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小镇参观记
上个周末,我们这群初出茅庐的小记者带着“水牛小镇是不是全部养水牛?”“水牛两个角又长又弯,它们凶吗?”等问题,怀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参观水牛小镇之旅。
第一站,我们来到观光台,望着一头头休闲地吃着牧草、不时摇摇脑袋的大水牛,小记者们很兴奋,个个都睁大好奇的眼睛,提问也接二连三抛出,“奶牛不是黑白相间的吗?怎么这些都是全身黑乎乎的?”“这里有多少水牛?有什么品种?”负责讲解的伯伯也是有问必答,详细向我们介绍了水奶牛的历史、品种、原产地、生长环境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水牛,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产奶量比较多。通过与讲解员伯伯的交流,我收获了不少新知识。
接下来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挤奶厅,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国际前沿技术的瑞典“利拉伐”全套自动化挤奶系统,看到如此先进的机器设备,我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与传统的人工挤奶相比,不仅效率高了许多倍,重要的是安全性更高了。在科技时代,我们不得不感慨高科技带来的高效率。
紧接着,我们参观了牧草大棚,这里的草儿绿茵茵的,软绵绵的,仿佛一张张大毛毯似的,源源不断为奶水牛提供食物。“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我的脑海里不由涌出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被水奶牛的奉献精神感动着。
最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和小牛们来个亲密的接触。它们既温驯又可爱,看起来憨憨的,有点萌,小记者们都情不自禁地想伸手去摸一摸。“它们的毛好硬呀!”一名小记者笑呵呵地说,引得我也有点紧张的伸出手,小牛扇扇耳朵、摇摇脑袋,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你能和我交个朋友吗?”
品尝完一杯新鲜的水牛奶,我的第一次采风活动就要结束了。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胆量,最重要的还是增长了见识,让我深深地明白,我们平时随手可得的食物,其实都是劳动者付出许多艰辛换来的。
这个周末我收获满满,我喜欢这样的活动。
(点评: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活动内容,衔接自然,连贯流畅,小记者对水牛观察仔细,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新意。)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以色列国防军新闻发言人18日对记者表示,17日深夜和18日凌晨,以色列军方摧毁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两条地道。以国防军新闻发言人乔纳森·康瑞克斯说,18日凌晨,以色列军方使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