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鹏、李磊们”的故事—— UN步兵营战事(33)
□王昆
朱巴城是南苏丹这个“火炉”的“外焰”。每天阳光在上午9点左右就会开始发威;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在下午2点左右可以达到50多摄氏度。50多摄氏度的高温,地面晒得烫脚,天空亮得刺眼,人的嗓子里干得冒火,一瓶矿泉水一分钟内全部喝光,根本不用上厕所,眨眼之间就能随着汗腺从体内蒸发出去。
联南总部供给维和部队的肉菜,都是由供应商通过专业物流公司在别国采购,经过长途运输来的。分配到维和官兵这里时,干枯加霉烂,大多时候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根茎。因此,官兵们平时想吃到新鲜的叶菜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由于气候炎热干燥,不适合农作物生长,而维和部队的蔬菜供应又极其短缺,官兵们每天只能就着咸菜、腐竹下饭,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给他们的体质和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国维和步兵营的官兵们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在营区一角内垦荒建园。步兵二连主动请缨,和炊事班同志们联合起来,承担起了菜地的开发工作。
在朱巴种菜,难度可谓不小。这样的高温天气,仅仅到外面站一会儿,强烈的紫外线就能灼伤人的皮肤,随后变黑,继而脱皮。这种气候,要让对气温、土壤、水分等条件要求极高的蔬菜成活就更不可思议了。
开垦菜地首先要解决的是用水问题,放眼望去,在UNHOUSE内部,除了一条蜿蜒的臭水沟,似乎再难找出一条像样的水源。而在缺水的非洲,即便是这样的水源,也显得弥足珍贵。找到了水源,如何取用又成了摆在二连官兵眼前的难题。
正当指导员带着“开发小组”一筹莫展的时候,修理工王慧乾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造个水车!”
“造水车?用什么造?你会造吗?”显然这个提议让大家很吃惊,旁边甚至有人忍不住地笑出了声。
“对,就造水车。”王慧乾的双眼显得炯炯有神,转过身对指导员继续说道:“我当兵前在家学过焊工,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行。”
“好,缺什么东西,需要多少人帮忙,尽管跟我说。”指导员很是赞许。
说干就干,造水车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问题。王慧乾先是在小车场的废物堆里淘了些废旧的钢材,这些都是上批留下来的工具材料,放在那里已经很久没人问津了,很多钢材上面已经生了锈。王慧乾从中挑选了一些没有生锈的,能用的钢条,材料的问题初步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设计什么样的水车。虽说以前在村里和电视上见过水车,但实际设计起来还是让王慧乾觉得一头雾水。他先是给家里打了电话询问,又去水沟边量了量尺寸,忙得不亦乐乎,可究竟怎么设计心里还是没底。看着王慧乾东奔西跑地忙活,却没有什么进展,一旁的排长吴强似乎明白了什么。
“要造复杂的水车必须得画出图纸,才好设计细节。”二连上士迟大鹏提醒他道。迟大鹏是大学生士兵,学过土木工程。于是二人又开始忙着设计图纸,经过一番讨论,一幅完整的设计图呈现在指导员的面前。
“不错!就照这个弄。”指导员赞叹地说。
设计完图纸,王慧乾又“招兵买马”,拉来原是修理营的四级军士长曾宪威、在家干过“电工”的泽仁巴尔登和平日动手能力较强的“木工”廖健康。一个“五人攻关小组”成立了。
万事俱备,就缺焊接工具了。“水电间有,那儿的班长我认识,借工具的事情交给我了!”干上了自己的老本行,曾班长也很兴奋。
图纸、小组、材料,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经过三天的焊接拼装,一架钢结构的水车诞生了!
有了水车,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大家带着水车,在水源那里反复调试,不大会儿,潺潺的水流从水车喷口处流了出来,这让大家极受鼓舞。
新闻推荐
约旦称将在年底前具备制造席哈立德·图坎当地时间26日表示,约旦将在今年年底前具备制造“黄饼”的能力。
“黄饼”能力新华社安曼6月26日电(记者林晓蔚)约旦原子能委员会主“黄饼”是一种核燃料生产过程中必需的中间产品,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