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1.5摄氏度挽救地球 只剩12年?

南宁晚报 2018-10-14 07:21 大字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极地冰盖融解退缩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科学家8日在一份报告中说,能否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所设较为严格的“1.5摄氏度”控温目标,今后数十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许多人而言“生死攸关”。英国广播公司将此解读为号召人类避免全球气候灾难的最后呼吁。

临界点危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8日发布了这份报告。报告称,在2030年,地球就会达到升温1.5摄氏度的临界点,超过工业化前的升温水平。(临界点是气候中一个假定的临界阈值,表征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从一个稳定状态跨越到另一个稳定状态。临界点事件或许是不可逆转的。)气温的急剧变化将会引发极端干旱、森林火灾、洪水,以及给数百万人带来食物短缺危机。

按照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推测,我们许多人有生之年就能遇到临界点到来的那一天。

报道称,目前,全球气温已经升高1摄氏度,这就意味着离到达临界点我们已经走了三分之二的路了。为了防止气温变得更高,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必须采取至关重要的措施。

墨尔本大学的气候科学讲师安德鲁·金在一份声明中说:“之所以担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气温升高超过1.5摄氏度,那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问题,包括酷暑期更长的夏天、海平面上涨更多,还有许多地方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干旱以及极端降雨。”

经济受影响

报告作者之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学家奥韦·霍格-古尔德贝格告诉记者,温度少上升“0.5摄氏度”地球的态系统“表面上”能够保持现今状态。如果维持宽松控温目标,人类和其他生物将面对一个更难生存的地球。报告主要作者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气候科学家娜塔莉·马霍瓦尔德说:“对一些人来说这无疑是生死攸关的境况。”

按照2010年的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计算,如果我们要让温度上升维持在1.5摄氏度左右,需要在2030年以前,将净排放量水平下降45%,在2050年左右需要达到“零排放”。这份报告表示,尽管从技术上来说这个目标是可行的。但这需要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以及城市方方面面的改变。

安德鲁·金补充道:“目前签署的《巴黎协定》中规定的排放承诺并不能帮我们达成目标。让我们阻止气温上升幅度超过1.5摄氏度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灾害更频繁

这份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如果不采取全球性的政治行动,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主席翟盘茂说:“这份报告释放了一个强烈信息:更多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北极海冰减少以及其他变化,已经让我们目睹了全球升温1摄氏度的后果。”就算是气温上升保持或者低于1.5摄氏度,变化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和广泛的。

报告称,在夏天酷暑期的温度甚至会升高3摄氏度,今夏的欧洲就是个例子。更加频繁或者严重的干旱,例如南非开普敦就经历了断水危机。此外,带来极端降雨的天气事件会更加频繁地出现,比如这次的美国飓风“哈维”和“佛罗伦斯”。

这一系列的极端天气都预示着我们已经快到升温的临界点了。

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会减少10厘米。夏季北冰洋没有海冰的可能性将是每个世纪一次,而不是至少每十年一次。珊瑚礁的减少将在70%~90%,而不是几乎灭绝。

任务很艰巨

报道表示,显然,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宣称该协议对美国不利,给国际合作增加了难度。报告说,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照现有速度继续上升,升幅可能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摄氏度。报告作者对“1.5摄氏度”目标保持乐观。“我们面对一项艰巨任务,但它并非不可能,”马霍瓦尔德说,“这是我们决定世界未来面貌的机会。”

报告认为,为达到这一目标,水力、太阳能及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需要剧增,由20%增至70%;同时,煤电比重由40%降至10%以下。包括甲烷在内的其他温室气体须大幅减排。现今仍在上升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到2030年要减半、2050年降至“零排放”水平。

科学家认为,这一目标虽然紧迫而艰巨,但完全可以实现。报告称,除在能源、土地、城市和产业四大领域进行改革外,个人生活方式也必须发生变革,包括少吃肉食、尽量吃本地生产的应季食品、减少浪费以及多开电话会议少出差等等。

■资料

气候灾害造成

经济损失倍增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表示,过去20年与气候有关的灾难所造成经济损失,达到2.25万亿美元,较上一个20年大增近一倍半。蒙受经济损失最高的国家依次美国、中国、日本、印度。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认为,气候变化正加剧水灾、风暴等极端天气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在一份由比利时鲁汶大学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报告中指出,由1978年至1997年,与气候有关的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有8950亿美元。但报告指,由1998年至2017年,该数字达到2.25万亿美元。美国、中国、日本、印度蒙受的经济损失最大。

报道称,若再计入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过去20年的总经济损失接近2.9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损失仍排第一,超过9440亿美元,较排第二名的中国高接近一倍。日本、印度、波多黎各则分列第三至第五位。报告指,不排除有关资料搜集上存有缺漏,但认为得出的数字显示,投资于减少灾害风险,须成为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核心部分。

■深度

气候变暖“七宗罪”

国际气候变化观察人士指出,气候变暖至少造成七方面的损害和不利影响。

冰川融化

总体来说法国各地的冰川比2001年缩短了18.8米。在阿尔卑斯山区,往昔因长期冰冻而“凝结”的整块冰岩,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出现崩溃的趋势。

降雪减少

据法国气象局数据,在海拔1350米的山区,30年来,积雪平均高度减少了39厘米,当地气温提高了将近1摄氏度。

花粉增加

树木对气候的长期变化非常敏感。科学家一致认为桦树是气候变化的指数。一项调查研究显示,1980年代末期以来,每年花粉的释放量大增,而且花粉的传播期也延长了。

水灾频发

最近10年期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4.3米。如果海平面再上升1米,飞机将不再能够在法国科西嘉岛上的两座机场降落。

井水变咸

由于河流的水流量减少,加上海平面上升,愈来愈多的海水侵入土地,许多井里的水变成了咸水。

土地干燥

2000年以来,热浪频繁而且更热,导致干旱情况比1960年代多了一倍。

海浪更高

气候失常也导致低气压(气旋、飓风、风暴)频繁加剧。以前风暴时期,海岸的海浪最高6米,现在出现将近9米的高浪。

■名词

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机制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一个总体框架。目前有190多个国家加入,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自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公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目标是管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促使对治理气候变化的资金及技术由发达国家流向有需要的国家。而全球性的谈判机制只有联合国主导的。

■链接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1 问题是什么?世界变得越来越暖

过去100年中,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近0.85摄氏度,1880年以来,共出现14个最暖年份,其中13个年份出现在21世纪,而2015年又刷新了新纪录。

2 为什么这些会发生?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科学家认为工农业排放的气体扩大了自然的温室效应。燃烧煤、石油及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人类行为在不断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同时,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也被大量砍伐。现在,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过去80万年内的任何时候都要高,今年5月份,二氧化碳浓度又创下新纪录。

3 影响是什么?极地冰盖开始融化

温度上升、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海平面上升都和气候变暖有关,这些可能对世界各地区都有强烈的影响。

190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平均上涨了19厘米。近几十年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将很多岛屿及低地国家置于危险当中。极地冰盖的退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现在和20世纪80年代早期相比,极地冰盖大约了缩减了相当于二分之一中国国土面积。

4 温度上升,极端天气变多

科学家已经确定,如果温度上升超过2摄氏度,这将带来十分危险的气候影响,对世界贫困国家而言,尤为不利。潜在影响的规模无法确定。天气变化会导致淡水短缺、粮食生产发生重大变化,并带来更多的洪水、灾难、热浪以及干旱。这是因为气候变化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

■焦点

从纪录片里看“气候变化”

2018年夏天,从东亚到欧洲,北半球多地受到高温侵袭,媒体上充满了对极端气候的担忧。除了大气环流等复杂的气象因素,舆论普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这些事件频发最重要的背景。国外媒体表示,今年夏天的极端热浪天气终于刺破了气候变化怀疑论泡沫,我们现在经历的是气候变化威胁从预测到实际感知的历史性转变。针对气候变化、环境变迁的重大议题讨论,以下几部纪录片值得一看。

《难以忽视的真相》

这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参与拍摄的、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纪录片上映后一年,戈尔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众望所归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尽管评论者对于该片是否夸大全球变暖的风险有争议,但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影响力。它让全球变暖问题真正成为一个国民议题,有权威评论称“每个人都有义务看这部纪录片”。

《地球:气候战争》

科学家究竟是什么时候、如何发现全球变暖的?为什么会导致激烈的争论?第一份关于全球变暖的政府报告是1979年出自于一位美国政府机构的科学家。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如今面对气候变化,科学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正确预测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影响。

《极端气候》

这是一部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操刀制作的纪录片,讲述了那些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所遭受重创的人们的经历,并探索这些威胁背后的科学问题。该纪录片共分为三集:战争伊始、回击、为未来而战。影星施瓦辛格,哈里森·福特以及著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等参与制作。

《洪水泛滥之前》

除了演员的身份,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是著名的环保人士。这部纪录片纪录了他作为联合国大使历时3年游走世界各地考察环境的过程。纪录片主要关注全球变暖,除此之外,也涉及了许多环境污染区域,从冰原到沙地、到逐渐减少的雨林,莱昂纳多在全球各地与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面对面交流,一起探讨地球的未来。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广报道

新闻推荐

联合国大会选出18个人权理事会成员

新华社联合国10月12日电(记者徐晓蕾)第73届联合国大会12日举行全会,选举出18个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新成员,以接替将于今年底结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