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走心设置用心服务家长暖心又放心高新课后服务叫好又叫座

济南日报 2018-05-03 11:31 大字

春晖小学的学生在进行户外训练。课后服务时间,奥龙小学的学生在阅览室阅读图书。 凤凰路小学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 来自智利的学生家长对高新的教育服务点赞。□本报记者朱士娟

新学期开学以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接连收到几封来自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承办单,来电类型均为“感谢”。到底是什么让家长纷纷拨打热线转达对高新教育的感谢呢?在承办单的问题描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课后服务”。去年9月,高新区东城逸家小学和奥龙小学在全市率先上线课后服务,为下午不能在放学时间准时接孩子的家长排忧解难。很快,高新区其他学校相继加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进行精准服务,高新教育这一“走心又用心”的举措,让学生暖心,更让家长放心,同时也为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全面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把学生暖在心里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

4月21日,正值周末,按照常规,中小学校园里应该是静悄悄的。但在高新一实验,却是另外一番场景。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科的老师一人一间教室,就像医生“坐诊”一样,等待有需求的学生前来“问诊”,并针对学生的学业困惑开具“良方”。从4月初开始,周末为学生免费提供“坐诊式”课后服务就列入了该校工作日程。如今,该校初中部参与该项服务的教师就已达18人,而且多为骨干教师。

“周六是老师固定‘坐诊\’时间,在此之前,我们会提前征求学生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有针对的辅导。”高新一实验副校长樊佑坤介绍,该项服务不限制年级和班级,只要学生有需求就可前来“问诊”,该服务上线虽不到一个月,但已有半数以上学生受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极大调动起来。

除了周末为学生提供“坐诊式”辅导,周一到周五下午5点-6点,高新一实验还为学生订制了别样的课后服务菜单,比如,在初二年级成立了精英训练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学校还因校制宜,开放体育活动场地,打造“体育活动区”,由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重点针对初三的体育考查项目进行训练。

在大正小学,周一到周五的课后服务“菜单”几乎天天不重样,周一、周二下午开放图书阅览室,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周三下午举行社团活动,学生依据兴趣选课走班;周四下午为作业时间,老师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周五下午开放体育活动室及各类体育器材,学生们可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自由进行体育锻炼。

如今,在高新区,以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课后服务已成为每一所学校的自觉行为。建校还不到一年,东城逸家中学大大小小的学情分析会就开了不下3次,以问卷调查和老师座谈的形式,对每个孩子从心理、兴趣、习惯、态度四个角度进行学习的归因分析,然后为每个学生开具学业发展处方,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1对1个别化辅导,收效甚佳。

“课后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密切了师生的关系,让成长变得温润而有力。”东城逸家中学校长王晶介绍,课后服务方面,学校除了帮学生进行学业的培优补弱外,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比如“stem”实训、艺体竞赛等。

把教师放在眼里

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赵浩宇和赵小菡姐弟俩是高新区大码头小学的学生,一个上二年级,一个上五年级。最近他俩遇到了一个难题,平时负责接送他们的爷爷生病了,而爸爸下午5点半才能下班,赶到学校就要6点了。按正常情况,学校延时服务的时间是下午4点到5点。得知情况后,大码头小学教师伊先丹主动承担起了看护责任,直到家长把姐弟俩接走后,她才下班。如此一来,她每天在校的工作时间拉长至12小时,但她每天依旧乐呵呵的。“高新区教育体制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获得感,现在有活大家抢着干,有事可做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伊先丹说,作为乡村教师,过去一年,她感受到了来自全区、学校、社会的极大尊重和支持。

每天清晨,不论刮风下雨,在奥龙小学门口总能见到三年级(1)班班主任王琮的身影,她微笑着迎接班里每一个孩子的到来。王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开心一天”。作为语文教师,她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教学生写字,讲台上,她一笔一划进行示范,台下学生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她用实际行动引领着学生进步。每天下午,无论多晚,她总是等到最后一个孩子离校后,她才离开。

高新一实验初二(1)班英语教师朱长美,同时也是该班班主任,今年48岁,是目前学校一线班主任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每天早晨7点钟到校,下午6点半甚至7点才离开已经成为她的工作常态。她带的班一共有33名学生,她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了33份辅导方案。每天下午的延时服务时间以及每周末的“坐诊式”辅导时间,她都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她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在全区遥遥领先。“高新区给我们教师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学生好。”朱长美说。

“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这是高新区为学校课后服务立的规矩,也是向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从上学期开始,全区34所学校就已全部推开课后服务,全区所有教师也都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形成以教师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师+家委会成员”“教师+志愿者”三种服务模式。

推行课后服务后,相较过去,教师的工作时间拉长了,但在采访中,记者从老师们口中却听不到任何怨言,反而个个都干劲十足。就连外省市来高新区考察的校长、老师也纳闷,这是如何做到的?

“我相信只有教育部门和学校把教师放在眼里,教师才能把学生真正装在心里;只有让他们有更多幸福感,才会将幸福传递给学生,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秘密。”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9月份开始,高新区推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多劳多得,全员内驱力被激活。

把家长请进学校

家校联手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每周四是科航路学校固定的家长进校园活动日,家长可以走进学校进行课程观摩和活动体验。这一天同时也是校长接待日。每一次,校长刘宗泉都会和家长面对面交流,期望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完善学校办学的可行性建议。针对家长反映的针对孩子特点的延时服务需求,学校都会认真记下来,并及时调整延时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优秀的孩子一定源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在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指导下,“家校协同机制”全面落地,家长进校园、校长接待日都成为常规。在此基础上,各学校也因校制宜,在延时服务上做起了“文章”,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家校沟通。

大码头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面临着所有乡村学校共同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孩子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校沟通不顺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不但为学生提供延时服务,更是为家长开设了“家庭教育培训班”,针对家长进行延时服务,让有空闲时间的家长走进教室,做一回“学生”。“除了开展培训班,平时我们老师也会和家长分享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现在家长们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大码头小学校长焦方清说。

为密切孩子和家长的亲子关系,提高孩子阅读的积极性,每周日晚6点到9点,高新一实验都会开放教室,组织学生与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并有老师进行课前导读。如今,加入到亲子阅读队伍的家长越来越多,学校打算再开放阅览室,拓展阅读空间。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贴心服务,让家长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学校、老师为孩子做的事情,真的特别让我们感动。”奥体中路学校初一(1)班学生家长宗女士说,孩子刚升初一时,看着学校老师普遍年轻化,心里还没底,但经过一个学期观察,她已经彻底放下了不安,“每周,学科老师都会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形式将孩子本周的表现反馈给我们,而且还会提出指导性意见,我们家长在指导孩子时也就有了方向。”

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谢意,高新一实验八年级(6)班学生家长付先生连着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两次红包,都被班主任杜寿辉婉拒。“第一次发红包,被拒了,第二次还是被拒了。我们打心底里感谢老师的付出。要是孩子在外面上辅导班,1小时就得一二百,现在老师义务为孩子辅导,孩子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付先生说。

记者手记

这才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在教育圈,课后服务或延时服务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但各地在推行过程中,经常是“叫好不叫座”。甚至有人说,让教师加班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在高新区,这个理想变成了现实。

从去年9月开始试点,从最初的两所学校到全区34所学校,高新区课后服务不仅全面推开,而且在服务形式和内容上,各学校争奇斗艳,百花齐放。教师不仅不抱怨,反而越干越起劲,高新区是如何做到的?

随着记者的深入采访,这个答案浮出水面——只要教育部门和学校把教师放在眼里,教师就会把学生装在心里。

高新教育体制改革确实为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新的体制机制下,学校和教师成为命运共同体,教育质量和社会满意度都是极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课后服务既能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又能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所以学校和老师不仅愿意干,而且争着要干好。

大李家小学教师陈书华尚在哺乳期,面对孩子和学生,她选择了学生,放弃了每天一个小时的哺乳假,陪学生到最后;大码头小学教师孙中堂在每天的延时服务之外,还利用周末家访,在很多留守儿童眼里,他就是他们的“孙爸爸”……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了太多这样感人的故事,而且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继续发生。如果说,最初,课后服务的推出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意志体现,而现在各学校自下而上的创新与突破,正推动着这项惠民工程走向深入。

“只要把教师放在眼里,教师就会把学生装在心里。”这才是教育最美的样子,也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新闻推荐

伊核项目有隐情? 法国借机促长期协议

法国外交部5月1日说,以色列政府4月30日公开、指认伊朗对国际社会隐瞒研发核武器项目的情报,说明有必要对伊朗核活动作长期限制。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就化解伊朗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