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话诗人”的记得和忘记

甘南日报 2019-01-02 10:38 大字

◎张玉瑶

顾城迷城

按照当时铺天盖地媒体报道上的多数表述,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一个叫激流岛的小岛上,诗人顾城“用斧头砍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短短几个字,简洁锋利,触目惊心,成为迄今许多人对这位“童话诗人”最后的记忆定格,连同他最著名的、有隐喻意义的两句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倘若顾城不是一位诗人,他的死亡顶多会像所有恶性事件一样,被议论一番后结案,二十多年后大约早已被时间淹没。但幸运或不幸的,顾城偏偏是个诗人。在论及他这个人时,这件事注定会被反复提起,无法从他自身抽离。死亡的气息进而蔓延到诗歌的花朵上,让人们在读那些至纯至美的诗歌时,难免怀疑这位所谓的“童话诗人”是否自身矛盾,或者他对光明的寻找是否真诚。

种种谜团,罗生门式的众说纷纭,让顾城成为中国当代最费解的诗人之一。杀人犯、凶手、疯子、神经病、“渣男”,这些说辞成为与“诗人”相伴随的标签,也成为解析顾城其人其诗的阐释母题所在。

但对于《顾城海外遗集》的主编荣挺进来说,这也是最令他深感遗憾的地方。因为当年机缘巧合兼职编一部有关顾城的书,荣挺进直接接触到各种资料和人事,也第一次直面了顾城之死的诸多说法,在不断调研事件的过程中,他发现事情或许不是人们以为的那样。在他看来,顾城谢烨之死当然是个悲剧,但更可能是一场意外,所谓“用斧子砍死谢烨后自杀”的说法是一种更符合媒体传播效应和都市传说心理的误传。为此,他曾在网上和一批人打过笔仗,一度犯了“众怒”。

“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了一个惨痛的、他自己也没想到担不起的结局,是悲剧,但当我们死咬着惨痛的结尾,把他一切光辉明亮都择得干干净净,这不客观,也不真实。”和许多诗论者一样,荣挺进认可顾城是个绝对天才,这种天才是单纯不含杂质的,也不是“童话诗人”所能完全涵括的。少为人知的是,顾城还称得上是个“哲学家”,对老庄、禅宗有深刻的领受,自我启悟了所谓“自然哲学”。这些都是属于顾城的“光辉明亮”,不可从悲剧身上剥夺,但也不可和悲剧本身混为一谈。“谈论他之前,先了解他。”

《顾城海外遗集》花费了十余年时间整理,近年来陆续出版,收录顾城自1987年出国到1993年去世这六年间创作的大量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哲思、访谈与对话、演讲答问等六大主题,目前已陆续出版。其中许多内容此前未曾公开发表过,对我们了解顾城在海外的生活面貌、他和谢烨李英等人相处的真实状况及他后期的创作等或有助益。时至如今,谁也无法原原本本还原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依据他们所留下的文字、书信和录音材料(顾城谢烨当时有用录音记录日常对话的习惯),或许可以一点点理解他们是如何走到这一天的,也厘清此前惯性认知中的漏洞。“像顾城这样的诗人,诗是很难说谎的。出这套书,就是想让人们先好好读一读他。不读没有关系,但不读,就不要随便评价。(摘自《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靓衣辞旧岁花式求“锦鲤” 拉美国家别样习俗迎新年

新华社记者席玥又到新年,热情奔放的拉美人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奇趣独特的跨年习俗,期盼来年身体健康、财富增长、收获爱情。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