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墙:埃及与苏丹为何有两条边界?

重光 2018-07-30 11:19 大字

埃及与苏丹在阿拉伯世界中的位置

自1956年脱离英国与埃及共管独立后,同为阿拉伯国家的苏丹与埃及就北纬22度线附近的哈拉伊卜三角地带(阿拉伯语:Mu?alla? ?alā“ib)的主权归属问题争论不休,而此边境冲突早在20世纪初就由实际控制埃及与苏丹的英国埋下了祸根,英国先后为埃及与苏丹画下了两者间的政治边界与行政边界,而两条边界并不相同,其于红海附近交叉后形成的2万多平方千米的三角区域即为哈拉伊布地带。因哈拉伊布三角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蕴藏的自然资源,埃及与苏丹的领土争端又加上了经济利益纠纷,至今悬而未决。

今日埃及与苏丹的领土范围,黄色为埃及,蓝色为苏丹,绿色为两国存在争议的哈拉伊布三角,白色梯形为两国都不声张主权要求的比尔·泰维勒(Bi“r ?awīl)

埃及入侵苏丹

1803年,入侵奥斯曼帝国属地埃及的法军被英军与奥斯曼帝国军队击败,被迫撤回法国本土。随后不久,英军在埃及宗主国——奥斯曼帝国的要求下也离开了埃及,而奥斯曼帝国此时还未对埃及恢复统治,一时间埃及陷入了权力真空。

之前代表奥斯曼帝国中央进入埃及参战的阿尔巴尼亚雇佣兵团首领穆罕默德·阿里(Mu?ammad “Alī Bāshā)趁此权力真空夺取了埃及的统治权,当上了埃及省省长(Wāli),并在日后得到了奥斯曼素丹的册封。埃及由此获得实际独立,但仍在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

1840年的穆罕默德·阿里

伴随着法国入侵进入埃及的不只有法军,也有西欧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后的新科技与新理念,穆罕默德·阿里意识到了已成了“木乃伊”的埃及急需一场变革,在大破大立后方能获得新生,遂着手推行涵盖经济、工业、军事、社会与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史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正在宫中运筹帷幄的埃及赫迪夫穆罕默德·阿里

改革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埃及军队的近代化,光有先进的洋枪洋炮是不够的,还得有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明的士兵。由于穆罕默德·阿里手下的阿尔巴尼亚与土耳其士兵军纪败坏,时常发生兵变,使得穆罕默德·阿里不得不逐步用埃及人与黑奴取代他们,但埃及人口并不多,兵源有限,且穆罕默德·阿里认为埃及人更适合从事工农业生产,因而他此时只有通过奴隶贸易才能获得大量而稳定的兵源来扩军,但奴隶贸易的主导权并不在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手中,而在上游的苏丹诸政权和部落的掌握中。

此外,穆罕默德·阿里认为苏丹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铜资源,而且还有储量巨大的黄金,这无疑将大大加速埃及的近代化进程,因而穆罕默德·阿里产生了入侵苏丹,将其变为埃及殖民地的念头。

表现穆罕默德·阿里视察埃及新式陆军的油画

1820年,埃及借口肃清藏匿在苏丹的马穆鲁克势力,先后派出两支军队,共一万人,入侵苏丹。凭借着先进的新式枪炮与欧式战术,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埃军在短短四年内奔袭1500千米,击败了数倍于己却仍在使用大刀长矛的苏丹诸政权武装,基本确立了对苏丹中部与北部(包括哈拉伊布三角)的统治,随后埃及还进行了多次入侵行动,在1840年攻克苏丹东部的卡萨拉(Kassalā),1855年占领法绍达(Fashūda?/Kūdūk,在今南苏丹)及其周边的白尼罗河上游地带,1865年进占包括萨瓦金(Sawākin)在内的苏丹红海沿岸地区,1870年攻占苏丹最南端的赤道州(Equatoria,在今南苏丹),1874年占领苏丹西部的达尔富尔,由此整个苏丹都成了埃及的领土,成了向埃及输送奴隶与资源的殖民地,埃及由此几乎统一了整个尼罗河谷,建立了一个面积近400万平方千米的大国。

浅绿色部分是埃及在1820年至1822年间占领的土地,其中已包括了苏丹的大部分。浅黄色为埃及在1880年前占领的土地。可见在1805年前,埃及对此后与苏丹发生领土争端的哈拉伊布三角并无控制权

黄粱一梦

然而,事与愿违,埃及在苏丹没有找到梦中的大金矿,也没有勘探到煤铁铜等矿产资源(至今苏丹的矿产资源都未被完全开发),从苏丹捕获大量黑奴送回埃及训练为士兵的计划,也因苏丹奴隶不适应埃及的环境,加之路途遥远,条件艰苦且疫病横行而最终泡汤,1822年至1823年间捕获的三万名苏丹奴隶,最终竟只有三千名幸存下来。这样一来,埃及费了大功夫征服苏丹,却未能助力埃及的工业化,也没能使埃军战力增强,富国强兵两者皆未实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缺乏资源,加之列强压制,穆罕默德·阿里工业化与军队建设的推行进度就十分缓慢,整个近代化进程停滞不前,局势逐渐向埃及不利的方向发展。1843年,鉴于国内财政状况恶化,埃及放弃了关税自主权和政府垄断权,但仍债台高筑,国库空虚,穆罕默德·阿里听后狂怒,吐血六天,最后成疾,1849年病逝于开罗,享年80岁。

伴随着他一同逝去的,还有他开启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与半生经营的埃及复兴大业。埃及的国内外局势日益严峻,最终欠下巨额债务的埃及被英法从经济上渗透,诸如工矿企业、河道、铁路、邮政与海关等都被埃及作为抵押品,此外埃及还向英法出让修建铁路的特权、水上航运权与运输权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凿权与经营权以抵债。

由此埃及一步步丧失了经济、军事、内政与外交自主权,自1876年起,埃及政府更是由英法两国操纵,成了英法用来剥削埃及资源与其人民财富的傀儡,埃及一步步滑向英国殖民地的深渊。作为埃及的一部分,苏丹也遭受着英国殖民主义的压迫。1877年至1879年间,先前历来由埃及人担任的苏丹总督改由英军少将查理·乔治·戈登担任,其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其中就包括终结奴隶贸易活动,这无疑断了那些以之为生的奴隶商人的财路,使得他们对英国极为不满。

身着埃军制服的查理·乔治·戈登

1880年,戈登辞去苏丹总督职位,此后多位埃及人接任苏丹总督一职,但由于收不到开罗方面的政令指示,他们担心埃及内部发生了政治动荡(之前有先例,1877年,英法强迫时任埃及赫迪夫伊斯玛仪帕夏退位,改由其子陶菲克帕夏继位),因而他们的统治方略极为保守,未能将戈登出台的有利于苏丹发展的政策持续执行下去,使得苏丹的局势逐步恶化。

原先被取缔的奴隶贸易再度兴盛起来,但因其仍被定性为非法,规模始终无法恢复到让奴隶商人们满意的程度,进而又引发了他们对埃及的不满;驻守在苏丹的埃及军队缺乏补给,不仅无法维持战斗力,更无法保障苏丹的安全稳定,另外被解散的士兵们失业后成了驻防城市内的流寇,更使得苏丹局势愈发混乱;税务官员趁此混乱肆意加税,中饱私囊,这更使得苏丹中下层百姓对埃及的统治与英国的殖民怒火中烧。

埃及军队中的苏丹士兵

重画边界的战争

1881年,受尊崇的苏菲派修士长老(Faqīr)穆罕默德·艾哈迈德·本·阿卜杜拉(Mu?ammad “A?mad Bin ”Abd “Allāh)自称是伊斯兰教经典中再度降临世间的救世主——马赫迪(Mahdiy,本意为受指导者),号召苏丹民众回归《古兰经》与圣训,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随即获得了大量追随者(“ān?ār),随后他宣告发动“圣战”(Jihād),辗转于苏丹各地,招兵买马,准备终结埃及在苏丹的统治与英国对苏丹的殖民。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本·阿卜杜拉

埃及当局一开始并没有拿他当回事,认为他只是个走火入魔的疯子。但在1882年,穆罕默德·艾哈迈德率领的军队于欧拜伊德(al-“Ubayi?)靠长矛与刀剑战胜了一支由英国人指挥,规模约为7000人的埃军,还缴获了他们枪炮弹药,马赫迪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穆罕默德·艾哈迈德的军队此后接连战胜了多支埃军,占领了大片苏丹的土地,建立马赫迪国(al-Dawla? al-Mahdiyya?),几乎切断了苏丹与埃及之间的联系。

英国为了避免被卷入另一场烧钱的战争,强令已经欠下英国巨额债务的埃及从苏丹撤退,放弃对苏丹的统治,省下每年高昂的在苏丹驻军开支。英国政府恢复了前苏丹总督戈登的旧职,命令其赴苏丹主持埃军与在苏丹的外国公民的撤退工作。但当1884年2月戈登抵达苏丹首府喀土穆后,他发现撤退已是不可能的了,穆罕默德·艾哈迈德的5万马赫迪军包围分割了埃军在苏丹的多处要塞,并已逼近喀土穆,而光凭城内的7000守军根本不可能出城应战随后顺利撤退。戈登遂着手组织防御而非撤退,并求伦敦派出增援部队,但英国政府拒绝了他的要求。

一幅表现英军与马赫迪军交战的油画

3月,马赫迪军开始攻城,随后戈登多次强调苏丹对埃及的安全至关重要,若马赫迪军获胜,埃及也就唇亡齿寒了。随后英国政府迫于民意压力才极不情愿地派出增援部队,但当增援于1885年1月28日抵达喀土穆时,他们发现坚守了一年的喀土穆已于两天前陷落,戈登身首异处,此后英军与埃军被迫撤出苏丹。1885年6月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去世,他的接替者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圣战”,至1891年,马赫迪国由此几乎控制了整个苏丹。

一幅表现戈登生前最后一刻的油画

1896年,英国发现法国有先借法属索马里兰(今吉布提)控制整个东非,进而染指苏丹,随后顺尼罗河而下,将英国逐出埃及的企图,遂决定先下手为强,抢在法国之前再征服苏丹。埃军最高统帅,英军准将赫伯特·基齐纳指挥埃军与英军水陆并进,依靠火力优势多次击败马赫迪军,最终在1899年肃清了马赫迪国的全部势力,整个苏丹名义上再次由埃及控制,而实质上苏丹与埃及都已是英国的囊中物了。

虚线为1891年马赫迪国在苏丹的最大控制范围,可见其对哈拉伊布三角并无实际控制权

两条边界线

毕竟再征服苏丹的主力是英军,英国决定让埃及接受其控制苏丹的事实。但鉴于英国名义上只是以“顾问”的形式向埃及施加影响力(实质上已是直接操纵埃及事务),英国遂“建议”在苏丹创立新政体——共管地(Condominium),在此制度下,埃及委任受英国许可的总督治理苏丹,这样英国就与埃及一同治理苏丹了,并且其在苏丹的地位也得以正式化了。实际上英国只是借共管的幌子,直接统治苏丹。英国此举意欲将苏丹从埃及剥离出来,分而治之,逆转自1820年来埃及统一尼罗河谷的进程,弱化埃及与苏丹之间政治与经济联系,进而削弱同为阿拉伯国家的两国间的相互认同感,阻止两者统一起来反对英国殖民,巩固英国在两国的影响力。

英埃共管苏丹的旗帜由埃及国旗与英国国旗拼接而成

苏丹有了“新的国家”,紧接着就是要确定英埃共管苏丹与埃及的边界。由于埃及与苏丹边境除尼罗河谷外多为荒漠,土地贫瘠,人口较少,因而历史上不存在明确划定的边界,仅按传统习惯进行模糊地分界。鉴于此情况,英国遂于1899年人为划定北纬22度线为埃及与英埃共管苏丹的政治边界,于是埃及和苏丹有了一条几乎完全笔直的边界,其西起努比亚沙漠,东至红海,按此边界哈拉伊布三角为埃及领土。

虚线画出的灰色区域为两国存在争议的哈拉伊布三角与两国都不主张拥有主权的比尔·泰维勒(梯形区域)

但在1902年,考虑到埃苏边境沿红海的哈拉伊布三角及其周边多为游牧的贝扎人(al-Bajā)居住,若按1899年划定的政治边界,逐水草而居的贝扎人时常要前往南方的苏丹寻找牧场,势必会频繁跨越埃苏边境,不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而且此地到苏丹首都喀土穆的距离比其到埃及首都开罗的距离短了200多公里,若由苏丹治理此地比由埃及来更便捷。由此,英国为了反映埃苏边境部落使用土地的实际情况,又在1902年划定了一条埃及与英埃共管苏丹之间的行政边界,将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的哈拉伊布三角划给苏丹进行行政管理。

亚非语系诸语言使用者分布图,黄色为闪米特语族(包含阿拉伯语),蓝色为古实语族,其中就有贝扎人使用的贝扎语

先后划定的两条边界给哈拉伊布三角的归属纠纷埋下了祸根。1956年1月1日,英埃共管苏丹终结,苏丹获得独立地位。此后苏丹便一直主张1902年的行政边界为埃苏边界,其认为哈拉伊布三角划给苏丹进行行政管理,苏丹自然而然就对其拥有主权了;而埃及则声称1902年的边界只适用于临时行政管理事务,哈拉伊布三角的实际主权归属已由1899年的政治划界决定,其无可争辩地属于埃及。这样一来,由于历史认知的不同,两国对哈拉伊布三角都有主权要求,领土争端由此展开。

1958年2月,苏丹准备在哈拉伊布三角举行选举,恰巧此时埃及也要举行是否与叙利亚合并组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公投,埃及总统纳赛尔便派兵进驻哈拉伊布三角,对外宣称是保障即将举行的公投的安全,当月公投结束成立阿联后,埃及就撤军了。而苏丹方面则由于陷入了第一次苏丹内战的泥潭,无暇顾及哈拉伊布三角主权问题,因而此后数十年内哈拉伊布三角便由两国联合控制,主权归属问题悬而未决。

两国对哈拉伊布三角的历史归属争论不休,而哈拉伊布三角蕴藏的自然资源更是给边境冲突火上浇油:1954年至1963年间,曾有一家名为埃及盒业公司的埃及公司(Sharika? ”Ulba? al-Misriyya?)在哈拉伊布三角开发矿产资源,这引起了苏丹方面的不满;1992年年初,苏丹向一家加拿大公司颁发在哈拉伊布三角开采石油的执照,遭到埃及方面强烈抗议,使得该公司不得不撤资停止开采,这让苏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居住在哈拉伊布三角的贝扎人游牧民

1994年7月,苏丹向联合国安理会、非洲统一组织(今非洲联盟的前身)与阿拉伯国家联盟提交备忘录,抗议自1993年5月以来埃及对苏丹在存在争议的哈拉伊布三角超过39次的军事与政治入侵。1995年,埃及方面拒绝了苏丹向非洲统一组织外长理事会提交的回顾哈拉伊布领土争端的请求,此后便发生了针对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暗杀未遂事件,埃及一边指责苏丹方面与刺杀行动有牵连,一边加强了其对哈拉伊布三角的控制,驱逐了在哈拉伊布的所有苏丹政府官员与警察。

埃及行政区划地图,哈拉伊布三角在埃及红海省(紫色部分)最南端

1998年起,苏丹为了争取阿拉伯国家对其在第二次苏丹内战(1983~2005)中的支持,缓和了与埃及的关系,至1999年12月,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将在“兄弟般的统一环境”下解决哈拉伊布三角主权归属问题。2000年1月,苏丹主动从哈拉伊布三角撤军,以期能加速解决领土争端,但事与愿违,埃及随即占领哈拉伊布三角,从此便完全控制了所有争议领土,并将其作为本国领土加以治理,因而在随后的一系列谈判中,埃及与苏丹两国就哈拉伊布三角归属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争议持续至今。

英国画下的两条边界使得苏丹与埃及这对阿拉伯兄弟对哈拉伊布三角争端的历史认知产生分歧,因而两国都坚持要按对自己有利的那条边界来封疆裂土,否认对方对哈拉伊布三角的主权要求。除去历史认知因素,哈拉伊布三角蕴藏的自然资源及其沿海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经济因素更为埃苏领土争端火上浇油,使得两者兄弟阋墙,至今都未解决当年列强为一己私利而给殖民地埋下的隐患。

重光

2018/03/15

参考资料:

1.Cleveland, William L,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Boulder: Westview Press, 2009)

2.Vatikiotis, P.J. 1991. The History of Modern Egypt: From Muhammad Ali to Mubarak.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018-4215-8

3.Fahmy, Khaled. 1998. "The era of Muhammad 'Ali Pasha, 1805–1848" 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gypt: Modern Egypt, from 1517 to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W. Daly, ed. pp. 139–179, Vol. 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47211-3

4.Fahmy, Khaled. 1997. All The Pasha's Men: Mehmed Ali, his arm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Egypt. New York: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ISBN 977-424-696-9

5.Dodwell, Henry. The Founder of Modern Egypt: A Study of Muhammad “Al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6.Marlowe, John. A History of Modern Egypt and Anglo-Egyptian Relations 1800–1953. New York: Praeger, 1954.

7.Pollard, Lisa. Nurturing the Nation: The Family Politics of Modernizing, Colonizing, and Liberating Egypt, 1805–1923.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8.Marsot, Afaf Lutfi al-Sayyid. Egypt in the Reign of Muhammad Al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9.Henderson, K.D.D. "Survey of the Anglo-Egyptian Sudan 1898–1944", Longmans, Green and Co. Ltd., London, 1946

10.Cromer, Earl of (1907). Modern Egypt. Macmillan.

11.Milner, Alfred (1898). England in Egypt. Macmillan.

12.Dzurek, Daniel J. (2001). Parting the Red Sea: boundaries, offshore resources and transit. 3 no.2. University of Durham. International Boundaries Research Unit.

13."Egypt Sends Troops To Sudan, Claim To Part Of Territory, Khartoum Rejects Demand", The Times, February 18, 1958, page 8

14."Sudan Rejects Egypt's Ultimatum, Offer To Discuss Border, Legal Rights To Be Defended "Whatever The Cost", The Times, February 19, 1958, page 8

15."Egyptians Slip Away, Tension Eases On Sudan Frontier", The Times, February 26, 1958, page 7

16."Nasser Moves South", The Times, February 19, 1958, page 9

17."Sudan Sends Appeal To Security Council, 'Huge Infiltration' By Egyptians", The Times, February 21, 1958, page 8

18.Office of Geography. Sudan - Egypt (United Arab Republic) Boundary Archived 2012-02-04 at the Wayback Machine.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18,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27, 1962).

19.Khalid Hassan (2017-04-10). "Land dispute continues to threaten Egypt-Sudan ties". almonitor.com. 访问于2018/02/28

20.Ofcansky, Thomas. "Sudan: Recent History" in Murison, Katharine, ed. (2002).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Europa Publications. ISBN 1-85743-131-6.

21."Egypt, Algeria and Tunisia Accuse Sudan, as Hala'ib Dispute Flares Up" Washington Report, February 1993

新闻推荐

中国维和部队为联黎部队 建成首个多功能弹药销毁场

据新华社贝鲁特7月27日电(张贵杰杨双权)27日,由中国官兵施工建设的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首个多功能弹药销毁场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