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芝加哥大学想“挖”杨联陞 杨联陞怎样回复何炳棣

杨联陞 2018-01-15 18:49 大字

【编者按】1965年芝加哥大学希望把本校中国史教研做到举世无匹,时任芝大教授何炳棣建议从哈佛“刳出杨联陞”,因杨是“一位非常渊博的汉学家,虽然他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经济史”。在何炳棣看来,“杨和我二人联合的拳击力(one-two punch),绝不亚于任何西方和东方著名学府中史教研方面最具代表性人物的力量”,于是有礼聘杨联陞移席芝大之举,何炳棣居中联络,二人鱼雁往还。杨联陞致何炳棣的三通信,录自《莲生书简》(商务印书馆,2017年10月)。

炳棣吾兄:

多谢四月五日、六日两信。McNeill教授五日信亦收到。其中bad health,poor health字样既出误会,自然不当介意。唯弟之血压虽经under control,不欲过劳,亦是实情。芝大方面能有此种谅解,对出版(尤其是写书)方面,不加压力,具见教授关怀之至意,殊为可感!(实则若真要写书,三五年写一本,亦非难事。)教书写文章,皆弟之本等,自然不会惜力。

McNeill教授信极诚挚,请先代致谢忱!所说芝大种种优点俱是实情,弟对此事自当加以慎重之考虑。唯McNeill教授信中虽提及salary and title,不及我兄函电之详(Univ. prof.年薪二万五)。又一年只教两quarters,每季一演讲一研究班,共五小时,在弟亦甚合意。此外是否尚有休假办法亦所欲知。关于此数点,最好能请McNeill教授再来一信,或吾兄写一英文信,声明已得校长或Provost之同意亦可。此外,housing,health service,health and life insurance,retirement,children”s education乃至moving allowances等,虽是小事,便中亦望一一函示,此是重大决定,一切必须详作比较也。

我兄即任J. W. Thompson Prof.至为可贺。中国人在历史系得讲座当是第一人,尤为可喜也。弟事芝大校方肯如此积极进行,不但可见最高当局之魄力,更足见对我兄之信任,弟之感激,自不待言。若照我兄之dream big,则“四大名旦”合写四大本Chicago History of China亦非不可能也。(丁龙讲座在富教授未退休时,已有人向弟非正式提过,弟未进行。又荷兰来顿大学戴文达故去后,亦有人来问,弟辞谢而推荐何四维,何现任教授兼汉学研究院长。)

匆覆即请

俪安

弟联陞

1964.4.8

注:何炳棣纠正:“落款日期应为1965。”录自何炳棣著《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1917—2012),史学家,常年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为汤普逊历史讲座教授,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是作者的清华学侣。

何炳棣

炳棣兄:

史系通过,又承电告,极感!能得professional historians之承认,弟亦以为荣誉,盖弟之学位,只M. A.为史系,Ph. D.则两系合授。至今虽为历史系member,但不投票(史系人太多,颇不愿系预算以外之人有投票权,但弟亦不在乎,否则此亦是改正之机会)。今有芝大史系诸公许为同行,自甚欣慰也。

哈燕社下星期二三开会,至迟星期四可有消息,当即电告。可能是一专为中国(或中日两国)学人特设之讲座,如能办成,自是好事。薪水则无法争。第一哈佛目下最高只二万四(只Langer数人晚年到此数,普通讲座数年仍在二万二或以下)。第二须顾及其他同事,不可一枝独秀,招人妒忌。另外则芝大方面麦主任函只提及salary and title,未明言数目,正式聘函未到,亦不能讲价也。此外可能向学校要求者,一两年内国史方面(早期)另加一年轻人(助教授至副教授级),此事弟在今年二月曾与海陶玮、费正清谈过,写过memo,此时推动,当然希望较大。今日费公来谈,谓弟若去则对哈佛为disaster,此亦实情,但渠亦谓此是请求学校当局对中国历史多加注意之良好机会,盖非有外间之重金礼聘,无crisis,各系俱要发展,校长教务长不易决定先后也。先再布谢,即请

俪安

弟联陞

1965.4.22

杨联陞

炳棣吾兄:

昨晚得哈燕社长Prof. John Pelzel电话,即向尊府通电,适我兄外出散步,即将通过讲座事告知景洛嫂。弟不惯打长途电话,措词简短,对我兄感激之意,恐未充分表达,殊觉抱歉!

星期一de Bary亦有信来,措词委婉,谓初以为弟绝不会考虑,故丁龙讲座事未早提出,今又经富教授、房氏夫妇及委员会中人催促,特写此信问明究竟有无考虑可能,如有意请打电话等等。信中有一句云:As a matter of fact,we do not have any other immediate prospect of a stature to make him worthy of this chair。实则弟意论学问房兆楹先生可以当之而有余,只是目下为《明代名人传》编辑事务所羁绊,不能教书而已(房先生虽有教授名义,仅只为三年聘约)。附上致de Bary信稿一份,亦请转示Prof. McNeill,兼表谢忱!此信中未便提及其他candidate(有余英时前车之鉴),我兄有意放此一炮否(自然时机亦甚重要)?

此次海陶玮于得见麦教授后,即去找Dean Ford,大家反应甚快,对弟之心理上负担大为减轻。(兄可想象,如果哈佛以冷淡出之,非等芝加哥正式信来不肯有所动作,对弟心理上会有多大影响。)是以既得特别创设讲座之名,即不能再争薪水(教务长答应慢慢加)(丁龙讲座仍是18500亦非太高)。在此驾轻就熟,对弟懒人比较相宜。至于我兄此次特别帮忙,则知者已多(杨绍震先生亦有信来)。外边若无重金礼聘,哈佛反应决不如此之速(如果反正不肯走,他们乐得不动),此亦人人所知,此一段因缘,即此已成佳话,我兄亦可自慰矣!

匆请

俪安

弟联陞

1965.4.28

新闻推荐

这些语文差错你知道吗,这些语文差错你知道吗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日前公布了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热播剧和电视名栏目成了语文差错的“重灾区”。去年2月央视开播的《朗读者》一期节目中,濮存昕和董卿强调老舍的“舍”应该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