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书写与帝国想象

川江都市报 2019-01-07 11:15 大字

康拉德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倾心于海洋文学,雨果的《海上劳工》给了他最初的向往。青年肯拉德成了远洋船员,行经法国、西印度群岛、英国、南美、南洋群岛、马来半岛、澳大利亚、刚果、非洲等地。

2018年11月,第十一届“坎迪尔历史奖”揭晓,美国哈佛学者马娅·亚桑诺夫的《守候黎明:全球化世界中的约瑟夫·康拉德》一书获取大奖。

作家的人生,印鉴他们的作品,也印鉴一个时代。马娅采用的定语“全球化世界中”,表明了这部传记并不止于探讨作家的文学影响,而是更着眼于产生那些作品的土壤。“一位全球化的世界公民”,这就是她为约瑟夫·康拉德所下的定义,也是全书阐释的要旨。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出生于波兰,原名肯拉德·科尔泽尼奥夫斯基,“肯拉德”这个名字,取材于一部描绘立陶宛战士反抗日耳曼征服者的诗歌。这个波兰贵族家庭是俄国镇压的受害者,肯拉德的父亲则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从小的动荡生活,父母早逝(12岁丧父,17岁丧母,后由舅父抚养)的状况,使肯拉德成为了一个永远的异乡人,他对远方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发达的西欧国家很有好感。

肯拉德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倾心于海洋文学,雨果的《海上劳工》给了他最初的向往。青年肯拉德成了远洋船员,行经法国、西印度群岛、英国、南美、南洋群岛、马来半岛、澳大利亚、刚果、非洲等地。长期的水手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走走停停的旅程开阔了他的视野,遍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体会欧洲文化传统中的“高贵的野蛮人”思想。

肯拉德把自己斯拉夫色彩浓厚的姓名,改成了英国味儿十足的约瑟夫·康拉德,并在1886年加入了英国国籍。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种背离,而是找到了栖居的家园。多年以后,康拉德这样说道:“书写是一种像殖民地征服一样的‘产业’”,而且“英国人的历史就发生在海外”。想想看,在康拉德的时代,英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呢?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但聪明人已能察觉其中危机。在走过的每一处“海外”,康拉德逐渐感受到英国的权威和崩塌。

康拉德的处女作《奥迈耶的痴梦》(1895),描写印度尼西亚的荷兰白人生活,混血女儿与土著男子的恋爱,代际冲突也是两种文明的冲撞,而这一主题贯穿了康拉德的所有作品。马娅结合康拉德的人生经历,分析他的代表作品,阐述的也正是这个主题。康拉德在近些年重新获得了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康拉德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帝国臣民”,而在他身上同时还体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同情。康拉德与他的小说所表现的复杂性,也可视为黄昏降临的大不列颠帝国面临转型的想象与迷惘。

正如评奖会的颁奖感言,马娅·亚桑诺夫“将历史、传记和旅行融为一体……透过对动荡历史时期下的康拉德研究,将全球化视野下的纷繁关系重新进行了踏勘”。

新闻推荐

美政府“关门”进入第三周,民主党、共和党就“筑墙费用”的商议仍无进展 民主党将推出新版拨款法案

美国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停摆”进入第三周,民主党和共和党就“筑墙费用”的商议依然没进展。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5日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