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青”日期临近 英国脱欧大戏如何谢幕
当地时间2019年1月21日,英国伦敦,英国脱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议会大厦外面抗议。当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提交了脱欧协议被否决后的替代计划(B计划)。 视觉中国 图
不久前,英国热播了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2小时新剧《脱欧》。和该剧相比,现实中的脱欧大戏更加错综复杂、跌宕起伏。
1月15日,英国梅首相的脱欧协议草案在议会表决时被230票的悬殊差距否决,创下了英国历史之最。虽然协议被否决早在预测之中,但差距如此之大还是让人大跌眼镜。结果出来后,英国上下一片哗然,有的媒体称“梅首相遭遇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惨败”,不少议员尖锐指出“遭遇如此惨败,梅首相应当立即引咎辞职”。
工党领袖科尔宾一点都不含糊,随即发起了不信任投票。在1月16日议会投票表决中,梅首相政府以325票对306票侥幸过关。梅虽“活”了下来,但元气大伤,其权威遭受重挫。
梅政府带领英国有序脱欧的能力受到民众和媒体的普遍质疑,而梅首相近两年来与欧盟谈判的心血也付之东流。英国脱欧路在何方?从笔者接触的英国各界看,没人看得清,也没人说得清。
脱欧难在何处
英国2016年公投脱欧被视为黑天鹅事件,随后开启的脱欧进程充满崎岖,多次陷入困境。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脱欧本身就是争议极大的选项。脱欧公投结果显示“留欧”支持率超过48%,即使综合最近三个月英国相关民调,脱欧和留欧的支持者比例变化并不大。两大阵营实力相当,分歧巨大,自然在如何脱欧上各说各有理,很难达成共识。
不仅民意两极分化,英国各党内部也因脱欧而分裂。保守党和工党内部皆分为留欧派、软脱欧派、硬脱欧派等等,尤其以执政的保守党裂痕最大。工党为了推翻保守党,之前一直态度模糊,刻意迎合民意,后来表明软脱欧态度,希英国永久留在关税同盟;自民党则明确支持软脱欧。苏格兰民族党支持留欧,呼吁二次公投。梅首相自前年初在兰开斯特宫讲话后,一直走的是折衷路线,希望照顾各方诉求,如今却两面不讨好。她的脱欧协议也被各方贴上了“坏协议”的标签。
硬脱欧派反对梅的协议,强调英国不能沦为欧盟“附庸”,既给欧盟缴纳高额“会费”,还只能当“小弟”,岂是堂堂大英帝国所作所为,因此力主干干净净、一刀两断地脱欧。他们叫得最响的就是“离开就是离开”,“采用WTO方案没问题”。软脱欧派却认为英国应进一步向挪威模式靠拢,即使脱欧也要和欧盟保持紧密联系,声称无序脱欧会给英国社会带来混乱,主张“必须终止脱欧乱局”。留欧派则反对一切脱欧的决定,并且认为脱欧乱局是英国“反悔”的绝佳机会,不断呼吁二次公投逆转脱欧进程。此外,各种阵营、党派、团体围绕这些不同主张,不断掺杂党派利益和个人利益,加剧了脱欧进程的复杂性。
第二,梅首相在脱欧过程决策中屡有失误。梅的首相位置不是在大选中“赢”下来的,而是从卡梅伦手中“继承”下来的,缺乏统一党内意见的威信和魅力。雪上加霜的是,梅首相为了获得更多威信,误判形势,于2017年发起了提前大选,折戟沉沙,失去了保守党在议会的绝对多数。这不仅严重削弱了梅首相党内的威信,也加大了保守党政府有关议案在议会通过的难度,只有仰仗北爱民主统一党才能获得多数,为脱欧进程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梅政府的工作方式相对封闭,未能广泛听取和吸纳众多议员的意见。一些保守党议员抱怨,梅首相只听身边少数人的意见,并不重视广大保守党议员的看法。契克斯方案及此后更新版的脱欧协议由梅首相团队“一手遮天”,在内阁都引发巨大分歧,多次导致内阁重臣辞职。而在契克斯方案被欧盟拒绝之后,梅政府去年11月就突然抛出长达500多页的脱欧协议草案,完全无视议员们的想法。梅政府在未广泛听取意见的情况下便与欧盟签订协议,然后逼着议会通过。梅首相反反复复强调“这是唯一脱欧协议,不通过就只能无协议脱欧”,一幅“霸王硬上弓”的样子,反而激起了不少议员的愤怒和反感。
第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的边界问题成为脱欧中迈不过的“坎”。上世纪北爱尔兰暴力冲突持续了30年,是英国现代史上“深深的痛”。最终北爱和平协议的关键就是取消了北爱与爱尔兰的“硬边界”。目前北爱与爱尔兰之间和平共处,货物、人员自由流动,经济整合程度较高,但是一旦北爱出现“硬边界”,有关历史成果很可能功亏一篑。设立边界检查站不仅阻碍经济往来,更可能滋生恐怖主义、引发北爱的宗教暴力冲突。因此,爱尔兰与北爱都强烈要求不出现“硬边界”,这也成为欧盟和英国谈判的基础。
由于北爱边界与未来英欧关系以及脱欧方式息息相关,因此也成为各方角力缠斗的关键。硬脱欧派坚决主张英国离开欧盟的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认为这是脱欧公投结果的核心,不愿承诺不出现“硬边界”。如果将北爱与英国本土区别对待,可能导致英国内部出现爱尔兰海边界。北爱有可能与英国渐行渐远,而与欧盟越走越近,这势必损害英国的国家统一和主权,也是北爱民主统一党坚决反对的。梅首相的“保底方案”之所以备受争议,就在于方案存在将北爱“分出去”的可能性,哪怕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也触动了英国各方的敏感神经。
脱欧给英国政治带来深远影响
自2016年公投以来,脱欧一直是英国社会的焦点话题,受到大小媒体密切关注。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以来,脱欧之路从未平坦,经历起起伏伏,对英国的政治格局也带来深远影响。
首先,英国传统两党政治分野逐渐模糊。工党与保守党的左、右之分反而不似脱欧、留欧泾渭分明。梅首相自己投票留欧,但保守党内疑欧势力强大,且作为执政党,理应执行公投脱欧结果,因此保守党举起了脱欧的大旗。工党领袖科尔宾“逢梅必反”,以扳倒保守党从而上台为己任,工党立场总体游走在软脱欧与留欧之间,但其内部却不乏梅首相脱欧方案的支持者。
从政治诉求上看,脱欧派代表社会保守主义者,重视构建传统社会,加强社会凝聚力;留欧派多为社会自由主义者,更加关注社会多元化。从年龄上看,年轻人大多支持留欧,年长者倾向于脱欧。在2017年大选中,不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滑向工党,而一些低学历的工党拥趸则转而投向保守党。这让都想挖对方墙角的保守党和工党自身也产生了疑惑,是否还应固守传统政治立场。工党虽自诩为工人阶级政党,但其支持者中有很多社会自由主义的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党的“成色”。保守党因为主导脱欧吸引了不少“铁锈地带”的传统蓝领,他们的政策诉求与商业财团似乎差别很大。随着脱欧推进,这些因素还将继续重塑英国两大党的政治图谱。
两党政策的统一性也受到挑战,在议会投票中要求摆脱党鞭束缚而“自由投票”的议员越来越多。保守党内阁重臣在脱欧问题上龃龉不断。财务大臣哈蒙德主张软脱欧,认为必须在与欧盟保持非常密切关系的前提下脱欧;前外交大臣约翰逊、前脱欧大臣戴维斯支持硬脱欧,认为拿回控制权是最重要的,即使与欧盟达不成协议,仍然应当果断脱欧。这些截然不同的主张很难调和,进一步加剧了保守党极化政治。由于梅首相脱欧变得越来越“软”,一些硬脱欧派内阁成员忿然辞职抗议。很多保守党议员也未能投票支持梅首相提交议会的脱欧协议。有保守党党员表示,保守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存在分裂的危险。同时,工党内部针对是否支持第二次公投也是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因此,两大政党在脱欧议题上都面临着无法统一党内意见的问题,政党的离心倾向日益严重。
第二,议会与政府在脱欧进程中“争权夺利”,国家陷入是否能够执行直接民主结果的宪法危机。卡梅伦发起脱欧公投是为了履行竞选承诺,并希望通过公投的方式反击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攻击。梅首相政府宣称尊重和坚决执行公投结果。而不少留欧派议员认为发起公投是个错误举动,民众无法做出理性决策,希望通过议会程序阻扰脱欧,这种呼声在脱欧谈判陷入困境时被进一步放大。
英国议会下院议长理应保持党派中立,但是现任议长伯科支持留欧,被指具有倾向留欧派的偏见。他为了帮助两大政党中的留欧派对梅首相政府形成有效钳制,竟然利用职权破除议会先例,允许议员们修改政府提出的议会日程。从短期看,压缩了梅政府再次提出脱欧计划的时间,阻扰了政府的脱欧进程安排,而从长期看,则是开创了议会的先例,让议会有权对政府提出的日程安排进行修改,削弱了政府主导议会日程的能力。
英国政治自布莱尔以来一直是政府强势,议会甚至被讽刺已成为“橡皮图章”。而脱欧给了议会“咸鱼翻身”的机会,尤其是在谁应主导脱欧进程问题上,不少议员认为应由议会取政府而代之,有支持留欧的保守党议员便提出,应通过提案授予议会从所有脱欧选项中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议会不应只选择“要”或“不要”,而应有权力去选择“要什么”。如议会在脱欧问题上的发言权不断增加,从长远看将对英国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政府可能失去对议会立法推行政府政策的控制,以致政府在政治管理中被边缘化。
此外,民粹主义在英国政治中也在发酵。持不同政见的议员们都声称自己是人民意志的代言人,号召尊重人民的意愿,以致议会无法形成关于如何脱欧的多数意见。在某种程度上,代议制民主程序俨然成为了一些精英建制派试图否定民众非理性选择、阻扰实现直接民主结果的途径和工具。对崇尚议会至上、较少举行公投的英国而言,通过议会逆转公投结果是有可能性的,这两年的脱欧进程也展现了这样的趋势,但是这势必会对英国的民主制度造成冲击,更加激起民粹主义对精英建制派的敌视。
第三,脱欧加剧了英国地方上的离心倾向。首值一提的便是苏格兰的独立意愿日益强烈。历史上苏格兰王国长期受到英格兰君主压制,而苏格兰在法律制度等方面又更加接近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因此,苏格兰一直在感情上与英格兰比较疏远,而与欧洲大陆国家相对亲近。苏格兰经济上深度依赖欧盟,超过六成的民众投票留欧。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一直反对英国的脱欧进程,主张举行二次公投逆转结果,是议会中反对政府提案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威胁如果英国无序脱欧就会导致苏格兰独立,一名苏格兰民族党议员在议会辩论中慷慨激昂地呼吁,“如果英国这辆列车固执地要从悬崖上开下去,那么苏格兰决不能坐在车上”。
北爱边界问题是脱欧谈判中难啃的骨头,也再次揭开了北爱尔兰历史问题的伤疤。北爱归属一直是英国与爱尔兰的心病,一些分裂组织又借脱欧之机再次滋事。1月19日晚,一辆汽车在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伦敦德里市中心的法院大楼外爆炸。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警方已开始调查爱尔兰共和军。共和军主张北爱“脱英返爱”,近年来仍在发起零星袭击,2016年就曾制造了致命的汽车爆炸袭击。新芬党虽然谴责暴力袭击,但其在政治上促进爱尔兰统一的努力却从未停歇。
面对脱欧,英格兰不同地区态度也不相同,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英格兰小城镇和乡村的民众普遍欢迎脱欧,他们怀念过去的好日子,对移民涌入忧心忡忡,十分害怕英国失去身份认同,因此他们投票脱欧的比例远高于伦敦、伯明翰等大城市。以英格兰北部海边旅游城市布莱克浦为例,受城市衰落影响,其投票脱欧的比例就高达67.5%。2018年11月的民意调查显示,布莱克浦支持脱欧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6.8%。在脱欧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要求英国中央政府进一步下放权力,让地方拥有更多自主权和资金,使各地方政府在脱欧冲击下足以“自保”。
脱欧乱云飞渡,梅首相如何应对?
距离原定脱欧日期不到70天,脱欧依然一片混沌,两年多来英国仿佛仍在原地踏步。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时常聚集着游行示威的民众,有的高举着支持脱欧的标语,有的挥舞着反对脱欧的旗帜,种种景象不禁让人产生错觉,似乎穿越到2016年脱欧公投前夕。分裂仍旧,共识难寻,双方仍在乐此不疲地推销自己的主张。据脸书数据显示,支持二次公投的“人民的投票”运动估计花费了37.35万英镑,而“离开就是离开”脱欧组织则大约花费了9.3万英镑。
与民意对立相似,议会内、政党内的裂痕亦丝毫未减。大家只知道反对,却不知道究竟如何达成共识。梅首相1月21日提出了方案B,仍然不同意排除“无协议脱欧”,也没有认同延迟脱欧或二次公投。梅仍强调应尽快与欧盟达成协议,坚持认为这是避免无协议脱欧的唯一途径。这个方案被批评为了无新意,根本就是对原方案的重复。问题是此时谁又能拿出一个各方认可的方案呢?
梅首相的思路仍是利用时间压力来迫使各方向她的协议靠拢,致力于有序地按时脱欧。梅承诺与各党进行建设性对话,尽量吸取各方观点,形成一致意见后与欧盟再次谈判,重点是在“保底条款”使用上争取到欧盟具有较强法律效力的限制,避免英国永久地留在关税同盟,此举有望吸引不少硬脱欧派议员,顺利的话就能扭转乾坤。但这都取决于欧盟27国是否愿意让步。虽然德国、波兰等国释放出积极信号,但爱尔兰、法国等仍然持强硬态度。
梅首相很可能向欧盟提出推迟脱欧,但现在尚不是时候,如英国内部不能向共识靠近,延迟请求既很难获得欧盟同意,也不会有太多实际效果,很可能大家又在争吵中耗尽新的时间。梅希望用好谈判最后阶段的“黄金时间”,逼迫大家向其协议靠拢,毕竟在无其它有效替代协议的情况下,凝聚共识最重要。如英各方能在实质内容上达成共识,梅会转向欧盟要求提供更多技术谈判和走程序的时间,这样才对各方有所交待。
两个极端的结果仍有可能,一种是无协议脱欧。尽管不少学者认为,无协议脱欧如同核国家的“核武器”,只会用于相互威慑而不会用于实战,但无协议脱欧的风险始终是悬在英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除了硬脱欧派,鲜有人赞成无协议脱欧,但如脱欧乱局继续乱下去,甚至失控,就会无可避免地导致无协议脱欧。
另一种是二次公投。因其复杂性和不可确定性,二次公投发生的概率较小。梅首相已多次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将严重损害英国的民主制度和社会和谐。但支持二次公投的议员并非少数。一些原来支持软脱欧的议员也开始转向二次公投。目前已有跨党派议员在酝酿替代方案,如梅政府无法达成协议,为了避免无协议脱欧,只能终止脱欧进程,举行二次公投才能打破僵局。二次公投问题很多,一方面耗时费力,需要议会通过系列法案,相关准备也需要较长时间。另一方面,二次公投到底投什么?简单的脱留问题于事无补,而涉及具体内容又将七嘴八舌。退一步讲,即使二次公投顺利进行,在当前民意并未根本性逆转的情况下,如果二次公投仍是脱欧的话,那不是瞎折腾吗?
虽然《脱欧》新剧很适时地呼应了英国当下最大的热点,但是民众普遍觉得厌烦,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受到影响之后,已然没心情欣赏一部没完没了、又臭又长的宫斗戏。那些政客得势也好,失势也罢,都必须硬着头皮将脱欧大戏继续演下去。
新闻推荐
据朝中社24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23日会见访美归来的朝方代表团时表示,朝方相信美国总统特朗普积极的思考方式,并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