他的画早经公认为现代艺术的神品。他的信传下来的也有七百多封,传记家可以从中发掘资料,考证日期,评论家可以探讨思想和技巧的发展,一般读者也可以从中摸到一颗敏感而体贴的热心,像这么亲切的自白,在文艺史上成为重要文献的,在梵高之前还有德拉克洛瓦的日记,之后则有劳伦斯的信札。

梵高为人木讷,拙于言辞,却勤于写信,在现实的挫折与寂寞的压力之下,把一腔情思都诉诸函札。传说中的梵高,举止唐突而情绪不稳,但是在信中他温文尔雅,娓娓动人,七百五十多封信里,写给西奥的多达六百五十二封,足见他这弟弟真是他的第一知己。

寂寞的人最需要的,是一双关切的耳朵。在举世背对着他的时候,幸有西奥的耳朵向他开放,否则在绘画之外我们将少了一条直入他心灵的捷径。其余的约一百封则是写给画友与家人。在阿罗时期,梵高的画质高而量多,平均每周画三张。同时信也写得最勤,平均每周写两封半。两者相加,足见心智活动之盛。

梵高人像大都是单像而非群像

许多画家的光都是外来的,取自现实,梵高的光却发自内里,像是发自神灵的光源。

人像画在他的艺术里分量既重,成就亦高。除了《食薯者》《阿罗病院》等少数例外,他的人像都是单像而非群像。这似乎是一个限制,但是他要捕捉的正是个性与寂寞。从早期的《矿工》到后期的《嘉舍大夫》,他的像中人多为中下层阶级,不见美女贵人。他一生自放于江湖,见弃于社会,又穷得雇不起模特儿,乃成为小人物的造像者。他无命也无意取悦像中人,所以求真重于求美;真了,当然就美。他的人物可能是俗称的丑人,却因性格的力量、心灵的流露、生命的经历而蜕变,成就了艺术之美。

另一方面,梵高的人像用色虚实相应,武断而有效,背景往往一扫现实,不是用满幅抽象的鲜黄(如《阿罗女子》)或浅青(如《邮差鲁兰》),便是索性放在星空下面,衬着永恒,例如《诗人巴熙》。这么一来,他的人物便自现实释放出来,变得独特而有尊严,甚至超凡入圣了。

(吴波)

新闻推荐

特朗普突然出狠招 美国即将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美国白宫14日发表声明说,总统特朗普将签署政府拨款法案,并将动用行政手段,包括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阻止边境上的“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