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背后是一场数据战
在国内一系列关于中美贸易战中的“豆争”的分析文章中,很多数据来源都出自《世界农产品供需评估报告》。这个简称USDA报告出自美国农业部,每月发布一次。根据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农业部每个月都要对世界农产品的供求形势进行估测,已经成为主导国际农产品市场运行的灵魂力量。生产商、农业组织、农业企业、立法者和政府机构都据此进行决策。
这个报告借助了大量模型和工具,不是基于分散主体的随意估算,而是以专业的分析模型和专家会商集成的科学判断。25位专家成员包括各个农产品的高级商品分析师、气象学分析师。包括对产量的估算,对供需和贸易的综合预测。
比如大豆产量预测数据,来源于农业普查数据、常规调查数据、气象遥感数据、实地调查数据,这样的数据调查精确到收获前每个月都将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核算,像计算大豆植株的开花数、豆荚数……收获后还要将散落的粮食收集起来,称重后计算收获损失,从而得到最终单产。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机构开始将需求、供给和贸易作为一体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模型对未来粮食形势进行预测。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也采用了大量的综合分析模型和数据量化工具,用于研究贸易、农业政策、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及经济环境等问题。
美国农业部经济局通过软件进行分析预测,主要通过世界价格、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国内相关经济和贸易政策等变量变化分析预测粮食与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进出口的变化。
美国农业部还利用软件开发了一个农业贸易局部均衡模拟模型,运用经济学中完全市场竞争、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等假设,用于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等中长期预测,还可用于政策效果模拟分析。
从一系列聚焦中美贸易战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部做了这些预估分析:
A.针对巴西、阿根廷:在2018年1月供需报告中,对巴西、阿根廷两国的大豆产量进行了预估,巴西会有5100万吨大豆发往中国。
B.针对美国农户:对美国农户种植意向、作物播种面积、季度库存等数据进行详尽调查,形成分析报告——
针对82900名农户进行调查,关于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今春打算种哪些?种多大面积?
市场分析师预测:今年大豆播种面积是否将首次超过玉米?美豆库存数据多少?中美两国贸易波折是否会对大豆造成不利?在这些精准数据基础上,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做出反应。
C.针对中国市场:对中国近些年来食用植物油市场的消费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现在,类似Oilcn油讯这样专业的食用油分析平台也经常引用美国农业部的资料。
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对大豆征收25%的关税对美国有多大影响?巴西对中国大豆供应究竟能“挖潜”多少?豆油还会成为中国第一大食用油种吗?猪肉价格会不会上涨?如果中国减少大豆直接消费量,这就会面临肉类进口的增加,那么,中国能找到稳定供应来源吗?这对国际粮商、国内养殖户、种植户、压榨商、贸易商饲料厂等产生什么影响?俄罗斯会不会成为未来国际大豆市场的新势力?一带一路国家大豆种植面积会增加多少?一切有赖于掌握更多、更准确的高质量数据,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本报记者蔡宇丹
新闻推荐
晨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借助“推特”展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来信,认定美朝之间“正取得大进展”。金正恩在信中肯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