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近3000人死伤

青岛早报 2018-05-16 06:32 大字

[摘要]美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引发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14日正式在耶路撒冷开馆。当天,巴勒斯坦多个城市爆发抗议示威,抗议者与以军发生冲突,造成58名巴勒斯坦人丧生、2800多人受伤。

以方庆祝迁馆

美国14日将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感谢美国总统特朗普“遵守承诺”。

去年12月6日,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计划于201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70周年之际将美驻以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

开馆仪式上,特朗普通过视频发表致辞称,美国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是一件早就该做的事。他宣称,美国仍“致力于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持久和平协议”。

美国副国务卿沙利文率领美方代表团出席开馆仪式,其中包括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和她丈夫库什纳,以及美财政部长姆努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外交部向86个驻以外交使团发出了出席开馆仪式的邀请,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使团确认参加。

到目前为止,除美国外,只有个别拉美国家已经或计划把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

巴方拼死抗争

巴勒斯坦民众14日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地区以及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伯利恒、希伯伦、杰里科等城市举行抗议示威,并与以军发生冲突。

数以万计巴勒斯坦人14日在加沙与以色列交界地区继续 “回归大游行”。示威者焚烧轮胎、向隔离栏对面的以军士兵投掷石块和燃烧瓶。以军向示威者发射实弹和催泪瓦斯。

美联社报道,救护车不停地运走伤员,鸣笛声贯穿全天。众多巴勒斯坦年轻人不断尝试接近隔离栏,随即遭以方枪击和催泪瓦斯驱散。

以色列军方在一份声明中说,示威者向以军“投掷燃烧弹和爆炸装置”,以军依据“标准操作程序”应对。以军发言人乔纳森·孔里库斯说,示威人群没能冲破隔离栏,但导致“重大损失”。

巴勒斯坦卫生部官员说,58名示威者丧生,大约2700名伤员中,1204人受枪伤,116人伤势严重。死者包括至少6名未成年人、一名医护人员和一名残疾人。法新社15日报道,一名8个月大的女婴因吸入催泪瓦斯死亡。这是2014年加沙战争以来,在巴以冲突中巴勒斯坦人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

以色列军方估计,大约4万巴勒斯坦人参加14日示威。

和平遥不可及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近百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此后,巴勒斯坦将5月15日命名为“灾难日”。

分析人士指出,在以色列建国70周年、巴勒斯坦纪念第70个“灾难日”之际,美国迁馆的举动为持续动荡、危机四伏的巴以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搬迁使馆意味着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此举激化了巴以矛盾,给巴以冲突的解决制造了新障碍,也给地区紧张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

巴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巴方坚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美国迁馆触碰了巴方的政治“红线”,巴领导层若让步,将遭到全体人民反对。巴领导层近期必须对美、以展现强硬姿态。巴勒斯坦人或被迫选择用暴力手段反抗,巴以局势恐将重蹈“以暴易暴”覆辙。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东问题专家哈迪·阿姆尔在《国会山》日报网站上发文称,特朗普政府迁馆无益于美国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没有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等各族群真正共享的耶路撒冷,就不会有真正持久的和平。

新闻推荐

对华暖对韩严,日本外交转向 日外务省公布新版《外交蓝皮书》,相较去年“文风突变”

2017年8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上任后首次访华时,会见外交部长王毅。(资料片)据日媒报道,5月15日,日本外务省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