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得懂与看不懂 □君 娃

蚌埠日报 2018-02-11 13:27 大字

在我们的常识里,文字,是用来交流思想,承载语言的图像或者符号。我们对这样的说法从来没有异议也没细究过。往往,无异议的东西都有无比巨大的威力。所谓“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细细想想,文字的威力里似乎还夹带着神力。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个叫徐冰的艺术家,他似乎想要打破这个神力,他动用非凡的思考能力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抽象转移到我们的文字体系中。他成功地拆解重组汉字,造了一部天壤间无人能读懂的《天书》。其实,他此举是在十几年前,当时虽没有引发“天雨粟,鬼夜哭”,却也是震惊了中外文化界。之后他还创作了《地书》以及用英文字母和中国书法结合而成的“字”。或许是他近日在国内的一系列其他艺术形式的展览,前几天,针对这个艺术家的造字行为,我们几位书友(书法学习者)发生了热烈的讨论。

有书友认为他的造字行为亵渎了中国书法,“没法欣赏,根本不知道他写的啥。”这是一个普遍的观点。显然我站在这个观点的对立面。争论的焦点是这些字是不是字?我认为是。

“你看得懂?欣赏得了?你知道他写的啥?”一个书友这样问我。我必须老老实实回答:我看不懂徐冰的字。但是,面对他创造的这些整齐的乍一看如同西夏文的“字”,我始终感到惊诧并且非常佩服。我惊诧他敏感的文化洞察力,没有对汉字深入的研究,如何找到其中蕴涵的密码?这些字完全具备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天书》有着活字印刷的规范,英文字母的汉字结构组合又具有书法的美感;而佩服则来自于徐冰不是仓颉也不是秦始皇,作为艺术家,他没有神力相助,显然更不可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你很难想象他如何得到了造字的灵感和勇气?这些颇有神秘色彩的文字各个都煞有介事摆在你的面前,你看不懂,却分明能够感觉到这些字中充满着敬畏又夹杂着荒诞和反讽。

徐冰造出来的字,并不用于日常的交流,所以,说这些字是艺术品或许更加准确。我特别想知道的是,面对好的艺术作品,看得懂的含义是什么?譬如毕加索的画,那个著名的《格尔尼卡》,你不知道创作背景,是否就没有权利被震撼?显然不是。如果你可以接受超现实主义,就一定可以读懂其中的痛苦和受难。读懂了这个,你自然就有兴趣去了解艺术家创作的初衷。这时候,艺术家特别像一个博物馆的管理员,他“吧嗒”一下打开了历史的开关,照进来的光引领你从对艺术品的关注上转移到历史事件。哦,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当你的思绪穿梭于历史和现实,面对战争的残酷,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其实关于毕加索的作品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闻,有人问他,“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反问那人:“你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那你听懂了它说的什么?”

呵呵,“道可道,非常道。”中国人的文化里其实一样有这样的哲理。如果一定要给艺术加上意义,我想用这句话做注解也蛮合适。

我们还回到徐冰,作为当代艺术家,他是唯一一位获得“Aretes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的中国艺术家。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艺术奖项。你不觉得这已经说明一些问题了?他用英文字母和中国书法去组合的那些“字”,在西方艺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此举至少让一部分人对中国文化投来了关注的目光,而且这种关注是积极的跨越国界的,仅此一点,就已经令人心生敬意。即便不唱这个高调,徐冰在造字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字的想法以及创作的过程就已经不是一般的艺术家可以触碰到的高度了,他至少为自己留存了一个个珍贵的与中国文字有关的证据,这本身就充满了意义。

所以,去追问对某种艺术的懂或者不懂,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在艺术界,真正具备时代责任感的高手,通常都不会期待所有人能读懂他的作品,他最希望的应该是自己在尝试回应内心与时代的召唤时,同时能够去启发观者的思维。

新闻推荐

俩中国游客在纳车祸身亡

据新华社温得和克2月10日电据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消息,两名中国游客9日傍晚在纳米比亚红沙漠景区内因严重车祸不幸身亡,另有4名中国游客受伤。据使馆领事保护负责人说,使馆正在协助死者国内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