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来客闯城市
■编译:江皓如
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只浣熊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不过它的行为却提高了全球心脏病的发病概率。这只“蒙面蜘蛛侠”爬上了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摩天大楼,它的表演惊心动魄,令网上的吃瓜群众大呼过瘾。尽管浣熊被看作一种林地动物,它们早已在北美城市地区安家落户,但是这个趴在混凝土建筑物上的家伙看起来并不是很开心。由于大楼窗户无法打开,别无选择的人们只能祈祷它好运。看着浣熊向上攀爬,几乎所有人都担心它的体力是否耗尽。当夜幕降临,“蜘蛛侠”最终登顶,之后人们让它饱餐了一顿。据报道称,第二天浣熊被带到“某未知地点”,在那里回归平静的生活。
当然,浣熊并不是闯入城市的唯一野生动物。其实,全球各地过上城市生活的野生动物越来越普遍(郊区的野生动物也是如此)。土狼已经遍及全美,人们发现它们在纽约市酒吧的屋顶上徘徊,在芝加哥的士兵体育场里栖身。还有媒体报道生活在洛杉矶边缘的山狮,数以千计的迈阿密野鸡,伦敦民居里的红狐狸和住在柏林的野猪。打个比方,看到一条玻璃笼子里的蛇可能没有什么,但它若是在你住的地方四周游动呢?
这些动物因为气候变化和栖息地破坏而迁移到城市或许合情合理,但这只是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大型食肉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卓有成效的动物保护工作。我们把城市变得更加绿色环保,这令它们不仅更加吸引人类,也同样受野生动物的欢迎。最终,人类与大型掠食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虽然新居民大部分时间与人类保持距离,但当这些动物的活动范围和人类空间产生交集时,冲突就不可避免。有时,冲突双方是闯入的掠食者和我们的家养动物。城市野生动物的增长不可避免,而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与它们和谐共处。考虑到我们会被食肉动物袭击,有意识地避免它们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动物学家提出了很多常识性建议,其中一条是带走垃圾和户外宠物食品——它们是肉食野生动物不劳而获的食物——这对控制任何野生物种都有帮助。例如,在内华达州,自2008年防熊垃圾桶和垃圾箱投入使用后,“熊出没”的投诉减少了三分之二。
有人认为,与城市食肉动物共同生活的诀窍也许是恢复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更古老也更自然的关系——令其畏惧我们。他们认为,当大型捕食者失去对人类的本能畏惧时,它们的攻击性也就更强。但是这个规则似乎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特别是那些很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的野生来客。它们中的一些甚至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人类的节奏。一些动物学家认为,人类和动物在城市中相处的友好程度取决于社会和文化背景。在意大利,咀嚼垃圾的野猪(罗马市长正在努力实现定期垃圾回收)被视为麻烦精和悲剧制造者,例如3月份就发生了一起脚踏车司机被一头公猪撞死的事故。然而,在埃塞俄比亚城市哈拉尔,天黑后在街道徘徊的土狼正通过吞食街头垃圾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就像在印度城市中穿行的秃鹰一样。
野生动物也能造福于人类。一个城市人口占据总人口54%(乃至更高比例)的人类世界与大自然的联系正在减弱。所以,与野生动物的相遇可以唤醒、激发我们麻木的环保意识。2012年在洛杉矶,人们首次在一架带有好莱坞标志的红外摄像机照片上发现了一头山狮,而如今这头响当当的“好莱坞之狮”已登上城市野生动物的海报;人们为其编号22,而每年10月22日就被命名为“P22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特别活动纪念以它为代表的城市野生动物。作为好莱坞居民,它也出演了一部纪录片,名为“改变美国的大猫”。
城市野生动物可能对我们有益,但定居城市对其本身而言并非百无一害。P22被囚禁在8平方英里的格里菲斯公园,而它的同类则自由地生活在美国最繁忙的两条高速公路之间、面积达200平方英里的大型猫科动物栖息地之中。印度的秃鹫数量一直在急剧下降。对野生动物而言,英国城市可能越来越不宜居,在那里自然资源丰富的棕色地带正在重新开发,住房密度也在不断增加。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5年到2015年,城市蝴蝶数量下降了69%,而农村地区则下降了45%。如果花园铺路,城市发展,污染加重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如此小的动物也愈发明显的话,那么更大的动物就更是如此。
总而言之,我们要始终牢记,城市野生动物数量庞大,而大多数时候它们并不惹麻烦。对于它们的存在,人类更应心怀感激:我们的城市并非死气沉沉,而是处处生机。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6月19日,一架载有沙特足球队的飞机,在飞往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时在半空中起火,事故中无人受伤,飞机已安全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