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无界 医者有情
凌晨 张小莎 本报记者 刘亚茹
10月18日、20日,市中心医院参加中国第34批支援苏丹医疗队的6名医务人员分批启程,踏上了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之路。
罗冬冬在阿布欧舍医院真切体会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内骨科手术常见的髓内针、锁定钢板、配套螺钉、克氏针、止血带等材料在这里不是没有就是型号不全,对此罗冬冬便根据需要用大力钳把长螺钉截断使用,为节省克氏针就把长的截短,一根当成几根用。
材料短缺就要求医师个人拥有深厚的诊疗经验,没有术中透视用的C型臂,一些需要在透视下监视辅助完成的操作,只能凭以往经验来完成,没有止血带,四肢末端手术就不可能在无血条件下视野清楚的完成,只能靠术者经验采用电凝、打结止血完成手术。
罗冬冬已接待600名门诊病人,成功完成包括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陈旧性孟氏骨折矫形术、陈旧骨折并骨髓炎清创引流术等大小手术20余台。
临行前,市中心医院为他和其他队员分别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材料包裹”,王永斌的包裹内涵丰富,手术材料有眼科专用手术刀、充电式便携止血器、眼科专用显微缝线、美容缝线以及白内障手术撕囊镊、劈核钩等等,药品则带有眼科囊膜染色剂、眼用表面麻醉药以及散瞳滴眼液等物品。
王永斌将这些物品全都无偿给患者们使用,目前,王永斌已接诊700余名病人,实施白内障手术61台。
数日前,阿布欧舍医院一天之内同时开了大小6台手术,但可用的麻醉师却捉襟见肘,房明岗只得一人扛起了全部麻醉任务,这一忙就是8个小时。
近日,他盯上了医院闲置已久的B超机,凭借熟练的超声技术和解剖知识为术中患者顺利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这项在国内也并未普及的麻醉新技术将会给苏丹更多病患带来福音。
谈起在达马津的生活,车军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都是自己采购生活用品,像水电、生活设备出问题了,也是自己维修,实在不行了再找专业人员来处理。”
一直以来,中国医生在苏丹都很受欢迎,但车军坦言,他们现在最大的任务是打开工作局面,因为距离上一批医疗队离开直至车军他们抵达,中间间隔了一个月,导致很多患者不知道中国医生又来了,“目前就诊的患者不是特别多,因此我们急需让更多患者知晓我们的到来!”车军说。
在首都喀土穆的“中苏恩图曼友谊医院”,年轻的向毅是医院第二个神经外科医生,但由于手术室条件差、医护人员年龄老化、开颅手术所用的材料严重短缺且无专科病房及专业护理人员等因素,该院神经外科门诊仅接诊头痛、脑积水术后复诊等神经外科常见病患者。
到达医院两周后,向毅联合其他队员将阻碍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原因一一列出,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制定出了《顺利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建议和措施》,经过协商,恩图曼友谊医院院长最终同意积极支持开展神经外科手术。
作为市中心医院援苏丹医疗队唯一的一名女队员,文巧芳用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和恩图曼友谊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初到科室,工作人员和患者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都让我感到有些怯懦,然而当一句句‘塔马木,萨地一嘎’(你好,朋友)和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向我涌来,不适感瞬间消散。为了感谢我的精心护理,还有患者把留给自己宝宝的一块糖果硬塞给我时,让我感动万分。”
当地同事的热情欢迎让文巧芳的工作充满干劲,在有限的条件下,她积极规整科室布局、指导当地工作人员增强无菌观念,规范工作程序。(G)(2)
新闻推荐
12月16日,在格鲁吉亚东部城市泰拉维,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前)出席总统就职仪式新华社发据新华社第比利斯12月16日电格鲁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