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浙江大学官微悼念程开甲:永远的“中国核司令”一路走好
程开甲 微博@浙江大学 资料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报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程开甲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程开甲院士逝世消息传出后,国内多所高校纷纷通过官方渠道致哀,其中包括程开甲曾经就读的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17日下午5点52分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题为《缅怀“中国核司令”、浙江大学杰出校友程开甲》的消息。
浙江大学方面表示,“隐姓埋名,为中国核事业奉献数十载青春;老骥伏枥,潜心科研而耕耘不止。程开甲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永远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一路走好!”
《中国科学报》曾于2014年1月刊文《记程开甲院士:让人生无憾》介绍了程开甲在浙江大学求学的经历。
文章透露,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在这所被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程开甲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4位教授严格的数理学习训练和科学精神的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王淦昌告诉他,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紧跟前沿,抓住问题,扭住不放。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程开甲在这里遇见了著名的李约瑟博士。
上述《中国科学报》报道介绍,1944年,程开甲完成了论文《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介子的存在,并计算给出了新介子的质量为205个质子质量。王淦昌对此十分支持,并推荐给当时在湄潭访问的李约瑟博士,李约瑟看了很高兴,亲自对文稿修改润色转交给狄拉克教授。狄拉克回信说,“目前基本粒子已太多了,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使文章未能发表。后来,这方面的实验成果于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他当年粒子质量的计算值与实验所测基本一致,他对自己没有扭住不放感到遗憾。
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被称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M.玻恩教授的学生。一见面,玻恩就要求他每天去办公室交流20分钟。玻恩还常让他一同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在玻恩身边的4年,程开甲选择超导理论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学到了许多先进知识,特别是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分歧,还结识了狄拉克、海特勒、薛定谔、谬勒、鲍威尔等科学巨匠。
在导师的指导下,程开甲先后在英国的《自然》、法国的《物理与镭》和苏联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5篇有分量的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超导的“双带模型”。
1948年,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师兄海森伯就学术观点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连主持人泡利都无法裁判。当玻恩听到此事,非常高兴,跟他讲起自己与爱因斯坦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能对经典常规实施超越。
“不管是学习、科研、任务,我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比较,总是立足于“新”,最后采用最好的和最有效的。”程开甲说,创新是科学的生命之源。面对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决不能有束缚,不能跟着已有的跑,拿着现成的做些锦上添花的事;只有创新,才有突破,才有发展,才有成功。
新闻推荐
英国与欧盟“分手”不易,闯过内阁关却遇辞职潮”大臣带头请辞特雷莎·梅宝座动摇英国脱离欧洲联盟事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