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虎视眈眈 委内瑞拉会成为下一个伊拉克?

南宁晚报 2019-02-03 06:43 大字

自封为“总统”,得到美国支持的反对派领袖瓜伊多下一个是委内瑞拉? (网络漫画)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近日,委内瑞拉国内政局动荡,反对派领袖在美国的支持下自称“临时总统”。世界各国纷纷表态,委内瑞拉俨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美国的外交行动,是为了应对内政困境,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吗?美国可能对委内瑞拉“动武”吗?在美国的干预下,委内瑞拉会成为下一个伊拉克吗?

1 背后 委内瑞拉经济危机

石油价格大跌,经济危机把委内瑞拉推进深渊。

委内瑞拉的动荡政局,背后的根源是难以挽救的经济困境。委内瑞拉曾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产国之一,已查明的石油储量有3000亿桶。上世纪20年代以来,委内瑞拉就以卖石油为生,等到上世纪中叶,委内瑞拉已经发家致富,人均GDP高居世界第四。两次石油危机的时候,委内瑞拉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最近十几年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委内瑞拉的石油生意受到了极大影响。前任总统查韦斯推行的高福利计划在经济凋敝的背景下彻底崩盘。国家已经陷入恶性通胀,民不聊生,进入“全面饥饿”的时代。马杜罗是查韦斯的信徒,他在2013年以微弱的优势接替了查韦斯,成为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不停向外国借债的同时,也通过发行石油币,出售黄金储备的方式缓解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信用危机。

国内经济持续恶化的同时,委内瑞拉国内人道主义危机也愈演愈烈。目前,委内瑞拉的失业率在20%以上,通货膨胀率达到百分之40万,凶杀案发生率世界第二,腐败率排在世界第九。联合国11月的数据显示,已有超过300万人逃离委内瑞拉。

2 回眸 伊拉克战争的教训

同样是石油大国,同样是内忧外患,委内瑞拉的处境很难不让人联想起之前的伊拉克。一些评论家担忧,美国的干预无益于改善委内瑞拉人民的生活,只会让这块土地变成下一个伊拉克,有美国智库专家撰文指出,国际干预推翻马杜罗政府并不难,但要想恢复委内瑞拉的秩序不是朝夕之功。美国的经济制裁对当地人民没有益处,只会恶化委内瑞拉的人道主义状况,美国国会自己也承认了这点。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是沉痛的教训。 2003年9月14日,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言论,宣称入侵美军将被伊拉克人视为“解放者”。最后的结果已不用多说。委内瑞拉是一个无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泥潭。即使马杜罗在国际干预下很容易被推翻,但这种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甚至很可能比现状更糟糕。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最近就表示,“后卡扎菲”的利比亚秩序重建的计划不足,是他总统任内最大的遗憾。

与伊拉克的情况一样,如果没有国际法的批准,委内瑞拉还没有为“后马杜罗”时代准备任何明确的计划。委内瑞拉的困境并不全是马杜罗当局一方造成的,反对派也要为此承担责任。例如2014年和2017年的暴力事件,背后受到了美国的全力支持,这种不顾一切的冒险主义可能把委内瑞拉变成下一个伊拉克。

3 展望 希望最终和平解决

委内瑞拉的“总统之争”已有一周时间,马杜罗和瓜伊多仍是互不相让,政治危机在继续。瓜伊多继续呼吁人民上街游行,向马杜罗施加压力,还声称愿意赦免马杜罗;而委内瑞拉最高法院则宣布限制瓜伊多出境并对他进行调查。不过,马杜罗还没有下令将瓜伊多抓起来。实际上,马杜罗在接受俄罗斯新闻社采访时还表示,他愿意和反对派进行谈判,并提及愿意接受墨西哥、乌拉圭、玻利维亚和俄罗斯等国的调解。

《华盛顿邮报》刊文《特朗普正和委内瑞拉玩危险的游戏》认为,19世纪以来,美国就有干涉拉美国家内政的传统,包括直接军事干预、通常由中情局(CIA)策划的秘密行动和支持某国的反对派。不过查韦斯上台以来,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干涉却并未成功,甚至起到了反作用。比如2002年4月,委内瑞拉发生反对查韦斯的政变,当时小布什政府立即宣布支持反对派,但结果是不但政变失败,查韦斯还利用这个机会,树立了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英雄”的形象。

委内瑞拉局势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华盛顿邮报》这篇文章认为有几种可能,比如马杜罗用强力手段取胜,或者马杜罗失去军方支持后,委国进入混乱的“过渡”。文章认为,能受到各方欢迎的最好结局就是,在诸如墨西哥和乌拉圭(这两个国家支持马杜罗,不支持瓜伊多)等邻国的调解下,委内瑞拉各方能达成协议。文章称,历史显示美洲国家是可以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解决冲突的,比如1980年代中期,中美洲国家就是通过和平协议解决了长年战乱。如果委内瑞拉局势真的能通过调解而解决,那倒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分析

美国对委内瑞拉动武概率几成?

自从1月23日自我宣布为“临时总统”后,瓜伊多获得美国、加拿大和哥伦比亚、巴西等国家承认。瓜伊多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拒绝排除接受美国军事支持的可能性,称为了逼迫马杜罗下台“不管什么样的施压都有必要”。

美国会不会对委内瑞拉动武,包括直接出兵,或对马杜罗等委领导人采取“斩首行动”“定点清除”之类行动?此类疑问已成为近期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攫取资源 控制后院

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彭斯“各种方案都摆在桌面上”等闪烁其词的讲话,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笔记本上“向哥伦比亚派兵5000”的文字之谜,都使人们感到军事入侵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着,而世界公众之心也高悬着。

美国在委内瑞拉问题上的战略考虑和策略选项是什么?有专家认为可以概括为攫取资源,控制后院,利剑高悬,强压促变。

美国觊觎委内瑞拉极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黄金等资源由来已久。历史上,美石油公司和其他矿业公司在委占有垄断地位,委是美石油的主要供应者之一。本世纪初查韦斯执政后进行石油国有化改革,美国公司风光不再,美耿耿于怀,重新控制这块宝地之心未死,正如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所说,委石油可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一定要控制在美国公司手中。

为达目的 三手施压

近20年来,以查韦斯为代表的南美左翼力量坚持独立自主,以拉美一体化对抗美推行的建立全美自由贸易区的计划,成为美深感不安,但又无力顾及的“后院之患”。近几年来拉美政情有变,但马杜罗政权仍在,查韦斯大旗未倒,美如芒在背,必欲除之以安后院。

为达到上述目的,美国的第一策略选项是高压促变。施压手段很多,其一是支持委反对派持续不断地制造动乱,以图乱中夺权,包括发动政变。其二是经济手段,包括资助反对派和对委政府实施制裁。特朗普在瓜伊多自封总统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向其提供巨额援助,同时对委施加石油制裁,把经济制裁推向极限。其三是外交手段,利用其操纵的美洲国家组织,其指挥的“利马集团”,其影响的欧盟等国际组织为委反对派撑腰,当前重点是承认瓜伊多“合法地位”,甚至想强使联合国安理会表态,把瓜伊多夺权造成既成事实。应当说美的外交施压也已做到极致,难以再有更大作为。

战火易燃 众怒难犯

美国以上所有施压手段已经程度不同地使用了20年,既未能推翻查韦斯-马杜罗政权(2002年政变曾经夺权,但仅仅47小时即被粉碎),也未能使委政府的独立自主政策有任何改变,甚至也未能培养出一支像样的反对派队伍,分析人士认为美方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以往。

其实施方式可能有三:其一,通过威胁利诱,瓦解委军斗志,鼓动实掌兵权的将领起兵哗变,推翻马杜罗政府,不战而屈委之兵。从目前委军方立场来看,此种可能性不大。其二,以最小代价拔除眼中钉,肉中刺,即采取暗杀和斩首行动手段。委方早有防范,今后将更加强预防,这让美很难得逞。其三,如直接出兵,距离遥远,非借道委邻国难以行动。哥伦比亚和巴西目前态度是不参与,不提供军事基地,如无改变,美难如愿。飞机军舰导弹狂轰滥炸达不到美战略目的。委正全面备战,美难轻易得手,即便委反对派营垒也未必都愿当亡国奴。真的开战,美付出代价太大,不要说难以支撑,而且国内阻力会很大,国际上也会众怒难犯,“后院”起火烧的不仅是委内瑞拉和拉美国家,也是美国自己。

■资料

美国对拉美国家的颠覆活动

通过回眸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对拉美左翼政权的颠覆活动恰恰是其外交的常态,正应了美国国会山上最后一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那句关于美国外交的名言——“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联合果品公司事件”

拉丁美洲一向被视之为美国的后院,但是随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拉美人不愿意再做美国的附庸。与之相对应,美国也日益频繁地挥动对外干涉的“大棒”。早在1951年危地马拉就建立了阿本斯为总统的民族民主政府,征收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400多万英亩(相当于2400多万亩)土地。1954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示中央情报局的西方分局局长戴维·菲利普斯制定了“成功行动”计划利用在洪都拉斯训练的反叛武装颠覆了阿本斯政府。新上台的阿马斯军事独裁政权也将土地退还给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

“猪湾事件”

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巴蒂斯塔独裁政府。美国中央情报局于1960年5月拼凑了一个所谓“古巴民主革命阵线”,在危地马拉建立训练营,招募古巴流亡者1400多人作为雇佣军。1961年4月17日,这支雇佣军“2506突击旅”在美国海空军的掩护下,由2名中央情报局官员指挥在古巴的猪湾地区登陆——仅仅72小时后这支雇佣军便全军覆没。大约114人被击毙、1189人被俘虏。另外,古巴还击落了5架美国飞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猪湾事件”。当然,不甘心失败的美国并没有停止对古巴政权的颠覆活动。无论是对卡斯特罗的600多次刺杀,还是对古巴半个多世纪的封锁,均创造了世界纪录。

智利“9·11”

1970年,智利左翼力量、社会党领导人阿连德赢得总统大选。阿连德主张与共产党合作,共同反对美国对智利的控制。美国一方面资助智利反政府的组织和报刊企图和平推翻阿连德政府,另一方面又资助军队中的亲美力量积极筹谋政变。1973年9月11日凌晨,军方领导人皮诺切特指挥政变部队在空军的支援下开始攻打总统府,阿连德以身殉职。随后,皮诺切特建立了亲美的右翼军事独裁政府,据估计,在皮诺切特长达17年的统治期间,其至少杀害了3000多名左翼人士,另有13万人遭到逮捕,其中35000余人遭受了酷刑折磨。

“暴怒行动”

格林纳达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国,人口只有10万人,左翼政党“新宝石运动”的领导人毕晓普在1979年3月执政后采取了亲近苏联和古巴的政策,1983年10月12日,格林纳达武装部队司令奥斯汀等人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毕晓普。然而,渐趋稳定的格林纳达局势却让美国颇为不满。美方以东加勒比国家组织的邀请为名于10月24日开始了入侵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于10月28日占领了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11月9日,美国扶植的格林纳达临时委员会正式成立,原格林纳达领导人奥斯汀则在监狱里度过了25年的漫长岁月。

本版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新报道

新闻推荐

美朝领导人将再次会晤 特朗普称将于下周公布与金正恩第二次会晤的时间地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31日表示,美方将于下周公布他本人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第二次会晤的具体时间与地点。特朗普当天在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