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都养眼到窒息,这部神作不推荐没良心

2018-04-09 12:11 大字

最近,纪录片大牛BBC又推出了一部让人“跪着看完”的神作。不得不说,当BBC愿意客观、讲良心的时候,水准往往令人赞服。

纪录片播出没多久,豆瓣评分就火速飚到9.4。评论区里满眼都是网友们的花式打call,有人甚至认为该片从片头第一个画面开始,就震撼到让人屏住呼吸——《文明》。

说起来,《文明》(Civilizations)其实是部意义独特的“翻拍”作品。

因为早在半个世纪前,BBC就推出过一部讲述西方文明发展史的纪录片《文明的轨迹》。(Civilization)

《文明的轨迹》也是BBC的首部彩色电视纪录片,可以说在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在今天看来,它的内容虽然优质却不够全面。

一来,它所讲述的西方文明发展史无法涵盖人类文明所具有的广度,担不起“文明”这个宏大的标题。

二来,它全片都以著名艺术历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爵士的个人视角来呈现,其内容的客观性难免受到一定质疑。

于是,这部内容更丰满、视角更多元的新作《文明》应运而生了。

这一次,它跨越6个大陆,行至31个国家,带来超过500件传世珍宝。在9集的容量中,请到三位艺术历史领域的顶尖学者,从不同角度共同阐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但话说回来,

当“文明”二字摆在人眼前时,还是会让人顿感茫然。

因为它的概念实在是太复杂,也太包罗万象了。

到底什么是文明?

带着这样的疑问,《文明》以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真实故事开篇。

话说在叙利亚,有一座连接波斯湾和东西方各国的文明古城巴尔米拉。

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站,又受到西至罗马、东至波斯的影响,在历史的演进中孕育出了兼容并包的当地文化。

然而这种多元的文化,却被极端恐怖组织ISIS视作“异端”。

当ISIS用炮火占领这座古城后,他们又通过疯狂的破坏和劫掠使城内流传百年的文化遗产全部毁于一旦。

不过在这场浩劫中,一尊牧师半身像却和其他几件工艺品一同得以幸存。

它们被巴尔米拉的博物馆馆长,一个时年81岁的老人哈立德·阿萨德及时藏了起来,并随后转移到欧洲博物馆里保存。

当ISIS的士兵命令哈立德供出古城艺术品的隐藏地点时,老人誓死不从。

于是,他们在罗马剧场残忍地将他斩首。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哈立德的残肢挂在信号灯上示众,将他的头夹在双脚之间,并贴了张告示将他称为“邪神崇拜的始作俑者”。

但是我们知道,哈立德是真正的文明守护者。

他明白那尊雕塑不是一块简简单单的石头。历史与艺术赋予那块石头的意义,让他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去守护。

看到这里,我们便不难理解第一集的主讲人西蒙·沙玛在片头所说的话——也许长驱直入地探讨“什么是文明”确实很复杂,但是当文明的对立面将其全部的粗暴与残忍、狭隘与毁灭欲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便知道了文明为何物。

从文明即将丧失的震惊中、从人类整体被摧残的事实中,我们明白了文明的含义。

说到底,人类是创造艺术的生物。创造温饱需求之外的精神文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内在需求。

虽然艺术并不等同于文明,但它是文明最直观最伟大的表现形式之一。

因此,这部纪录片选择了以艺术为切入点。三位主讲人带着非凡的热忱和学识,和我们一同展开了一场场传世珍宝的鉴赏之旅。

从纵向上看,影片以时间顺序为纽带,带我们回溯文明的起源:

公元前七万七千年,非洲大陆上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件“艺术品”——一块刻有菱形图案的红赭石。

它乍看之下平平无奇。但这些了不起的菱形,正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装饰性图案——是它们宣告了文明的开始。

公元前三万七千年,西班牙埃尔卡斯蒂略洞穴中,古老的人类创造了手板画。

他们以红赭石为颜料,以手和口为工具在石壁上进行艺术创作。尽管在那时,“艺术”一词还远远未被发明。

公元前一万七千年,同样是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石洞。

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掌握高超的绘画技巧。在阿尔塔米拉石洞的内壁,我们至今仍能看到大片栩栩如生的野牛群画像。

而在所有被这组野牛画像深深震惊的人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现代派绘画的代表、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

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毕加索的画作和他对“公牛”这一形象的迷之狂热,还可以发现他几乎是从万年之前的古老石壁画中直接“盗取”了灵感。

公牛是毕加索不厌其烦的画作对象

纪录片称,有传言说毕加索曾亲自跑到阿尔塔米拉石洞中去膜拜野牛壁画。

但不论传言真实与否,这种远古与现代艺术穿越时空的共鸣,都并非因为古老的壁画具有什么宗教意味上的“神性”。

它只是在告诉我们,这种渴望创作的天性与如有神助的创造力,从未随着时间流逝而从人类的身上消失。

而从横向上看,片中不仅涉猎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众多艺术领域,而且横跨6个大陆,将不同地域背景的文明囊括其中。

比如遥远的古希腊文明。在第二集中,主讲人玛丽·比尔德以雕塑为题,带我们解读那个对人体之美推崇至极的梦幻时代。

比如神秘的玛雅文明。主讲人西蒙·沙玛一边游历被植被环绕的卡拉克穆尔遗址,一边通过残存的建筑回溯玛雅文明的辉煌与没落。

幸存的玛雅人后裔,也得以在镜头前讲述自己传承文明的使命。

当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也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从神秘莫测的三星堆面具,

到规模庞大的秦始皇兵马俑,

再到独一无二的传统山水画。

影片并不仅仅是带着观众走马观花地欣赏这些文化瑰宝,也同时附上了学者们观点独到的讲解。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从艺术品中,探讨文明发展的轨迹。

而除了在内容编排上干货十足、独具匠心,《文明》在摄影、美术等视觉呈现方面也保持着BBC一以贯之的高逼格与高水准。

宏大的历史古迹与自然景观,使用无人机航拍。各种远景镜头专供舔屏,每帧截图都能拿来做桌面:

而精致瑰丽的各种宝藏,则使用高清镜头与微距摄影。特写镜头无限逼近,真实的触感夺屏而出。即便是跑博物馆里去也不见得能得到如此令人惊叹的体验。因为人家不让你靠得这么近。

也有人不断从传世的经典杰作中吸取灵感,并以新兴的形式继续着自己的创作。这就是我们传承文明的方式。

电影《终极天将》中对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的效仿

所有的文明都渴望着征服时间。人们建造更高更大的建筑来证明自身的存在,避免消亡的命运。但最终却只会发现,万物皆有终结。

有太多文明曾在地球上出现过,辉煌过,然后消失了,留下一地残存的古迹或缥缈传说,烟涛微茫信难求。

然而如果因此便觉得一切毫无意义,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废墟与遗迹,是人类文明的丰碑。它们证明着我们的创造力,雄心壮志与美好希冀。

我们无法也无需去与时间对抗。

我们不一定非要投身学术或艺术领域。

事实上,作为人类整体的一员,我们以人性的方式生生不息地活着,就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与传承。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与其给文明以岁月,不如给岁月以文明。

新闻推荐

阿尔茨海默症六大认识误区

近日,华裔女孩杨君熙在国内网络上走红。14岁的杨君熙为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而时常出现健忘等问题的奶奶开发出一款名为“永恒”(Timeless)的App,帮助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