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大脑在关键时刻转入“省电”模式

济南日报 2018-04-10 12:04 大字

人利用理性,如同雄鹿用尖角、狮子捕猎物,只是关键时候用一下而已,我们大部分行为依靠直觉、情绪、惯性和从众。而那个理想化的“小理性人”,就像一个想要驾驭大象(直觉、冲动、情感)的驯象师。

王尔德说:“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我们的日常偏偏充满了各种诱惑:美味但热量太高的食物,诱人却昂贵的商品,漂亮的异性;对同事和家人发脾气,学习和工作慢性拖延症,需要专注时却去偷懒刷朋友圈;思维上的路径依赖,道德上的急功近利,战略上的投机取巧……

社会心理学家R.F.Baumester研究发现,我们的理性是很有限的,每天的意志力储备像肌肉一样,都是有限资源。抗拒每一个诱惑,都需要从理性军火库里取弹药。库存过低时,自制力就乖乖缴械投降了。人利用理性,如同雄鹿用尖角、狮子捕猎物,只是关键时候用一下而已,我们大部分行为依靠直觉、情绪、惯性和从众。而那个理想化的“小理性人”,就像一个想要驾驭大象(直觉、冲动、情感)的驯象师。

面对一种诱惑,抗拒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面对一连串的诱惑,缴械的概率会不断增大,因为连续决策会降低“决策者”的自制力,带来决策质量的下降。有研究者将选购汽车的真实顾客作为测试对象,让他们在多种配件中进行连续选择,比如10种方向盘、25种引擎类型、26种外观颜色、56种内饰颜色等等。实验发现,购车顾客面对的决策越复杂,他们就越可能干脆选择经销商推荐的标准配置。所以,我们不能责怪大妈不会选择理财产品,如果让你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数字迷宫中转悠个把小时、不停地做决定,那么你也非常有可能乖乖从了某位理财经理的推荐。

“决策疲劳”现象在大妈和法官身上同样适用。学者研究了以色列法官做出的1100个假释决定的数据(都是资深法官)。他们发现:如果一个申请假释的犯人恰巧被安排在上午9点出庭,那么法官对他的假释申请做出批准的几率高达70%;如果他恰巧被安排在下午4点出庭,假释批准率只有10%。法官也是人,连续决策导致理性电量衰竭,决策质量下降。在理性电量过低的条件下持续做决策,大脑会悄悄地启动“省电模式”。

在处理决策类任务时,省电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依靠直觉抄近路。抄近路就是不再理性地在多个维度中权衡、取舍、平衡,而是只看单一维度,比如哪个最便宜、哪个最好看、哪个最畅销;或是不计后果、冲动任性,或是偷懒选择默认的缺省选项。二是什么也不做,即拖延决策。法官选择“不批准假释”,是基于未来仍存在假释的机会,而如果现在批准假释无疑是存在风险的——该犯人出狱后再犯罪。当我们理性电量不足时,往往会更加抗拒决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作为”貌似为未来保留选项,其实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往往成为日后更多问题的隐患。

为什么决策如此耗费我们的意志力电量呢?因为做决断在于我们只能依靠理性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中的怯懦、冲动、懒惰、自欺欺人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你的意志力电量过低时如何充电?一是做决策极简主义者,即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决策。乔布斯和扎克伯格每天早上不用纠结穿什么,你要是每天早上都在镜子前纠结个把小时,决策力估计都损耗一半儿了。对于一个CEO来说,只能把每天有限的决策力花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团队招聘、产品设计、市场战略,尽量简化其他的各种忙和盲。二是建立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诱惑。扔掉冰箱里的垃圾食品,删掉前男(女)友的联系方式。三是不要在意志力电量不足时做重大决定。下午4点半不适合重组公司,深夜不适合与男(女)朋友分手。好的决策者是那些懂得何时不能相信自己的人。还有一个办法是补充血糖。神经科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意志力的源头活水是血糖。在低血糖的状态下,大脑会启动“省电模式”。上文提到过的对以色列法官假释决定的研究,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法官批准的假释率不仅上午和下午差别巨大,而且明显受到法官茶歇和午餐时间表的影响。法官每次补充食物之后,假释批准率有显著上升。比如说,上午10:30的茶歇之前(通常会给法官提供一块三明治和一些水果)假释通过率只有20%,茶歇之后马上恢复到65%;临近中饭前假释通过率降到10%,中饭之后又提升为60%。“意志力是靠不住的,它如潮汐一般常涨常消,在我们尙未觉察时已经投降变节。与其信自制力,不如信巧克力。”

(摘自“罗辑思维”作者 栾晔)

新闻推荐

调整分档原则前分档情况

第一档次:阿联酋(东道主)、伊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沙特;第二档次: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阿曼;第三档次:乌兹别克斯坦、伊拉克、印度、卡塔尔、越南、朝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