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故事
屡经磨难 真理路上步履不停
马克思年轻时是个学霸,不满23岁便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第一份工作是担任报纸编辑,后来这份报纸因民主、革命倾向被查封。之后的马克思致力于革命活动,遭到反动当局的驱逐,自愿放弃了国籍,变成“世界的公民”。革命不停,驱逐不止。在遭到比利时、普鲁士及法国的驱逐后,马克思和家人来到了伦敦。
初到伦敦,付不起房租的马克思一家所有家当被查封,差点无处可住。但这没有让马克思停下脚步。此时,不止他们,还有许多的革命者也流亡伦敦。他便组织成立委员会,募集捐款,他们的家变成了革命中心。
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年代,是他生活最艰难的几年。由于极度贫困,五年内有三个孩子相继夭折。1855年,马克思8岁的大儿子埃德加尔病死在他怀中,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已经遭受过各种不幸,但是只有现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
为了创作《资本论》,马克思白天在博物馆刻苦研究,晚上回家后还常常通宵达旦地写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时常疼痛难忍,甚至写作几个钟头后就得躺好几天。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的第一卷正式出版了。从马克思二十几岁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到此时已经快50岁了。
马克思的家里始终充满了乐观、民主的气氛,过去遭受的苦难并没有使马克思一蹶不振或者郁郁寡欢。
女儿们曾多次问他:“您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回答道:“目标始终如一”。
有一种友谊叫“马恩”
只有真正的友谊才能跨越时空、超越金钱和一切世俗的利益,才会地久天长。
1844年,《德法年鉴》上同时刊载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恩格斯的观点与马克思不谋而合;马克思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
1844年8月28日,26岁的马克思和比他小两岁的恩格斯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见面了。这是一次能够改变历史的会面。在接下来的10天里,两个人朝夕相处,倾心交谈,从此开始了毕生的亲密合作和伟大友谊。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去英国做了为期6周的考察。他们一起研究理论、考察工厂、走访工人,不仅加深了友谊,更加深了思想上的共识。
英国之行使马克思对工人阶级的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认为欧洲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理论,和一个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接受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为了资助马克思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恩格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重新回到他极其厌恶的经商生活中,一去就是20年。恩格斯把挣来的钱,连续不断地给马克思汇去。
他给马克思的经济研究和著述提供无私帮助。在这异地相望的20年里,他们通过书信密切联系,往往一天一封或一天数封。
在保存下来的1300多封书信里,他们谈论了哲学、政治、军事等各种问题。
正如列宁所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资本论》就是这一段友谊的结晶。
1867年,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激动地告诉他,《资本论》第一卷即将出版。
“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印张刚刚校完……这样,这一卷就完成了……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绝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像往常一样来看望马克思。他来到楼上的书房,看到马克思安详地坐在安乐椅上,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一缕和煦的阳光洒在马克思高高隆起的额头上。马克思与世长辞,19世纪最伟大的头脑停止了思想。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辛努力,恩格斯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整理和出版。在《资本论》第二卷出版前,恩格斯特意选择5月5日马克思生日这一天撰写了序言,作为对逝去的老战友的最好纪念。
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终生合作者和最亲密的战友。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使他们成了亲密无间的挚友。
(摘编自人民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华盛顿5月1日电(记者朱东阳刘晨)美国总统特朗普1日在白宫表示,他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会晤时间和地点有望在数日内公布。特朗普对媒体说,他希望能与金正恩实现会晤,美国希望能最终实现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