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减税能成吗?看看里根当年吧
这是特朗普年轻时与里根的合影。当年的特朗普恐怕没想到,自己多年后对里根来了场“模仿秀”。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51对49的票数通过了特朗普的税改法案。至此,美国税法30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已经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特朗普的此次减税,不由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有经济学者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其实就是在“抄袭”里根当年的战略。那么,里根当年究竟做了什么?他的减税又对当时的美国和整个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回顾这段历史,或许有助于我们读懂特朗普此次的“大动作”,为即将到来的国际格局变化做好预判。
本报记者王昱
历史确实惊人地相似
在比较里根与特朗普的减税政策时,有学者武断地认为,里根上台时正值美国经济的最高峰期,而今天的美国正处于国力衰败之际,所以,特朗普要效法里根时期的减税政策只能是失败。客观地说,这个判断与事实完全不符:1981年里根上台执政时,手上的牌比特朗普的也强不到哪儿去。
在里根上台前的整个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入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严重“滞胀”期,失业率和通胀率都在10%左右徘徊。此外,由于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支撑点,始终处于下跌状态,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出现了高达16%的大幅下跌。而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暴涨,使得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通货膨胀一度超过两位数。
当时美国的萧条景象在曼哈顿可见一斑。上世纪70年代后期,纽约百老汇大街以西的许多大楼人去楼空,去城市化现象严重,如今繁华的纽约时报广场在当时垃圾遍地,色情商店林立,一片衰败末世的景象。
在国际上,越南战争失败,菲律宾和伊朗的独裁盟友相继垮台,再加上卡特政府解决“伊朗人质危机”的失败,美国在全球威信扫地,力量急剧收缩。反倒是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占据了绝对优势,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战略扩张期。
如果你告诉当时的普通美国人,十年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有一个会崩溃,他们八成会觉得要完蛋的是自己——你看,那时的好莱坞已经开始拍《赤色黎明》,思考起苏联打过来后,美国民兵怎么上洛基山打游击战的问题了。
就在这美国最黑暗的时刻,里根总统来了。他提出了一个与今天的特朗普相似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也开出了一个与特朗普相似的简单“药方”:减税。
他让美国“再次伟大”
从面对的问题到提出的解决方案,当年的里根与今天的特朗普为何这么相似?因为美国这些年来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两条路线斗争”的故事。
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原本是美国赖以崛起的立国之本,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却让美国的经济政策开始倒向“凯恩斯主义”。这种经济学说的特点在小罗斯福总统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政府调高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积极干预市场,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这些措施在罗斯福时代迅速救活了美国经济。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府对凯恩斯主义上了瘾,从一个对经济几乎什么都不管的小政府,迅速转变为插手国家各层次经济运作并全力收税的“全能政府”。
然而,这种思路到了里根的前任卡特(1977-1981年在任)任职时彻底走到了头。究其原因,是卡特滥用凯恩斯主义的战术,企图通过刺激需求来摆脱困境。里根对此尖刻地讽刺说:“凯恩斯用通胀去打击失业,又用失业打击通胀,最终结果是,通胀与失业成功地一起打击了美国经济。”
于是,里根在上台后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策略,相比于职业政客,这位前演员的经济观朴素而务实:美国当年是凭借自由经济崛起的,因此想“再次伟大”,必须重归这种政策。
在1981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里根说:“在目前的危机中,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的税收制度惩罚辉煌的成就,人们辛勤劳动却不能换得公平的报酬。”而上任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上,当所有人屏息期待总统说点高论来拯救美国经济时,里根却只说了一句话:“女士们、先生们,我痛恨通货膨胀、痛恨税收、痛恨苏联。大家努力做吧。”然后就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无招胜有招。不久之后,里根政府果断推出了“30%减税计划”,宣布将个人最高所得税从70%降为28%、企业所得税从46%降至33%。
决定一出,几乎所有人都被里根的大胆惊呆了,因为如此大刀阔斧减税,必然导致财政赤字扩大。所以,不仅国会对其大加阻挠,就连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费尔德斯坦也对总统的蛮干颇有微词,这名总统心腹公开表示:“里根总统就是安徒生童话里没穿衣服的国王。”
里根对这位老友的回应也很干脆——立刻炒了他的鱿鱼。
经济学家的嘲笑、国会的阻挠、经济形势的恶化,都没能动摇里根的意志和信念。他坚信自己的逻辑是对的:税率越低,政府管得越少,人民的积极性越高,经济就越繁荣。如此简单而清晰的逻辑,怎么会错呢?
正是因为里根有着惊人的判断力、朴素的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美国最终挺过了经济衰退期,迎来了经济的再度起飞,并成功摆脱了“滞胀”的泥潭。而预想中的政府破产并没有出现,减税政策刺激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了政府税源,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反而从1980年的5170亿美元上升至1990年的1.03万亿美元,翻了一番。
更为关键的是,里根开出的“药方”,为美国迎来了一场“二十世纪持续最久的繁荣”:从1983年减税政策开始起作用,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20多年。
特朗普想模仿不容易
可能有人会问,里根与特朗普虽然理念相似,但毕竟时过境迁,今天的特朗普还能重复里根当年的故事吗?的确,这是个问题。目前看来,特朗普想要学里根,至少面临三个难点。
首先,是眼下美国经济衰退的病因更复杂。
里根当时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经济滞涨和美元持续下滑。但特朗普面临的问题不一样,美元的地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不是构成今天美国危机的主要因素,唯有产业空心化正在瓦解美国的经济根基,破坏美国的社会结构。
所以,不同于里根时期的加息减税政策,特朗普从一开始就反对美联储加息,因为加息固然能使美元更加强势,却不利于美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在特朗普看来,强大的制造业比强势美元更重要,美国的海外企业迁移回美国比虚拟经济中的金融资金流进美国更重要。
然而,强势美元毕竟是美国这么多年来赖以维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利器,特朗普这样“丢车保帅”,是否会导致美元丧失国际货币的地位?若真如此,特朗普将得不偿失,他的计划就被“截和”了。
其次,里根的经验说明,减税政策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特朗普能否顶得住“时滞期”的压力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在里根推行减税计划一年后的1982年,美国一度陷入了更加严重的衰退中,经济增长创下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新低,而企业破产数则创下新高。当时,所有媒体和总统的大多数顾问都在劝里根收手,《华盛顿邮报》甚至直接宣称:“大家都亲眼看到了里根经济学是一大失败。”里根是凭着他超出常人的毅力坚持下来的。里根扛得住的压力,特朗普能行吗?至少近一年来这位总统的表现,似乎说明他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坚强。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里根与特朗普所面临的“对手”不同。
既然减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实体产业和资本的回流,那么这些回流的产业和资本自然要有一个“流出”的源头。说白了:美国产业想要重新复苏,就必须有人为之埋单。
在里根时代,这个冤大头毫无疑问是当时风头正劲的制造业强国日本。所以,里根减税的外部配套措施,是在1985年逼迫日本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定》,通过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尤其是日元)的有秩序的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从而帮助里根度过了最难熬的“减税时滞期”。
但为了这纸协定,日本付出的代价却是沉痛的,日元相对美元的迅速升值沉重打击了日本制造业,日元升值所带来的大量国际热钱的涌入又助推了日本当时已现苗头的经济泡沫化,最终随着泡沫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崩溃,日本陷入了被称为“失去的20年”的漫长衰退期。日本经济学者吉川元忠曾用“金融战败”一词形象地总结该事件,指出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崛起其实是以日本同期的经济崩溃为代价的。
里根对日“经济战”的胜利,有一个不可复制的前提——“二战”后日本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上都是美国的附庸,因此美国可以对其予取予求。这样软柿子般的对手,特朗普能找到吗?如果被“剪羊毛”的对象换成一个在政治上高度独立、自主的强国,美国单方面算盘的达成势必不可能如此顺利。而这正是特朗普面临的现状。
不管怎么说,如果特朗普真的决心上演一场对里根的“模仿秀”,那么在减税之后,特朗普恐怕会在国际博弈中留有“后招”。如何应对这场势必到来的冲击,考验着各国尤其是中国的智慧。
棋局已经铺开,博弈正在上演。美国决心重做当年的自己,但中国绝不会学当年的日本。
新闻推荐
前日国足首发名单中的6名U-23球员,有3位与恒大传出绯闻,泰达的杨立瑜、亚泰的何超以及人和的邓涵文。3将在2018赛季还都是U-23新政的适龄球员,邓涵文是里皮的重点培养对象,何超则是里皮钦点的“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