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时代”走向落幕 德国政坛恐陷入“群雄逐鹿”局面
默克尔宣布在12月的基民盟(CDU)大会上将不再寻求连任党首党首,2021年德国大选她也将不再参选。德国政坛“铁娘子”29日的这一决定,不仅仅在德国引发轩然大波,其余波甚至触及整个欧洲大陆,乃至漂洋过海牵动全球舆论。那个广为中国人所知,曾十余次访华的女政治家,到底还是萌生了退意。
默克尔近来远虑近忧不断。远有英国“脱欧”和全欧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回潮对整个欧盟体系的挑战,近则有一场接着一场的选战失利。
去年以来,基民盟跌跌撞撞的组阁之路和执政盟友基社盟(CSU)在其大本营巴伐利亚州的“折戟”固然是对默克尔执政地位的沉重打击,但每当遭遇媒体的诘问,她从未在自己的政治前途问题上有过丝毫的松口。
上周日,基民盟在德国西部黑森州(Hesse)地方选举中失利,周一,默克尔就在基民盟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放弃寻求在12月的党代会上寻求连任党主席。虽然64岁的默克尔表示将留任总理至任期结束,但“默克尔时代”的落幕已为时不远。
默克尔要有尊严地退出政坛
迫使默克尔放弃寻求连任党主席的直接因素是基民盟在黑森州的选举失利。29日,黑森州的选举结果甫一揭晓,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彭博社等外媒就放出消息,称德国联盟党(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执政联盟)内消息人士透露,默克尔表态将不再参加12月的基民盟党内领导人选举,这意味着她将不再担任基民盟领导人。
“按照默克尔自己的说法,不再竞选党主席的决定今夏早已作出,周一她只不过将其提前宣布。”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春春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提前宣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黑森州的选举结果。”
黑森州的首府法兰克福是大众汽车、汉莎航空、德意志银行,以及西门子集团等多家德国产业巨头的总部所在地,该州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德国经济的领头羊。然而,即便经济增长和就业率数据亮眼,越来越多的选民正将手中的选票交给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
据德国新闻网站“The Local”29日报道,长期执政的基民盟在10月28日州选的得票率只有27%,较2013年选举下跌10%,是该党自1966年以来在黑森州交出的最差选举成绩单。
第四个总理任期开场刚刚半年,距离下次德国大选尚有三年时间,默克尔如此明确地表明退意,折射出近年来默克尔政府因难民问题和极右力量崛起而承受的政治重压。
自2015年德国对难民“打开大门”以来,默克尔的政治权威随着反难民情绪的滋长不断受到侵蚀。超过100万难民的到来给德国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政治层面,冲击已经转化为了难以阻挡的左右极化对立和极右翼力量的崛起。
默克尔自己也承认,选民们对联邦政府的不满构成了基民盟在黑森州选举失利的主要原因。据英国《卫报》29日报道,默克尔坦言,希望自己的离去能够终止横跨左右的联盟党内部纷争,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家治理上。
“作为政府首脑和党主席,默克尔愿意承担政治责任,这也是对巴伐利亚大选结果、基民盟和基社盟的龃龉、政府组阁的艰难等政治困境承担责任。”胡春春表示,“她认为在担任党领导人18年、政府领导人13年之后逐渐退出对国家、对党都有好处。”
在宣布决定的同时,默克尔谈到了自己的执政历程。执政的十三年来,“每一天都伴随着挑战和荣幸,”默克尔表示,“但现在是时候开启新的章节了”。
“我们的观察也不可忽略人性层面的因素。” 胡春春分析道, “任何一个政治家,都必然面临何时退出的问题。”
“默克尔近来势必在思考如何有尊严地退出政坛。她或许会回想起她的“伯乐”、前总理科尔的经历。科尔当年正是因为久久不愿撒手,最后局面失控众叛亲离。默克尔现在让贤,会为自己留下美誉,是时候了!”胡春春说。
德国政坛进入“战国时代”
进入今年以来,默克尔主导的大联盟政府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内部纷争。黑森州的选举失利,也不过是迫使默克尔宣布“急流勇退”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年年底因联邦议会大选得票率过低而陷入组阁僵局后,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内部出现了裂缝。基社盟不能无视在2018年10月的地区选举中失去其“龙兴之地”巴伐利亚的可怕前景。基社盟开始在联盟党内向默克尔施加压力,要求收紧难民政策,以保住基社盟在素有保守主义传统的巴伐利亚的第一大党地位。
此外,在组阁困境中因情势所迫而加入执政大联盟的社民党同样不乏与基民盟的嫌隙。今年年初,就在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的组阁协议达成后,社民党内部的青壮派曾警告称,社民党如果与默克尔第三度组建大联合政府,有可能导致社民党本来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位的基本支持率进一步下滑。
“默克尔的辞职对社民党高层造成了压力,目前社民党的青年团体JUSO(社民党青年团)认为党基层与领导层离心力加剧,社民党难以代表社会公正的传统中左翼理念,反对大联合政府继续执政。” 社科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黄萌萌对澎湃新闻表示,“默克尔是否能够完成其至2021年的联邦总理任期仍充满不确定性。”
在内政陷入不确定性之际,默克尔的接班人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一时之间,德国政坛大有“群雄逐鹿”之势。
目前已经已有三人宣布竞选基民盟党主席。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有“小默克尔”之称的安娜格莱特·克朗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虽然默克尔在接班人问题上一直口风较紧,没有明确提出接班人名单。但克朗普-卡伦鲍尔被外界普遍认为是默克尔近来最心仪的接班人选。她已经在本周一宣布将参选基民盟党首。
克朗普-卡伦鲍尔是默克尔的亲密盟友,她在去年年初因帮助基民盟逆势赢得萨尔州议会选举,而在基民盟内广受敬重。此外,德国《明镜周刊》也分析称,她55岁的年龄也是其被默克尔倚重的一大因素。
德国联邦议会前基民盟党团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 )也立即宣布竞选基民盟党主席。2002年默克尔曾从他手中接掌权力,但自2009年开始,默茨不再是德国政坛的活跃人物,而以经济、财政和法务专家的身份活跃于经济界。
除此之外,德国卫生部长施帕恩(Jens Spahn)也已宣布竞选基民盟主席。施帕恩是基民盟内的年轻力量,同时作为右翼力量也是默克尔中间道路和难民政策的坚定批评者。
“德国的政局现在正处于大变动的时期,已然进入“战国时代”。我们看到联盟党式微,尤其是社民党逐渐有被绿党取代、沦为第三大党的危险。”胡春春表示,“基民盟作为德国第一大党,如何处理默克尔时代的政治遗产,会对德国乃至欧洲政治发挥巨大影响。”
没了默克尔的德国外交怎么变
对于德国的外交政策而言,默克尔的决定尚难以立即动摇其政策连续性。虽然2021年后默克尔的离开已成定局,但能够改变德国外交政策方针的政治人物还未出现。
“关键职位的人事去留还没有确定,不知道基民盟新的领导班子会有怎样的外交政策偏好。”一位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另一方面德国外交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强,即使发生转变也是渐变而非突变。”
德国外交“求稳”“的政治传统和制度设计,确保了其外交政策始终具有较高水平的连续性。德国一直以来将经贸关系视为其外交的“稳定锚”,且自我定位为“民事强权”(Civilian Power),一向偏好使用民事而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冲突,不易出现大开大合的外交活动。
不过,对于欧盟而言,“失去”默克尔的代价似乎不言自明。在德法两国于2017年相继完成大选之后,2018年是欧洲“重启”法德引擎的重要机遇期。无论是欧元区共同预算、欧盟共同分摊难民机制,还是重启防务一体化,这些问题的突破都难以离开法德两国的合力。
“默克尔的辞职决定导致的德国政坛动荡也将震撼欧洲,为欧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作为欧洲稳定锚的德国是否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成为最大的疑问。” 黄萌萌评论道。
英国《卫报》29日则分析指出,当默克尔逐渐从台前退去时,马克龙也会将明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看作是其争夺欧盟实际领导者地位的机遇。不过,一个民意“瘸腿”的马克龙和一个正在“失去”默克尔的德国政府,在面对意大利、匈牙利等疑欧派掌权的国家时,其“重启”欧洲的愿景也隐隐披上了一层阴霾。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马德里10月28日电2018—2019赛季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第10轮当地时间10月28日展开一场焦点战,凭借苏亚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