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鹏、李磊们”的故事—— UN步兵营战事(3)
□王昆
组装的床铺只够大部分队员使用,除去执勤的,还有一部分无法容纳。怎么办?经过一番“研究”,有人灵机一动,提议睡在汽车的驾驶室里。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眼看着又要下暴雨了,这些“多余”人员三三两两地钻进了汽车的驾驶室里。
南苏丹的天气说变就变,一眨眼的工夫,乌云密布,不大会儿,营地上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滂沱大雨倾盆而下,把汽车顶盖砸得噼里啪啦乱响,像放鞭炮似的。在驾驶室里,大家睡意全无,简单吃了些随身携带的干粮,草草结束了在南苏丹维和任务区的第一餐。
非洲的暴雨和狂风,来得快,走得也快,队员们的沮丧却挥之不去,他们心事重重地和衣蜷缩在汽车的驾驶室里,不由得叹气。出国前,谁也没有想到过是这样的环境。而此刻,担负警戒任务的步兵一连队员更是疲惫不堪。
由于是第一夜,情况不明确,营部指挥组编排了3个哨位,由3个步兵连的一排分别负责。步兵一连一排据守的是营地最北边区域,这片区域情况复杂,地势起伏不平,还生长着稀疏的植物;正对面的一片开阔地两侧分别有小山包,包围着两侧山包的是一条细长的河流,河流宽六七米,沿岸是一条名字叫耶伊路的公路,两侧区域空旷,荒草丛生。这种地形很利于小股敌人对步兵营驻地袭扰抢夺枪支弹药,一旦恐怖分子行动,他们可以利用两侧山包、茂密的植被伪装、隐蔽,然后伺机进入步兵营宿营地,成功后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迅速撤离。按照季节,这里尚属冬末,枯草的颜色与南苏丹反政府武装分子衣服比较相似,一旦这些武装人员接近,很难发现他们。
鉴于这一情况,排长庄一鸣对3个趴伏点的所属队员提出,必须时刻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及时上报可疑问题;并将数据记录下来,交给下一班岗哨。
凌晨两点多钟,一直趴伏在临时掩体里的班长潘维征发现,在UNHOUSE(联合国营区,下同)东南方向的一片树林里突然闪过一丝亮光。根据之前刚刚配发的部署图判断,那里是联合国保护的3号难民营,也是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分子经常发生战斗的地方。看到树林里闪过的亮光,潘维征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赶紧用对讲机呼叫排长。
庄一鸣赶到潘维征的趴伏执勤点,对情况进行判断之后,两人决定抵近观察。仔细用望远镜观察了外围情况,两人提枪起身,慢慢进入树林隐蔽前行。树丛枝干打在身上发出沙沙的摩擦声,在国外第一夜就遇到这种情况,两人心里都有点紧张,但对于在自己任务区域内的情况,每一个疑点都需要及时查询明白。
一切都和想象的不同。借着UNHOUSE营区微弱的灯光,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远处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一位年轻的黑人女子正张开双手潇洒地旋转跳动,那动作流畅标准,女子更是如痴如醉。尽管路灯的光线昏黄,但丝毫不会影响女子的尽兴发挥。几个拿着椅子坐在旁边借着路灯看书学习的少年,此刻也放下书一边欣赏,一边拍打双手,有节奏地欢呼喝彩。
回去的路上,潘维征对庄一鸣感叹说:“他们的国家都乱成这个样子,还真有闲心啊。”“是啊,这与战乱实在不相符。”庄一鸣说,“等哪天不执勤的时候,一定过来好好欣赏一下。”
在步兵二连一排的哨位上,排长齐鹏正和哨位的几名队员交流来到南苏丹的感受。二连一排的主哨位面临着一条乡间小道。道路不宽,但这是条交通要道,虽然夜色已深,哨位前还是有手持着棍棒和弓箭的当地路人行色匆匆地过往。或许是想更好地保护自己,这里的居民经常手拿“武器”,但正是这些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又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一阵困意袭来,齐鹏不禁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他被一阵细小的动静吸引住。谨慎地用夜视仪看了一眼,齐鹏发现,一群携带武器的武装分子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营区周围。
新闻推荐
新华社日内瓦5月14日电世界卫生组织14日发布名为“取代”的行动指导方案,计划在2023年之前彻底清除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