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清单里最重要的一项是做自我
□江丹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小说《清单人生》里,讲述了63岁的布里特-玛丽如何找回自我的故事。
“有教养的文明人”,曾是布里特-玛丽的人生教条,她不仅如是自我要求,也以此来评判社会他人。在布里特-玛丽看来,作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要严格按照叉子、刀子、勺子的顺序排列它们在餐具抽屉里的位置,喝咖啡就应该使用咖啡杯,而且如果要将杯子放到桌上,那么一定得提前准备好杯垫,就餐时间更要准时,中午12点吃午饭,晚上6点吃晚饭。至于家里的卫生,自然要清洁得没有一点灰尘,哪怕是出去旅行住旅馆,也要保持好房间卫生,不能让那里的服务人员笑话,毕竟她不是动物,而是“有教养的文明人”。除了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规定动作,其他计划完成的事情,则被布里特-玛丽记录在清单上,不能有任何差池和意外。在我们今天的读者眼里,大概只有处女座、洁癖和强迫症患者最符合布里特-玛丽眼中的教养和文明标准。
在人生的前几十年里,布里特-玛丽便是这样一丝不苟地生活着。她一度以自己家庭主妇的职业为荣,认为把家里收拾得体面像样,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丈夫肯特打理公司,她并不是无所事事,照料家里的一切都是一种工作。布里特-玛丽以为,她的日子就像她在餐具抽屉里按照顺序摆放叉子、刀子、勺子一样,会一成不变地过下去,直到她发现丈夫出轨。
布里特-玛丽无法忍受丈夫在婚姻情感中的背叛,毅然离开丈夫。这个时候,她已经63岁了,凑巧得到一份娱乐中心管理员的工作,地点是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博格。布里特-玛丽来到博格,她发现自己之前的严谨而且有计划的清单生活方式,在这里完全不适应,“有教养的文明人”更是难寻同类,这里的人喜欢喝酒,开口即是脏话,可他们却对她这个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十分热情,做事也相当靠谱。慢慢地,布里特-玛丽开始喜欢上小镇的淳朴、自在和温情,她开始不认为别人眼中的体面有多重要,她开始重视和关爱真正的自我,她认识了一群死磕足球梦想的孩子,她还重新遇到了爱情。
故事主线简单清晰,读起来十分流畅,语言也很有画面感。布里特-玛丽在婚姻中迷失了自我,她在意别人如何看待她的家庭,如何看待她的丈夫,她辛苦付出将跟家庭有关的一切都打理得像样体面,却渐渐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家庭。一个连自我都没有的人,又怎么可能拥有其他呢?布里特-玛丽在她63岁这年意识到自我的重要,知道生活并不是按照清单计划进行的,每天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需要面对。这些没有来得及记录在清单上的事情,可能麻烦糟糕,也可能温馨甜蜜。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63岁的布里特-玛丽。她们活了大半辈子,为丈夫、为儿女、家庭,当人生进入下半场时,她们决定为自己活。日本电影《家族之苦》中就有这样的角色,妻子向老伴提出离婚,希望跳脱束缚自己几十年的家庭,生命后续的那些珍贵的日子完全为自己而活。
实际上,布里特-玛丽们完全不需要以告别婚姻的方式开启新生活,她们原本有机会在日复一日地处理家庭琐事时活出自我。她们尝试过,但是没有人会注意到她们。家庭成员们只会享受她们作为妻子和母亲所带来的生活便利,却忘了她们也有自己的名字,而家庭工作的重要和辛苦并不亚于职场工作。
人生清单密密麻麻,但是“做自我”这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能划掉。
新闻推荐
新华社德黑兰6月8日电据伊朗新闻电视台8日报道,伊朗将就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取消伊朗客机采购合同提起国际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