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伯恩斯坦,齐默尔曼完成“百岁之约”
齐默尔曼(右)在萨洛宁执棒的英国爱乐乐团下演奏了伯恩斯坦《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主办方供图
【文化谭】
10月16日晚,当《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最后一个音尘埃落定后,北京观众给予了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这不仅是因为这位钢琴大师首次登上北京的舞台,更是因为在场的所有人见证了已故指挥大师、作曲家伯恩斯坦与他的“百岁之约”。
30年前,伯恩斯坦与齐默尔曼有个约定
波兰钢琴大师齐默尔曼以登台次数少、不提前做演出安排、对演出环境要求苛刻而闻名。这次能够登上北京的舞台,源于一场约定。
1975年,18岁的齐默尔曼摘得肖邦钢琴大赛的桂冠,很快就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其中就包括伯恩斯坦。不久之后,伯恩斯坦携手齐默尔曼录制专辑、一同演出。
齐默尔曼是伯恩斯坦晚年最钟爱的钢琴家。在某次演出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午餐时分,伯恩斯坦和齐默尔曼谈起了自己的作品。齐默尔曼表示自己曾演奏过伯恩斯坦的《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伯恩斯坦表示很惊讶:“为什么我不知道你演奏过?”齐默尔曼回应:“你也从来没问过我呀。”“我们一定要共同演奏这部作品。”
1986年,伦敦,两人的约定达成了。齐默尔曼在伯恩斯坦的指挥下演出了《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1988年,伯恩斯坦70岁生日,再次邀请齐默尔曼演出,当时伯恩斯坦就问他,“你能否在我百岁的时候,再为我演奏一次?”
今年正好是伯恩斯坦百年诞辰,齐默尔曼兑现了他的承诺。从去年11月开始,齐默尔曼就开始了“焦虑的年代”巡演。“2015年,我突然意识到,啊,莱尼(朋友们对伯恩斯坦的昵称)快要100岁了,这就是我为何要选择再次演出这个曲目的理由。”
所以,这个秋天,齐默尔曼在埃萨-佩卡·萨洛宁指挥下与英国爱乐乐团一起把伯恩斯坦这部作品带到了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
钢琴是自传,管弦乐像一面镜子
当晚,一头银发的齐默尔曼健步走上舞台。在没有演奏的时候,他会稍稍往左侧身,双肘紧抱,面向指挥萨洛宁和乐团。正如伯恩斯坦所言,钢琴在这部作品中就像是自传一般反映了自己。此刻的乐团,更像是一面镜子。
伯恩斯坦的《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虽然取名“交响曲”,实则是为钢琴和管弦乐团所创作的,钢琴在作品中的分量很重,更像是一首“协奏曲”。
这部作品是伯恩斯坦创作的第二部交响曲,写于1948至1949年,这部作品高度概括了伯恩斯坦作为钢琴家、指挥家、诗歌爱好者等多重艺术形象,乐曲极具浪漫主义晚期气质,又还有十二音等前卫技法,以及爵士等非古典音乐风格。
这部交响曲的题目来自W.H.奥登获得普利策奖的诗歌《焦虑的年代》,这是一部反映二战后美国民众心态的诗歌,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纽约酒吧相遇后借酒浇愁。战争结束后,原本应该带来欢笑,没想到这四个人对于未来的理想、憧憬也随着战火的熄灭而破灭了。
“谎言和昏睡管制着世界,在这个和平时期,伤痛教会我们的,也很快被遗忘,”奥登在诗中写道。伯恩斯坦非常赞赏这首诗,他称:“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简直透不过气来。”
伯恩斯坦在谱写这部曲子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传统的交响曲曲式与结构,他将奥登的六段诗按照内涵分成了两个部分六个乐章。
第一部分包括“楔子:中庸的慢板”,讲述四个陌生的人聚在酒吧依靠酒精排遣焦虑;“七个时期:变奏曲1-7”,这套变奏曲描述了四个人各自倾吐自己的人生;“七个阶段:变奏曲8-14”,这又是一套变奏曲,四人的交流开始走向内心的高度。
第二部分包括“挽歌:广板”,此时四人坐在车上,想去女孩的公寓举行一场酒会,这段乐曲中就运用了十二音的技法;“假面舞会:极快的”,这段中运用了一段爵士乐,衬托了四人的焦虑和迷惘;“结束语:柔板;行板;稍快的”,这个结束语是主人公在检验空虚之后,还留下些什么。
伯恩斯坦把这部作品题献给库塞维茨基,伯恩斯坦曾跟随他学习。这部作品首演是1949年4月8日,正是库塞维茨基执棒波士顿交响乐团,伯恩斯坦担任钢琴演奏。
在齐默尔曼心中,《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是部好玩的作品,就像作曲家伯恩斯坦一样,新鲜、有活力又有点疯狂。
演出当晚,齐默尔曼用他镇定、细腻的演绎致敬了伯恩斯坦,也实现了他的承诺。
□禾聿(媒体人)
新闻推荐
新华社加拉加斯10月16日电(记者徐烨王瑛)委内瑞拉部长理事会经济事务副主席和生产部长艾萨米16日宣布,委国内所有外汇交易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