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手记3丨今年的竞赛片行不行?

2018-05-17 11:52 大字

「本文转载自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戛纳进行到现在,影片一一和大家见面,口碑也逐渐流出。我们最关心的,依然还是电影本身。

竞赛影片有不尽人意,也有不负众望,赶快来看Gary为我们带回的影片评价。

戛纳影展过了一半,竞赛电影也刚好放了一半。

影展开始时,不少评论都在吐糟,说看过的都不行。就个人而言,目前竞赛的片子要看也看过了,倒没有觉得这是不济的一年。我甚至觉得这将会是不错的一年,起码目前看到的都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上创作不一样的东西。

最多人诟病的是首两部电影,开幕片《人尽皆知》和《审判日》。

《人尽皆知》

其实前者整体还算工整扎实,演员出色,也有着导演法哈迪(《一次别离》)说故事的特色:通过一件事件,引发出伊朗社会的问题,只是这次通过绑架案带出了家庭的秘密、阶级的予盾,点到即止,没有挖掘更深层更复杂的社会矛盾。

后者《审判日》本身也不是烂片,只不过不属于竞赛片的常规选择。麻风孤儿长大后与黑人小孩的一段寻亲之旅,意识正确,充满正能量。

作为康城的竞赛片,它无疑是滥于温情,流于传统,但它来自埃及,正好平衡了影展一向的欧美重心,最终被选入竞赛单元,相信有不少是地域因素。

《审判日》

接下来,回归了影展的常规选举:

《江湖儿女》剧组入场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延续了导演对小人物的关注,把儿女之情置放在江湖的洪流中,赵涛对爱情的坚执,将什么江湖大佬的兄弟情都比下去;她失落过后,对爱情的点点渴望,来得何等卑微、何等的有血有肉。

《江湖儿女》

终归这个江湖,是黑帮的江湖令到人心思变?还是经济发展下的巨轮,变成洪水猛兽将人心吞噬?《江湖儿女》算是贾导创作上的小总结,文本互涉,可堪玩味,《任逍遥》、《三峡好人》、《山河故人》的映照,构成一幅更波澜壮阔的图象,一个变得更苍凉无力的江湖。

《江湖儿女》展映结束,全场鼓掌

今年的高潮之一,必定是戈达尔的《影像之书》。不管你看不看懂(相信没有人能完全明白),挂名影迷的你都一定会朝圣。

继续破格,利用大批的经典电影片段、电视新闻、广告、画作,大肆拼贴混剪,再加上多声道、左右移到的单声道,戈达尔喃喃自语、语焉不详的独白,用尽各种数码化年代的伎俩,拒绝传达单一清晰或连贯的信息,产生极度抽离的效果。

内容上,大体可分成五章,Remake(再造)、St Petersburg(圣彼得堡)、Travel(游历)、Spirit of Law(法律精神)和Central Area(中心区),但内容又绝不能清晰归纳出同一章节的主旨。

在过度曝光或脱色的影像上,大致可看到不少反复出现欺凌女性、战争、宗教等影象,但要重组它们,建构出完整的信息,肯定徒劳无功,这也是导演的用意。

戈达尔的FaceTime新片发布会现场

波兰的《冷战》是暂时评分最高的电影之一。导演保罗·帕夫利科夫斯基的前作《修女艾达》让他成为影展的新贵。

这部《冷战》沿用黑白摄影,同一女主角,片名双关,既指五十年代美苏冷战的背景,波兰艺术家争扎求存、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亦指电影中的男女关系的忽冷忽热,若即若离。

电影横跨二三十年,导演大胆地剪掉大量时序的交代、情节上的连贯性,让剧情纯粹集中在二人的恋情,精练简洁,而女主角由波兰的民谣,唱到巴黎的爵士乐、流行曲,既凭歌寄意,也侧写了时代的变迁,二人在滚滚红尘中载浮载沉。

更多阅读

推荐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新闻推荐

继续推进会晤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15日电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诺尔特15日说,美国将继续为美朝领导人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会晤作准备。诺尔特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