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如何帮助人类渡过难关? ◎郑渝川(书评人)
《病者生存:疾病如何延续人类寿命》
(美)沙龙·莫勒姆、乔纳森·普林斯 著
程纪莲 译中信出版集团
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就曾警告当时他的哲学家同行“要远离蚕豆”。亚里士多德解释过其中的原因,如蚕豆对身体有害,或蚕豆被认为含有神秘而不祥的含义。在意大利,人们会在万灵节(宗教节日,旨在追思已过世者)种植蚕豆,而那些形状像蚕豆荚的蛋糕被称为“死亡之豆”。
现代科学最终证明,古希腊人的警告是正确的。蚕豆会导致一种叫做蚕豆病的遗传性酶缺乏症(G6PD酶缺乏症)。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这种疾病,会在进食蚕豆后迅速出现严重贫血。
蚕豆种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从今天中东地区传入地中海东部,然后到达希腊、意大利,而这些地区几千年来确实是蚕豆种植最为普遍的地区。如果在地图中标记出蚕豆病最常发病的区域,就会发现与上述区域高度重合。
那么,问题就此产生了,为什么在明知蚕豆对(至少部分)人的身体有害的情况下,地中海地区的人民还会继续种植并食用蚕豆呢?
植物结出可食用的果实,是为了自身利益而进化的结果。动物采摘果子,果实里含有种子,然后被飞走、行走、奔跑的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扩散到别处,为植物提供了继续传播和繁殖的机会。有趣的是,植物在这方面还进化出非常严密的机制,成熟的果实通常容易采摘,甚至自己脱落,而没有成熟的果实很难采摘,因为其内部的种子没有发育完成。另外,植物为了避免动物啃食、啃咬其根茎,会进化出带刺的枝条,或是发育出某种味道、某种毒素。
人其实很擅长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找出食用的方式以及烹饪方法。比如,因为小麦、豆类、马铃薯中都含有淀粉酶抑制剂,鹰嘴豆和谷物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通过较长时间浸泡并耐心烹制,就可以让这些植物可能造成人新陈代谢紊乱的特性失效。
回到之前的问题,蚕豆会引发蚕豆病,但依然被保留为地中海地区的主要食物,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疟疾高发。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通过疟蚊的叮咬进入人体的血液。20世纪的科学家开始意识到,具有镰状细胞贫血或地中海贫血遗传倾向的人,对疟疾具有更好的自然抵抗力。而因为食用蚕豆而造成G6PD酶缺乏症的人们,对恶性疟原虫的抵抗力更强。恶性疟原虫只有在非常健康的红细胞中才能旺盛地成长、发育和繁殖,而G6PD酶缺乏症患者的红细胞不仅不适合疟原虫寄生,还会更快地将其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出去。所以,地中海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孕妇,保持蚕豆的食用习惯,两害相权取其轻,就对疟疾有了额外的免疫作用。
遗传病以及其他许多疾病,常常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代价所在,或是现代生活方式违反生物节律的结果。致力于研究稀有疾病、神经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博士沙龙·莫勒姆在其所著的《病者生存》一书中挑战了这种主流观念。他指出,进化喜欢有助于人生存和繁殖的遗传性状,不喜欢削弱我们或者威胁我们健康的性状,遗传病长期在人的基因库中持续存在,其实也是因为这些疾病对于人适应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地中海地区的人们食用蚕豆,受到蚕豆病的侵扰,却降低了对于人的生命威胁更大的疟疾的发病率。《病者生存》一书还谈到了与蚕豆病类似的疾病及其“功效价值”。比如,血色素沉积症在欧美人群中颇为常见,会使人体内的铁不断沉积,让人变得无精打采,中年时期就很可能死亡,但这种疾病也会让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具备对细菌更强的杀伤性,妨碍细菌从细胞中获取铁元素来成长。在20世纪以前,各国都还没有统一的公共卫生系统,谈不上对疫病的有效防控。瘟疫让人闻之色变,血色素沉积症患者的瘟疫感染率却要低于常人。
又如,糖尿病曾经帮助过欧洲居民的祖先在新仙女木期的寒潮中生存了下来。人面对寒冷常常会有想要小便的冲动,这是生物体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特点,即排除水分并且迫使血糖水平上升以对抗寒冷。欧洲居民的祖先在寒潮中,胰岛素供应变得缓慢起来,血糖水平上升,更有可能活到生育的年龄。当然,这些早期人类的糖尿病状况只是暂时的,而今天的糖尿病患者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持续的寒冷气温,致使体内积累的糖原没有用武之地。
《病者生存》指出,人类进化史中曾遭遇过多次大规模的环境变化时期,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基因组发生了应激性的基因突变,这与普通时期的随机的、渐进的变化结合起来。这些变化叠加起来,让人类从外貌到内脏,再到DNA系统都趋向于对外在环境的更好适应。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我们在不同生命阶段很可能不可避免要遭遇的疾病,都是生命这一复杂系统在长期进化中的适应性果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依然能够长寿而又幸福地生活”,理应对如此奇妙的生命奇迹和进化奥秘抱以感恩。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11月4日电伊朗国防部长阿米尔·哈塔米3日参加“考萨尔”新型双座战机的投产仪式,说这种“纯国产”战机将“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