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到来,就是为等待一部完美的书 ◎莫 非(诗人、博物摄影家)

成都晚报 2018-11-05 03:07 大字

《风吹草木动》

莫 非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我来说,望星空、读荒野和花时间看花,一样是美好的阅读经历。自然之书,是一部真正的原创巨著。倘若我们翻开的草叶、树叶是文字,那么,花与果实应该就是最美的插图了。风声、鸟声、溪水声,为什么不是伴随我们阅读的音乐呢?

有一年春天,我在北京的山区拍摄野生植物,遇到六十多岁的牧羊人和他的三十几只山羊。我向牧羊人请教某种百合科植物的当地俗称,他用手一指:“铃铛菜啊,这草药山里有的是。”原来玉竹在当地叫铃铛菜!花如铃铛,“菜”可食用,而且营养价值极高。这也算是“读书”读到了注解吧。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约前480)被公认是博学而智慧的人,而他却瞧不起“博学”。“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否则它就已经使赫西阿德、毕达哥拉斯,以及色诺芬尼和赫卡泰斯智慧了。”他列举的这些名字,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智者。在他那里,连这些智者都不灵光,更何况其他平庸之辈。

赫拉克利特嘲笑的,其实是那种自以为“知道”就自作聪明的人。赫拉克利特留下来的著作,只是一些残篇断句(据说仅有143条),用两页A4纸就可以抄下来。这对后来的所谓“著作等身”的这家那家,真是个绝妙讽刺。他有一句话几乎是对人类的忠告:“与心做斗争是很难的。因为每一个愿望都是以灵魂为代价换来的。”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了解到的赫拉克利特是美妙的,而不了解的那部分也应该是美妙的。

苏格拉底说,他自己“唯一知道的是不知道”。在我看来,知道了“不知道”的人一定是知道了很多的智者。而真正的智慧,一定来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要是真的一无所知,那么,连“不知道”也是不知道的。荒野之中,奥秘无穷。不被一朵野花之美震撼的人,恐怕也理解不了一朵野花的玄妙。

世界其实很小,一片树叶很大。风吹草木动,没有草木,风有也跟没有一样。我常常为一片风中的树叶迷醉,因为树叶总比“一本书”更厚实、更深刻、更新鲜。要是我们连鼻子底下的东西都没有好好“读”过,在图书馆里,能看见什么呢?活的“知识”在早晨的草叶上,在正午的花蕊里,在黄昏的浆果中。此刻,我想起了诗人马拉美的一句话——世界的到来,就是为等待一部完美的书。

新闻推荐

大国如何保持基础研究活力

新华社记者张莹冯玉婧历经13亿年旅行,宇宙中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抵达地球,于2015年9月14日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