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役过后,欧洲遍地“小土豪”

齐鲁晚报 2018-08-11 01:58 大字

本报记者王昱

读历史的人,一般都会为欧洲中世纪的“中衰”扼腕叹息。欧洲人明明在古典时代已经创立了希腊罗马那样非常先进的民主制度,为何到了中世纪反而退回到黑暗的封建农奴采邑制了呢?事实上,这种巨变的发生源于一个十分具体的事件,那就是发生于公元378年8月11日的阿德里安堡战役。

阿德里安堡,也称哈德良堡,是罗马帝国末期拱卫帝国“东都”君士坦丁堡的知名要塞。当时,居住在罗马边境上的西哥特人,由于不满罗马的苛捐杂税而发动叛乱,兵锋直指这座城市。对于这股“武装盲流”,罗马皇帝瓦伦斯本来是不屑的。他亲率6万主要由罗马重装步兵组成的大军,企图一举荡平人数只有1万人的西哥特军队。

6万打1万,按说这仗应该毫无悬念才对,但战役的结果却是罗马人一败涂地,连皇帝瓦伦斯都被俘并被活活烧死。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在战役陷入胶着的关键时间点上,西哥特人出动了他们引以为傲的重甲骑兵,攻击罗马军团的侧翼,原本已经占据优势的罗马步兵在这猝不及防的冲击下,如多米诺骨牌般崩溃,最终造成了战役的翻转。

值得注意的是,罗马人在阿德里安堡的大败,不仅加速了这个帝国的衰落,也奠定了骑兵在之后中世纪战争中的统治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它甚至改变了之后欧洲社会的形态。

在希腊罗马时代,大多数著名的改革(如希腊的梭伦改革、罗马的格拉古兄弟改革)都是向着平民阶层而反对财产过分向贵族聚集的。这背后的动因倒不是改革家们意识有多么超前,而是因为当时战争的主力是重装步兵。想要制备一身重装步兵所需的装备,需要应征者至少具备中等收入水平,而一个国家能否强大,则取决于其公民阶层中能征到多少重装步兵。因此,遏制财产向贵族的过度聚集,保证相当数量的公民能维持中等收入,就成了那个时代所有改革共同的努力方向。而改来改去,人们发现,维护公民财产权益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扩张他们的政治权益,于是,希腊罗马式的民主政治就定型了。

但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之后,情况变了。重甲骑兵以及后来的重装骑士成了整个中世纪战争中的绝对主角,而想要制备一身骑兵装备,并让其主人熟练骑术,这就不是一个中产之家能办到的了,国家必须要刻意培植一些“小土豪”才行。于是,欧洲的君主们近乎本能地开始玩起了采邑分封制。在分封制下,大多数人沦落为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即便受到骑士领主的欺压,也上告无门。面对农奴们的“越级上访”,国王们最多就是和和稀泥,劝告一下骑士们不要欺人太甚。

相比于罗马时代那些为平民主持公道的皇帝,中世纪的国王们是没文化或者良心坏了吗?非也。是因为中世纪的国王们很清楚,一旦国家有事,替他们效力的主力是骑士阶层,因此必须替他们说话。这一点的鲜明例证是,中世纪大多数受后世赞誉的国王,如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英国的狮心王,都留下过替下层骑士出头、帮他们抗拒更大贵族欺压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国王们也需要维持骑士的兵员数量,因此反对财产过分聚集在大贵族手中。总而言之,他们就是要维持一个遍地“小土豪”而又能阻止他们互相兼并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就是中世纪欧洲的底色。

在阿德里安堡欢呼胜利的西哥特普通步兵们一定没想到,他们反抗罗马本来是想过得像罗马公民一样平等而有尊严,但最终换来的却是其后代作为农奴被同族所奴役。阿德里安堡战役给后世的最大启示是,今天很多看来天经地义的制度,可能都是易碎品,也许仅仅是一场对抗、一场战争,整个世界运行的逻辑就会被颠覆。

新闻推荐

朝鲜:美国应对朝方诚意努力予以积极回应

新华社平壤8月9日电(记者程大雨刘艳霞)朝鲜外务省发言人9日发表谈话,谴责美国部分高级政府官员鼓吹对朝制裁施压,并强调遵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