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合会峰会恐难挽卡塔尔外交危机

大众日报 2018-12-09 10:18 大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李亚男

■提要

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第39届峰会召开前,沙特国王萨勒曼亲自邀请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参加峰会。考虑到卡塔尔外交危机已持续18个月尚无缓解迹象,这一举动显得尤其不同寻常。沙特此次借海合会峰会之机展示和解态度,被普遍视为是美国的压力所致。但沙特、阿联酋等国与卡塔尔积怨已久,矛盾已难以化解。由于双方矛盾涉及国家发展道路之争,与地区局势紧密相连,同时又被沙伊的结构性对抗裹挟,并无太大调和空间,即便此次危机能实现暂时缓和,仍难避免下一次冲突到来。

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第39届峰会12月9日在沙特召开。会前,沙特国王萨勒曼亲自邀请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参加峰会。考虑到卡塔尔外交危机已持续18个月尚无缓解迹象,沙特牵头对卡塔尔实施的全面封锁还未解除,这一举动显得尤其不同寻常。

卡塔尔外交危机的起因是沙特、阿联酋指责卡塔尔资助地区恐怖主义,散播“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的极端意识形态,干涉地区国家内政,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于2017年6月联手巴林、埃及等国与卡断绝外交关系并对其施加“除战争外可使用的最严厉制裁”,封锁其海陆空通道。此举意在通过强大的外交压力和制裁行动,迫使卡塔尔接受其一系列条件,包括中止与伊朗合作、中断与土耳其的军事合作,承诺在国内外重大事务决策中与沙特协商并接受全面监督等,但遭到卡方严厉拒绝。双方各不相让,僵持至今。

沙特此次借海合会峰会之机展示和解态度,被普遍视为是美国的压力所致。卡塔尔外交危机久拖不决,实际上将美国置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沙特是美国现政府推行以“遏伊”、“反恐”为核心的中东政策的重要支点,特朗普上任后首访便前往沙特,与其签订千亿美元巨额军购协议,并鼓励其充当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盟主”,支持其强硬的反伊朗立场。另一方面,卡塔尔也是美在中东地区的关键伙伴之一,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在该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美国中央司令部指挥中心也设在卡塔尔境内,美欧在中东的反恐行动需要卡政府在后勤与情报方面提供积极配合。沙、卡反目导致海合会陷入瘫痪,与特朗普整合地区盟友体系的目标背道而驰。美原本计划联合海合会、约旦和埃及构建“中东战略联盟”,共同遏制伊朗,也因卡塔尔外交危机而被迫推迟。而卡塔尔在四面封锁之中为求生存,日益加强与伊朗、土耳其、俄罗斯等国的战略合作,更让美国难以接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政府就一直尝试斡旋危机,但始终未见成效。今年10月,卡舒吉事件爆发,沙特声誉遭受重击,饱受国际舆论压力,需仰仗美国,因此也不得不更多考虑美方关切,在也门、卡塔尔问题上做出让步姿态。

沙特、阿联酋等国与卡塔尔积怨已久,矛盾已难以化解。首先是穆斯林兄弟会问题。卡塔尔认为穆兄会能引领阿拉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地区带来长久的和平、繁荣与发展。但沙特、阿联酋等国将穆兄会认定为恐怖组织。双方立场不同,导致地区政策直接对立。此外,卡塔尔的“小国大外交”频繁挑战沙特在海合会乃至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双方矛盾逐渐升级为政治意识形态与地区影响力的斗争。其次是伊朗问题。虽然海合会成立的初衷即是对抗伊朗,但各成员国在对伊关系上其实不尽相同。沙特是反伊、遏伊的急先锋,沙伊矛盾长期充当着地区冲突的主线。但卡塔尔对伊态度相对温和,主张与伊朗接触、对话。尤其卡、伊还共享波斯湾“北方气田”(伊朗称为“南帕斯天然气田”)的所有权,经济上相互依存度高。该气田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有62%面积位于卡塔尔水域内,是卡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也成为促成卡伊合作的强大动力。这意味着在对抗伊朗的问题上,卡塔尔不可能做到和沙特一样“坚定”。在沙伊关系相对缓和时期,卡塔尔的这种立场尚在沙特可容忍的范围内,但随着伊朗地区影响力扩张、沙伊对抗加剧,沙特战略焦虑上升,与卡塔尔之间的分歧就被不断放大,对卡塔尔下“最后通牒”要求其与伊朗划清界限也在所难免。从这一角度看,卡塔尔外交危机实则是地缘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经过一年半的对峙,沙特对卡塔尔的封锁已被证明无效,并不能迫使卡塔尔接受其条件。在此次的海合会峰会上,除非沙特方面作出重大让步,否则双方握手言和的机会也极为渺茫。

从长远看,由于双方矛盾涉及国家发展道路之争,与地区局势紧密相连,同时又被沙伊的结构性对抗裹挟,并无太大调和空间,即便此次危机能实现暂时缓和,仍难避免下一次冲突到来。

新闻推荐

《迷宫中的将军》

《迷宫中的将军》封面。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迷宫中的将军》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哥伦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