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战法皆待发展 美国天军独立成军为时尚早?
近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五角大楼作了题为《关于国防部国家安全航天构成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最终报告》。尽管此前曾有保留意见,但报告明确无疑地表明五角大楼已赞同组建“天军”。 曾明确反对组建“天军”的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也改变了态度,支持特朗普的“天军”计划。在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预热下,美国“天军”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其实,“天军”独立并非特朗普首创,美国国内围绕“天军”是否独立的争议已有近20年,各方始终争执不下。美国空军协会米切尔空天力量研究所所长,空军退役中将戴维·德普图拉刊文认为,特朗普总统匆忙指示“天军”独立成军的举动蕴含很高风险,一着不慎就可能付出美国难以承受的代价,其观点在美国军方具有相当代表性。下面以历史上美国空军从陆军独立为案例,综合分析当前美国“天军”独立成军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特朗普急于推动太空作战部队整合成“天军”背后的目的值得探究,有外媒分析认为,此举与中期选举也有关系。
独立成军五大条件
1947年,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美国空军终于脱离陆军成为独立军种,其历史进程证明要独立成军需满足5大条件。
一是已形成空中力量和空中作战独一无二的理论,并用于指导实践,确保作战目标、方式与手段真正融为一体,作战技术和人才只有在目标清晰、战略明确的前提下才是最有效的;二是空中力量必须以有效方式在空中和自空中直接投射战力,其规模量级要等同于海军和陆军;三是空中力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将定义国家如何作战并发挥着独特作用;四是空中力量在和平时期也担负重要使命、发挥重要作用;五是航空部队能够说服政府和国会来赢得政治上的支持。虽然距今已过去大半个世纪,但此独立成军的条件仍然可以借鉴。就目前美国“天军”实际而言,似乎还不足以完全满足上述五大条件。
美国太空力量理论,包括战略、作战条令、作战概念和战术在内,目前尚未达到其他军种的水平,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多年来,太空领域一直以技术为导向,美国“天军”主要专注情报监视侦察、通信导航支持等信息支援性任务。可以说,太空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和电一样,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本质而言,太空力量更加体现出的是技术性而非战略战术。当然,随着太空竞争与对抗加剧,目前美国“天军”不仅利用太空提供信息服务,也在考虑直接利用太空投射战力,这意味着太空军事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然而,这一转变刚开始不久,现在就将太空视为完全独立的作战域似乎还为时过早,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制定太空作战原则、发展太空作战能力。
太空攻击虽然早就具有技术可行性,但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目前情况发生了变化,主要大国都在发展太空攻击能力,但总体而言,利用太空投射战力还是非常初步的。“天军”对多域作战的贡献要达到现在海军、陆军和空军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这点随着时间可能改变,但至少目前还是相当有限的。
太空攻击虽然早就具有技术可行性,但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现有的太空装备主要用于通信、侦察、导航等信息支援领域。
就美国“天军”独立成军而言,如果说前两个条件还需要时间逐步成熟,那么后三个条件则可以支持太空独立成军。首先,美国太空力量发展很早,深刻改变和影响了现代战争,并已具有相当规模,在世界各国中实力最为雄厚;其次,从GPS导航系统到全球通信,太空力量在和平时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近年来美国政治上呼吁“天军”独立成军的声音越来越响,包括特朗普总统和一些国会议员对此都表示支持和认同,这在历史上并不常见。
太空领域与太空力量的重要性无需赘言,这点在美国内部并不存在任何争议;争议在于太空独立成军的时机与方式。有部分声音认为美国“天军”理论体系与实战能力建设还需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成熟,因此“天军”独立成军应从长计议,不能太急功近利或不切实际,否则将对高度依赖天基支持的美国国家安全与联合作战体系带来巨大风险,这方面美国空军的独立是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准将比利·米切尔雄心勃勃地提出航空兵要脱离陆军独立成军,其立论言之有理,也科学预见了空中力量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米切尔将军阵营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战略与技术。一方面,早期的飞机与其说是致命的战争机器,还不如说更像“风筝”,实战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当时空中战略制定也十分落后,使得航空兵难以体现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此外,美国国会和政府部门对此也不热情。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后,国会拨出17亿经费用于军事航空活动,但并未产生应有作用,进而也影响了航空兵的可信度与话语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飞机性能缺陷和机械可靠性低,常常导致飞行员误伤甚至牺牲。只有到了二战爆发后,随着空中战略的成熟与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兵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才得以体现,这才真正促使美空军独立成军。由此可得出结论,如果独立成军只停留在名义上,而不是切实推动作战能力发展和成熟,那将带来隐患、潜伏危机。
冷静客观分析,现在的太空力量实际上与一战期间的空中力量很像。诚然,太空军事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作战力量投送形式,但更多是以力量倍增而非力量运用的方式,像过顶成像侦察、导弹预警、导航授时与通信中继都是使投射战力成为可能的支撑手段,其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打击效果。虽然太空攻击的前景已然展现,但目前并未形成完备能力。与陆、海、空相比,“天军”确保作战成功的条令学说、战略政策、作战原则与战术指导还有待成熟。虽然今天的作战环境与技术正在快速改变,但仅仅拥有前景与可能并不完全满足独立成军的五大条件。
美国冷战时期研制的KH-8侦察卫星,其已经退役。
三种潜在的负面后果
综合美国国内对“天军”过早独立成军的质疑声音,认为当前“天军”从空军独立可能导致三种负面后果。一是由于缺乏连贯一致的太空力量理论,破旧立新之间的转变可能影响太空资产应用优化;二是独立成军的前期往往被繁琐的官僚事务纠缠,这反而不利于太空作战能力形成与提升;三是空天两个领域的密切联系毋庸置疑,“天军”独立很有可能削弱两者之间的协同,毕竟美军空天一体发展了几十年,对塑造美军的不对称作战优势功不可没。
就联合作战发展而言,太空对联合作战的贡献与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任何军事任务中都不可或缺。除空军外,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都有自身的太空力量,其作战无一不得到太空作战力量的支援。联合作战的关键在于集成,也就是说军兵种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以协同的方式整合起来,这才是“联合”的要义。“天军”过早贸然独立,很可能对美国现有联合作战体系带来消极影响。
美国军方NROL-37任务徽章,该发射在2016年进行,外界分析认为,此次任务发射了一颗绝密的电子侦察卫星。
美国内部“天军”独立的拥护者认为,把“天军”放在空军会限制投向“天军”的资源,也不利于提高太空作战能力。但实际上这更多是军费短缺造成的,不能简单归咎于组织问题。众所周知,美国空军数十年来一直面临经费短缺问题,战斗机主力还是里根、福特和卡特政府期间装备的,古巴危机期间的轰炸机也仍在服役。考虑到这些因素,空军内“天军”发展自然也面临资金短缺,这是政治大气候所决定的,即使独立成军都会存在相应问题。此外,由于独立成军必然带来额外的管理开销,这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而非改善军费紧缺,这也是反对者常常诟病“天军”独立成军的原因之一。
综合分析,美国内部对于“天军”独立成军争议的焦点不在于是否独立而在于独立的时机与方式。总体看,一方面美军还没有健全的太空力量与作战理论来确保太空作战目标、方式与手段真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美国“天军”目前直接投射太空战力的能力也还有待发展,尚未达到与其他军兵种贡献接近的水平。据此,一定意义上讲,目前美国“天军”独立并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特朗普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对美军太空战力和美国军队有何影响,值得跟踪研究。
(作者杨乐平系国防科技大学太空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新闻推荐
韩国和朝鲜13日在板门店朝方一侧统一阁举行高级别会谈,商定9月在朝鲜首都平壤再次举行南北首脑会晤。定于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