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叙利亚“功成身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田文林
提要
12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叙利亚,并在赫梅明空军基地宣布,俄将开始从叙利亚撤军。此举标志着俄罗斯在叙利亚两年多的军事行动正式告一段落。出兵叙利亚是俄罗斯冷战后首次在原苏联领土外展开重大军事行动。总体看,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此时撤军可谓是“见好就收”。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有多番考量。
首先是维护巴沙尔政府安全。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为数不多的忠实盟友,塔尔图斯港是俄罗斯在海外唯一军港。如果巴沙尔政权垮台,俄罗斯在中东将失去重要立足点,同时叙利亚将成为极端恐怖势力的天堂,并直接威胁俄罗斯南翼的安全。俄罗斯出兵前,巴沙尔政府已岌岌可危。2015年7月28日,巴沙尔公开承认,因阵亡、变节和逃避服兵役等情况,拥有近30万军队的叙政府军规模减少近半。兵员紧张导致政府军只能不断收缩战线,并在战场上连吃败仗。政府军死守的“大马士革-霍姆斯-沿海地区”战略核心区受到严重威胁。如果没有外力强援,巴沙尔政府倒台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为巴沙尔政府续存注入一剂强心针,极大改变了多年来美欧及土耳其、沙特等“群殴巴沙尔”的一边倒状况。在俄罗斯持续空袭的鼓舞下,叙利亚政府2015年10月中旬宣布组建人数超过四万的第四军团,利用俄罗斯空袭,乘势发动地面进攻,最终转守为攻,巴沙尔政权生存状况大为改观。
其次是剿灭肆虐中东的“伊斯兰国”。“伊斯兰国”打着宗教旗号到处扩张,不仅威胁中东稳定,还危及俄罗斯的安全。俄境内约有2000多万穆斯林,占总人口19%,且绝大部分穆斯林生活在北高加索地区。历史上,该地区屡屡出现反俄伊斯兰主义,车臣战争是最明显的例证。与车臣毗邻的鞑靼斯坦同样是个火药桶,其境内部分圣战分子自称是高加索的“哈里发”。2014年6月“伊斯兰国”兴起后,其不仅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肆虐,还不断向外扩张。该组织曾扬言要打到俄罗斯,解放车臣和整个高加索地区,还出资7000万美元在中亚开辟新战场。俄境内不少穆斯林对“伊斯兰国”相当同情,约有5000名-7000名来自俄罗斯和中亚邻国的极端分子加入“伊斯兰国”。因此,俄罗斯在叙利亚动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这股势力“反过来威胁我们”。从效果看,自2015年9月底开战以来,俄罗斯对“伊斯兰国”的指挥所、军工厂、后勤仓库等要害部位持续打击,摧毁了数千处恐怖设施,使“伊斯兰国”由盛转衰,最终在2017年11月被彻底剿灭。
第三是增强俄罗斯的地区主导权。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就长期主导中东事务,尤其垄断了使用武力的“专利”。近年来,美国在中东软硬实力受损,主导中东能力下降,但美国仍寄望低成本维系主导权。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并与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乃至沙特、以色列等国加强关系,极大增强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地区影响力,打破了美国长期主导的反恐话语权。在此期间,叙利亚民间掀起“捧俄”热潮,市场上带有俄罗斯元素的商品成为热销品,社交网络上关于普京的漫画受到网友点赞和转发。
俄罗斯军事介入,还使叙利亚内战朝着有利于叙利亚政府军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有助于中东格局恢复力量平衡,避免中东地缘格局塌方式崩溃。我们知道,中东本来存在温和(亲美)与激进(反美)两大力量。2011年中东剧变以来,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力干预下,中东日趋成为亲美势力大本营,地区格局因力量失衡而动荡加剧。而俄罗斯强力介入叙利亚事务,并且与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组成四国情报中心,极大增强了中东什叶派阵营的力量和士气,避免了中东地缘秩序继续崩塌和局势持续恶化。
必须指出的是,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具有很强的冒险成分。俄罗斯在叙利亚展开军事行动,正值经济加剧恶化之际。受油价下跌、欧美制裁等因素影响,当前俄罗斯经济非常不景气。而现代战争消耗巨大,在某种意义上,打仗就等于“烧钱”。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估算,俄空袭行动每天大约花费400万美元。据俄罗斯一媒体计算,俄军在叙利亚军事行动每日至少耗资250万美元。沉重的经济负担,决定了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只能是速决战,而不是持久战。正因为如此,随着“伊斯兰国”覆灭,俄罗斯“见好就收”。从中不难看出,普京作为“战术大师”,其把握火候的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新闻推荐
菲律宾国会参众两院13日举行联席会议,以压倒性多数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总统杜特尔特关于再次延长南部戒严令至2018年年底的提议。参加会议的菲执行部长萨尔瓦多·梅迪亚尔德亚对国会议员说,政府并不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