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个海外项目中获评优秀外籍员工 孟加拉打工小伙走上中国企业领奖台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7-19 07:41 大字

“亚新去中国了!”

一个来自孟加拉国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几乎靠打工收入,养活全家九口人,还能出国?在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项目300余名外籍员工中,这简直是个爆炸性的消息。然而,中方600余名员工谈起这事却不惊讶:“那小伙子,确实不错!”

2016年5月,马尔代夫首都马累,19岁的孟加拉国青年亚新,找到中国援建项目——中马友谊大桥,用一句拗口的中文“我想学桥”留了下来。

项目部安排电工班班长毛兴奎带他。亚新跟着师傅每天早出晚归,他的表现与其他外籍员工明显不同,挂在他嘴边的话是:“师傅什么时候上下班,我就什么时候上下班。”

一天凌晨,进入梦乡的亚新,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快!桥上有个配电柜被大风吹倒了。”毛兴奎急促地挂了电话,亚新则迅速穿上衣服奔出门外,没想到外面已是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密集的雨点打在身上生疼。

亚新冲进配电室,迅速拉断桥上总电源并挂上了“线路维修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后,转身冲上了桥。

呼啸的风雨夹杂着涌浪的咆哮,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不时有浪翻越过栈桥面。在“一二三”的鼓劲声中,数百公斤的配电柜慢慢回归原位。紧接着,他又和师傅精细检查线路,并将所有断裂脱落的电线全部更换修复。不知不觉,已是早上3点多,雨终于停了,风小了,桥上的机器再次发出了运转的轰鸣声。

在马尔代夫高盐高湿度环境下,空调受腐蚀很大,故障率往往很高,如果不能立即修好,晚上员工们就要忍受高温,难以入眠。

亚新在师傅的带领下,认真钻研空调构造、原理,一点一滴摸索,不出一个月就能独立完成拆装和维修了。有时是中午,有时是半夜,无论何时,他只要接到报修信息,都及时赶过去检修。有时,室外机顶盖十分烫手,往室外一站就浑身冒汗。亚新冒着毒辣辣的太阳在室外捣鼓着,工友总看到一个背着电工包的身影来回穿梭在工地和生活区。

工地布线,生活区修空调,前后场维修电机……渐渐地,亚新的技能越发娴熟,成了工地上一个非常“抢手”的人。搅拌站管理员胡志海也专门邀请亚新前来“深造”。虽然亚新会说中文,但认汉字对他来说是一件难事。混凝土搅拌系统软件上的中文菜单让他一头雾水:水泥、粉煤灰、硅灰、外加剂等,每种原料都有一个特别的图标和调节按钮。为记住这些密密麻麻的内容,亚新一方面听师傅讲,一方面用手机拍下翻译成孟加拉语逐个理解,并在下班后反复记忆,直到背得滚瓜烂熟。一段时间后,如何操控每个程序,下多少料,何时装车,何时罐满,他都能熟练把控,独当一面。

随着中文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他又学会一些印度、马尔代夫等国的语言,亚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搅拌站有亚新的“加盟”,可谓如有神助。起初,因语言障碍,搅拌站一批外籍工人在混凝土原材料分类、上料和装车等程序上往往容易混淆,分不清类别和次序,致使效率偏低。亚新参与进来后,把材料类别给大伙讲清楚,把注意事项说明白,使上料平台的产量由每天60余吨上升到了90吨,增强了混凝土的保供能力。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亚新已从一个普通见习电工成长为一名施工班组长,开始负责引桥桥面板施工外籍员工的管理工作。在他的沟通、协调和督促中,外籍员工也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与中国同事相互配合,技术能力和施工效率均得到有力提升。

亚新的表现得到了中马友谊大桥承建方中交二航局的充分认可。2018年,二航局首次评选优秀外籍员工时,亚新光荣上榜,成为多个海外项目中屈指可数的优秀外籍员工。让亚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还因此获得了来中国领奖的宝贵机会。

新闻推荐

关于“通俄”调查的表态掀起舆论风暴 特朗普紧急灭火:我口误了

特朗普17日发表讲话,称前一天口误了。钟欣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7日改口,说前一天认同俄罗斯没有干预美国总统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