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倒春寒” 两国外交风波背后是挺欧与疑欧的角力

齐鲁晚报 2019-02-16 05:30 大字

近日,欧洲两个大国——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口水仗突然升级:法国本月7日宣布召回驻意大利大使。这在二战结束以来尚属首次,可见法意外交矛盾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自去年6月意大利新政府上台以来,法意两国便围绕难民问题相互指责,甚至到了攻击对方政府和首脑的地步。本月5日,意大利副总理迪玛约在巴黎高调会见法国“黄马甲”运动代表,这下彻底激怒了法国。

在2018年5月26日欧洲议会选举的背景下,法意外交风波折射出的是以马克龙为代表、力挺欧洲一体化的“进步派”,与以意大利五星运动党、联盟党等为代表,疑欧或反欧盟的极右翼民粹势力之间争夺选票的一次政治角力。

本报记者赵恩霆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法国和意大利,同为欧洲大国、欧盟创始成员国、北约盟国、七国集团成员、西方民主大国,分列欧盟经济总量的第三、四位。可是,正是这对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却从去年6月以来一直吵个不停。

去年3月初,意大利举行议会选举,民粹派和疑欧派大胜。当时刚刚成立两年的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凭借一己之力拔得头筹,单独赢得超过32%的选票,成为最大赢家。同时,包括另一极右翼政党联盟党的北方联盟赢得37%的选票。在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组阁过程之后,去年6月初,五星运动党与联盟党组成联合政府。五星运动党领导人迪玛约出任副总理、联盟党领导人萨尔维尼出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双方共同推举了一位技术官僚孔特出任总理。

极右翼民粹主义政治派别成为意大利政坛的主导力量,并且执掌这一欧洲大国,令整个欧洲乃至西方世界惊恐万分。这股极端政治势力之所以能在意大利打破执政“天花板”,与这个南欧国家的特殊性不无关系。

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后,意大利经济一蹶不振并陷入债务危机,以至于不得不接受欧盟救助并实施严苛的财政改革,并且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一道被称为“欧猪五国”。

虽然危机至今已过去十年,但意大利经济依然没有多大起色,2015年以来爆发的难民危机更令其雪上加霜。地处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是来自非洲的难民登陆欧洲的主要通道,近些年来承受着巨大的难民涌入压力。

一方面意大利在超负荷接纳难民,另一方面欧盟的难民分摊措施却遭到部分成员国抵制,意大利国内疑欧、反欧盟和反移民(难民)情绪日渐增长,五星运动党、联盟党等极右翼政党高喊民粹主义口号借势崛起。

意大利的政治生态与阿尔卑斯山另一边的邻居法国截然相反。2017年5月的法国大选中,在传统左右翼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力推欧洲一体化、“不左不右”的进步势力马克龙异军突起,强势碾轧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

从本质上,法意两国的政治风向已然相反,而意大利民粹政府上台后,法意随即在难民问题上爆发口水仗。去年6月中旬,意大利拒绝一艘载有629名难民的救援船入港停靠,马克龙随即指责意大利政府“不负责任”“厚颜无耻”,违反了国际海商法。

被激怒的意大利予以反击,副总理迪玛约要求法国道歉、副总理兼内政部长萨尔维尼讽刺马克龙是“伪君子”,指责法方自2016年以来在法意边界设卡阻止难民入境,要求法国“付诸行动把这批难民接回家”。当时,意大利取消了财政部长访法计划,并召见法国驻意大利大使表达抗议。

法意这个梁子自此算是结下了,萨尔维尼作为主管难民问题的内政部长,近几个月来多次就此与马克龙隔空互怼,批评马克龙不能理解意大利作为赴欧难民首站的难处,法国自己不接收难民却要强人所难。

此外,萨尔维尼还抨击法国通过把持中部和西部非洲两个法郎区的印钞权,控制非洲国家的金融和经济,掠夺非洲、使非洲陷于贫穷,导致非洲难民大批涌往欧洲。他甚至声称马克龙民已不适合担任总统,“法国人民应尽快摆脱这个非常坏的总统”。

更让马克龙气不打一处来的是,去年11月以来席卷法国的“黄马甲”运动的烈度在今年初刚有所降低,迪玛约却立刻呼吁法国民众别松懈,甚至还在本月5日亲自跑到巴黎会见了“黄马甲”运动代表。

一系列的分歧与矛盾,最终触发法意两国自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严重外交危机。马克龙前不久也不客气地喊话意大利民众,称他们“应该有与其历史相适应的政府”,暗含意大利需要更换政府的意味。

欧洲一体化

面临重要节点

意大利与法国之间的诸多矛盾,放在意大利与欧盟之间也同样存在。五星运动党和联盟党在去年3月议会选举前,其政治主张就具有显著的反欧盟、反欧元痕迹,甚至一度叫嚣一旦上台可能效仿英国搞“脱欧”公投。

虽然上台后这两个极右翼政党缓和了对待欧盟的立场态度,但并不意味着意大利民粹政府与欧盟的关系会就此修好。事实上,恰恰相反。

在难民问题上,意大利认为自身多年来承担着大量非洲难民的接纳、安置等责任,却并未获得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实质性帮助。而且,欧盟与土耳其就中东难民涌入问题达成合作协议后,土耳其的拦截安置减轻了希腊承受的压力,意大利则不然。

财政问题上,意大利是欧盟成员国中债务与GDP之比第二高的国家,达到131.2%,仅次于希腊,而且还是欧洲债务偿还成本最高的国家。金融和债务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但意大利新政府与欧盟在这一问题上仍存不满。

作为欧元区国家,意大利新政府去年10月向欧盟提交了2019年预算草案,建议提高政府的债务总额和短期财政赤字,将2019年财政赤字占GDP之比推升至2.4%,通过扩大赤字来增加支出将会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降低债务与GDP之比。这意味着意大利将违反此前被指定的占GDP0.8%的最高赤字水平。结果可想而知,欧盟史无前例地否决了意大利提交的预算草案。

意大利与欧盟之间的分歧还不止于此。1月31日,在罗马尼亚举行的欧盟外长非正式会议上,意大利就欧盟准备发表的承认委内瑞拉反对派瓜伊多的声明投下反对票,使得欧盟试图在委内瑞拉问题上集体表态的努力哑火。

统一步调越来越难,是欧盟近些年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不仅体现在意大利与欧盟之间,也广泛存在于欧盟与其他成员国之间,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的“倒春寒”,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一大动因,就是近些年来欧洲泛起的极右翼民粹主义。

在这一点上,极右翼政治势力成为意大利政坛新主流,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欧洲的缩影。同样是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难民潮等问题交织的影响,被称为“欧洲大选年”的2017年堪称欧洲极右翼政治势力崛起的元年,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纷纷在各国议会选举中创造历史性战绩,成为荷兰、德国、奥地利等国议会中举足轻重的制衡力量,甚至入阁参与执政。此前,民粹主义倾向的政党已在匈牙利、波兰等国上台掌权。

极右翼民粹主义政治派别不断做大做强,正在重构欧洲多国延续数十年的传统政治格局,就连号称拥有欧洲最稳定政治生态的德国也未能幸免,甚至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更大。

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不仅在2017年联邦议院选举中“惨胜”,还陷入长达半年的组阁危机,又在去年多个关键州的地方议会选举中遇挫,以至于默克尔宣布2021年第四任期结束后退休。

过去十年来,默克尔因其带领德国、领导欧盟挺过金融和欧债危机,而被誉为欧洲一体化和西方自由民主的“旗手”。现在,随着她的政治生涯进入倒计时,雄心勃勃的马克龙开始接过这面大旗,对抗日渐强势的欧洲极右翼民粹主义力量,试图引领下一阶段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当前,欧洲正面临一个重要节点——5月26日的欧洲议会选举,这场选举被视为欧洲政治生态演变的风向标,也是法意外交纠纷背后更加实质的一场较量。

目前,意大利五星运动党和联盟党等极右翼势力正试图通过拉拢法国等其他国家的同伴,寻求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大展身手。以马克龙为代表的欧洲“进步派”肯定要展开反击。虽然欧洲议会选举结果难料,但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的欧洲仍处在十字路口。

新闻推荐

白宫说特朗普将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新华社华盛顿2月14日电(记者孙丁徐剑梅)美国白宫14日发表声明说,总统特朗普将签署政府拨款法案,并将动用行政手段,包括宣布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