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月饼 不一样的情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乐意亲自动手做月饼,这背后是都市人的情感表达

柳州晚报 2018-09-24 10:39 大字

记者 喻芬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明月千里寄相思!农历八月十五夜,星空高悬的那轮圆月,无声静看。千百年来,于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标志节日符号,寄情于爱情、亲情、友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乐意亲自动手做月饼,他们认为,亲手做的月饼送给爱人、父母、朋友,和买的月饼不一样——

“情义月饼”传承优良家风

讲述人:小雨,女,26岁

这几年,我们家中秋节都是吃妈妈做的月饼,包括送给来往较为密切的亲戚朋友家的月饼。妈妈每年早早就开始准备了,做什么馅的,要做多少,都心里有数。妈妈做的月饼不仅口味醇美,而且特别有创意,心灵手巧的她特别有心,会在给特定的人的月饼馅里加上她的心意,比如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月饼里放上点枸杞、淮山,说是滋补身体;给我的月饼里放玫瑰花,说让我更加美丽……亲戚朋友收到妈妈做的特别的月饼,都特别开心。

这样的特殊月饼确实很有情,但因为品种多而增加了相当多的劳动。

以往每年中秋节前一个月,妈妈就开始忙碌了。白天她要在公司主持工作,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做。每每看着妈妈疲惫的样子,我很心疼,“妈,到处都有月饼卖,什么样的月饼都能买到,你何必要自己做得那么辛苦!”

“买的月饼哪有亲手做的情意重!”妈妈是一个特别重情重意的人,对亲人对朋友都是把情义放在第一位。很多人都说,妈妈会做人,因此做生意也很成功。

上个月,妈妈对我说:“小雨,今年你来学做月饼吧,妈妈教你。”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可妈妈的“情义月饼”理论。但我爱妈妈,心疼妈妈,如果不能阻止妈妈做月饼,那就由我来代替她辛苦吧!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很快上手,成功地做出了妈妈想要的各种“情义月饼”:外婆有糖尿病,我做了咸月饼;表弟表妹年纪小,我将月饼做成了小兔子小汽车的形状;妈妈好朋友的儿子只吃莲蓉蛋月,而且咸蛋黄一定要出油的,我又专门去买上好的咸鸭蛋,做了两盒寄到他的大学……

当我把这些“情义月饼”一一按妈妈的要求送到每一个亲朋好友手里时,听到人们对妈妈的赞美,我顿时感觉特别开心。我终于理解了妈妈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嫌麻烦地坚持做“情义月饼”了,我也明白,妈妈今年要我接手做“情义月饼”的良苦用心了。

“反赠月饼”传递温暖友爱

讲述人:西河(化名),女,50岁

前两天,西河特意去参加了社区组织的DIY做月饼活动。这样的DIY做月饼很简单,做的是冰皮月饼,所有的原材料现成的,而且制成了标准的球状。做的人只要将这个圆球放进模具里,压匀压紧即可。装月饼的盒子倒是很漂亮,淡淡的芬兰绿,雅致而醇厚,是我和双十(化名)都喜欢的感觉。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月饼,尽管我并不认为这是我亲手做的,充其量是组装而已;而且我也不认可这种冰皮月饼是月饼。我仍然郑重其事地做了一盒,准备送给双十。尽管她肯定看不上,估计也不会吃,但收到这份礼物她一定会感动。

其实,不是为了感动她;而是,我感动。

我们10岁时开始成为同学。那时,我家穷,双十家也不富裕,比我家好一些。记得有一年,临近中秋节,妈妈下狠心买了4块月饼,准备中秋节晚上一人一块。为了防止我和妹妹偷吃,妈妈将月饼装在一个竹篮里,放在他们卧室杂物柜的顶上。中秋节终于在我和妹妹的企盼中到来了,当晚,妈妈从柜子顶上拿下篮子,天呀,满篮子都是蚂蚁,而月饼,只剩下被噬空的纸壳。

“哇……”妹妹伤心地大哭起来,我和妈妈也难过地哭了,爸爸铁青着脸,骂妈妈:蠢女人!

第二天上学的路上,我沮丧地将这个故事讲给双十听了,想流泪。下午上学时,双十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纸包,用旧作业本包了几层,还浸出油,“我昨天舍不得吃完,还剩一小半,我俩一人一半吧……”

她将这一小块月饼又掰成两半,将多一点的放在纸里,递给我:“我们一起吃吧!”

我将月饼包好放进书包,“我等下再吃。”课间休息时,我跑到一年级妹妹的教室门口,将大拇指大小的月饼塞到妹妹嘴里……

这一小块旧作业本包的月饼,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每年中秋都会想起。后来,双十爱上了烘焙,每年中秋都亲手做月饼,当然我是主要的获赠者。我并不爱吃月饼,却企盼双十做的月饼。然而,今年,她说不做了,“太累!”

我顿时感到惭愧,是啊,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她中秋做月饼,端午做粽子,但都没有心疼她下班后独自做到深夜的辛苦。

今年,拿到我做的月饼,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新闻推荐

农歌颂改革 金秋庆丰收 ——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主题演出剪影

农歌颂改革 金秋庆丰收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主题演出剪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