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随笔】美国迁馆加剧巴以僵局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5-16 06:14 大字

一边是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民众,一边是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一边怒火中烧抗议开馆日,一边欢天喜地庆祝建国日——这是5月14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状态的鲜明写照。这一天,美国驻以色列使馆正式搬迁至耶路撒冷。尽管美国声称和平仍未死去,但在分析人士看来,美方此举实际上是在单方面改变耶路撒冷现状,其后果只能是令巴以僵局更加难解。

5月14日是以色列建国日。这一天,美国驻以色列使馆正式在耶路撒冷开馆。

同一天,数万名巴勒斯坦民众在巴各地举行示威,抗议美搬迁驻以使馆。抗议民众与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造成至少58名巴勒斯坦人丧生、2800多人受伤。这是自2014年加沙冲突以来巴勒斯坦人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宣布从15日起为死难者降半旗哀悼3天,巴国内各派也抨击美国迁馆和以军暴行。

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12月宣布将把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以来,巴以紧张局势就不断升级。然而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而固执己见,其中可能包含历史和现实双重原因。从历史上看,美国国会早在1995年即通过法案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只是后来的总统都选择冻结迁馆事宜。特朗普之所以更进一步,一方面是为了博取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为中期选举积攒民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以色列继续充当对抗伊朗的“马前卒”。

尽管美方宣称迁馆不过是在“承认事实”,有利于实现巴以和平,但在分析人士看来,事实是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以色列对整个耶路撒冷拥有主权,很多与以色列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而非耶路撒冷。另外,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两国方案”主张依据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而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正是在1967年。从这两方面来说,美国的迁馆行为恰恰是在单方面改变巴以现状。

新闻推荐

一些国家呼吁通过对话 解决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

5月15日,在加沙城,一名男子抱着在冲突中吸入催泪瓦斯而死亡的婴儿的遗体参加抗议游行。美国14日将驻以色列使馆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