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万物”以双名的林奈 ■赵青新

西安日报 2018-05-13 05:25 大字

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

作者: [英] 维尔弗里德·布兰特

译者: 徐保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给“万物”取了两个名字的林奈有着“上帝创造,林奈整理”的美誉。《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既刻画了林奈进取的学术经历,也描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是一部人物传记,也是一部科学史,一部社会史。

现代生物学迅猛发展,卡尔·林奈(1707~1778)厥功至伟。

在林奈之前,人们习惯用特征法来为动植物命名。想象一下,“翅褐色或紫褐色,前翅顶角和后翅臀角向前后延伸,呈叶柄和叶尖形状的节肢昆虫”,这种叫法多么冗长累赘又多么让人糊涂,称呼它为“枯叶蛱蝶”多么明确清晰。

近代博物学兴起于18世纪。这是一个“分类的时代”,像林奈一样着迷于博物考察并为它们命名的人不在少数。据统计,截至1799年,出现过50多种分类体系,先后一一消失,唯独林奈的双名法得到广泛应用。

林奈在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统》,提出把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和亚群,并将5个层次按顺序排列,如纲(class)、种(species)等。他说,从此以后,每一种动植物都会带着自己独特的、由两部分组成的名字。比如柠檬被叫做Citrus limon,由此可以与它的近亲酸橙,即Citrus aurantium 区别开来。林奈还发明了一个新词来描述人类,即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智人”(Homo sapiens)。后来,林奈通过《植物属》、《植物种志》等著作以及经常性的教学、演讲活动,不断扩大影响,终于赢得了“上帝创造,林奈整理”的美誉。

卡尔·林奈这样的故事,大多数人想必都有耳闻,不过这些成就的取得过程,就未必清楚了。英国作家维尔弗里德·布兰特是伊顿公学资深的绘画老师、皇家艺术大学和伦敦林奈协会会员,著有多部传记作品和关于欧洲艺术与植物学的著作。他的《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既刻画了林奈进取的学术经历,也描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林奈生于瑞典东南部,其父为牧师,母亲亦是牧师之女,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神学的信仰和对万物的尊崇之心。林奈在斯坦波特长大,他在日记里写道:“这里堪称全瑞典最漂亮的地方……教堂西边被清澈的湖水覆盖……往南走是可爱的山毛榉林……东南方则是迷人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林奈留下了大量日记、信笺和研究资料,构成了这部传记的框架。

作者强调了林奈的独断。他放弃了父母安排的牧师职业,选择就读医学,亲子关系一度恶化。他禁止女儿们读法语,理由是女性应做贤妻良母,学习法语可能影响她们的品性。林奈与妻子关系平淡,冷漠厌倦,但从小接受的宗教教育让他信奉婚姻的神圣,因此他尽力做一个世俗眼光里的好父亲、好丈夫,并努力赚钱养家,以至于晚年为盛名所累,为家庭所累,过得很不开心。在人生的后半段,林奈与志趣相投的亚伯拉罕·贝克成了挚友——林奈给贝克写的500多封信记录了这段亲密而持久的友情。作者说:“每一个娶了林奈太太的男人都应该为自己寻找一个贝克先生。”这类俏皮话在书里不时探头,带点英式幽默风格。

林奈是自大的,我行我素的。作者不讳言林奈人格的不足。这位博物学家的一些记述前后矛盾,经常夸大探险过程的危险程度,表露了英雄主义心态在作祟。此外,我们还须明了,“自大”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林奈”式的科学家。如果不自大,林奈就不会认为博物学可以复兴瑞典这个被边缘化的北欧帝国的光荣;如果不自大,林奈就不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上帝未竟的事业,建立科学且合理的分类秩序;如果不自大,林奈就不会突出植物的“性”并引申至整个生态系统,要知道,在18世纪这样公开讨论“性”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林奈当年遭受了各方的强烈批评;如果不自大,林奈就不会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结交各式名人,获得他们的助力,就不会在成名后迅速发展大批的“信徒”,借助热烈的大范围的拥趸,终于让自己的理论成为科学界的主导。

科学界非桃源,科学家亦凡人。《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讲述了林奈的一生,同时以他为中心牵系其他博物学家与一些政治人物的事迹,展示了当时欧洲的科学发展趋势与社会生活的变动。这是一个人的传记,也是一部科学史,一部社会史。

新闻推荐

英女子患异食癖嗜好吃黏土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9日报道,英国伯明翰一名异食癖女子沉迷于吃黏土,她还辞掉了老师的工作,开始在网上专职售卖黏土,生意竟然风生水起。该女子名叫曼迪莎·梅恩,现年36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曼迪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