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扎克伯格的社交革命

大众日报 2017-12-02 07:02 大字

■速读

□李恒整理

从人类发明石斧开始,讲到当今互联网经济催生的各种爆品,完整再现了创新在人类历史中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了“根创新”“域创新”“维创新”三个创新的基本逻辑,得出了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花名册”是棵摇钱树

如果你决定创业,那么你需要资金租办公室,还有招聘员工。那么,钱怎么来呢?

你有三种途径:第一,自己有钱;第二是从亲朋好友处借,等赚了钱之后再还给他们。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你需要还,即使你创业不成功,也需要承担无限责任;第三是通过资本市场,通过股份进行融资。很显然,第三种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风险最低。

2004年,当时还在哈佛大学上学的马克·扎克伯格创办了Facebook。Facebook这个名字其实来自于传统的纸质“花名册”,通常美国的大学和预科学校会把这种印有学校社区所有成员的“花名册”发放给新来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帮助大家认识学校的其他成员,“Facebook”由此而得名。

就如后来传闻所说,扎克伯格本来只是想提升泡妹的效率,但没想到Facebook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网站2月创办,到月底的时候,半数以上的哈佛学生都成了它的注册用户,这让扎克伯格这个喜欢编程的学生很惊讶,他甚至不敢相信这个网站竟然如此受欢迎。随后几个月,这个网站的数据增长也非常漂亮,其他常青藤大学也陆续加入进来,这让扎克伯格有些伤脑筋,因为巨大的流量需要更多的服务器,但当时他仅仅是一个学生,根本不能负担此项费用。就在此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看到了Facebook的前景,他来到学校,找到了这个有些“受宠若惊”的大男孩,并提供给他5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于是扎克伯格开始思考Facebook的发展,几天之后,他决定把这个纯粹的兴趣之作慢慢转向商业化运营。彼得·蒂尔从他那儿获得了10%的股份,这意味着Facebook在当时的估值超过500万美元。

扎克伯格看到了Facebook的商业前景,开始成立公司,运营网站。但扎克伯格马上意识到,这50万美元的投资远远不能支撑公司的前进,Facebook需要更多的钱来持续发展。

2005年2月,Facebook进行第二轮融资。他最终选择了AccelPartners投资公司的1270万美元风险投资,网站此时估值1亿美元。这笔钱使得Facebook有了更多精力发展用户,到了2005年12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学也加入了Facebook,至此Facebook中共有超过2000所大学和高中。

对于资本来说,一切的投入只为一天的到来,2012年5月18日,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交易代码为“FB”,开盘价42.0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0.6%。这让Facebook的市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宗科技公司IPO。当然,公司上市,获益最多的还是股东和投资方,按照当日收盘价计算,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持股28.4%,以开盘价42.05美元计,他的身价超过200亿美元,按照福布斯公布的2011全球富豪排行榜,这一水平足以跻身前二十。2011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十的是沃尔玛总裁吉姆·沃尔顿,身价为213亿美元。当年中国的李彦宏以94亿美金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95位。

当然,这场盛宴的最大获利者仍是投资机构,利润回报率高达1200倍。

创新的偶然与必然

扎克伯格的故事告诉人们,创新是有方法有思路的。看似偶然,其中暗含着必然。

20万年前,地球上的所有智人几乎都掌握了火的技术,大家开始用火取暖,烹饪食物。不过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当时非洲、欧洲、亚洲各地的智人都学会了取火技术呢?有一种解释是人类的迁徙传播了取火技术。

但在前后不久的时间里,地球上的所有人类都学会了人工取火,这很难用迁徙来合理地解释。火的发明使用,最早的证明是在北京周口店的猿人洞穴,是他们最开始使用火。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50万年前左右,此时的人类已经进化到了直立人时代,直立人的大脑较他们的祖先猿人已经进步很多了,晚期直立人的脑容量已经达到了1200毫升左右。大脑体积的增大,让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具备了猿人不具备的一些智力活动,比如说懂得更多更复杂的手势和语言,可以感受到对方的不开心,可以和同伴配合进行捕猎,可以发现火的存在并理解火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智力已经具备了认识火的能力。

从考古学上来看,非洲直立人使用火的时间晚于北京猿人,如果说火的发明是人类迁徙导致的,那么应该是非洲直立人先学会用火,然后再传到亚洲,这个顺序才符合迁徙的理论,但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是北京猿人最先发明和使用火的。

为什么在前后不久的时间里,人类都学会了取火呢?原因就在于,当时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大脑同时进化到了可以理解什么是“火”和保存火的智力程度。这是一种必然性的创新。

随着大脑不断进化,人类对客观规律的发现也就越来越多,但客观规律的总量不会变,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就等着那些越来越聪明的大脑去敲开这些神秘的大门。很显然,奥秘被大脑揭示是必然的,如火的发现、电的发现、无线电的发现、算数的发明,甚至是汽车、轮船、电脑的发明都是必然的,只是某个秘密被哪一个大脑发现,以及发现时间的早晚是偶然的而已。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偷袭了珍珠港,这个错误决定,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美国人第一次把原子弹运用到了战争中,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迅速扭转,并走向尾声。日本天皇一定会惋惜这种武器没有诞生在日本,其实,当时的日本科学家离原子弹的成功研制已经非常近了,如果不是美国参战,或许日本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

二战结束后,各国公布了一些二战中的信息。在二战中,全世界有7个小组进行核武器研究,这7个小组分布于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各小组都是由政府组织的。这几个小组,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大家都不知道还有人和自己做着同样的事情,更别说同盟国或者敌人了。

这7个小组中,有6个小组相互独立地发现了制造核弹的一个重要公式,这就是“四因子公式”,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计算链式反应所需的临界质量,也就是说,算出了这个公式,制造原子弹就只剩实验阶段了。这6个小组分别是法国、德国、苏联的小组以及美国的3个小组。我们相信,这几个小组都是独立开展研究,也就是说并没有彼此坐在一起交流经验,最后成功都是属于自己的。唯一一个没研究出来的,就是日本的小组,后来的解密资料显示,日本研究小组已经很接近了,就只差一个转弯的距离。

在这些不同小组的公式中,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不同的小组在理解这个公式的时候,为了强调不同的因子,而使用了不同的数学符号,这是为了强化条件对结果的影响,这就是对“根”的理解不同。事实上,有4个小组认为该公式是纯理论的,基本予以忽视。只有两个小组把这个公式整合到了实验工作中,其中一个小组成功地制造出了核弹,为二战的迅速扭转奠定了基础。

7个小组中有6个发现了这个公式,并且是在彼此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现的,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事物的发现具有必然性。如果一个小组没有发现这个公式,其他5个小组也会发现。日本没发现,只是时间上稍晚而已,可能是因为中途某个细节出了差错,也可能是方向暂时走了弯路,这就是发现中的偶然性。

类似于这种前后间的巧合,在科学发现史上不胜枚举,但对于人类来说,只要这个创新所需要的底层知识被大脑理解,创新就成为了必然。

《创新简史》

杨旸著

九州出版社

新闻推荐

俄外长说 朝鲜激烈反应可能源自美国挑衅

据新华社莫斯科11月30日电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30日表示,美国近来的举动似乎是故意挑衅朝鲜,使朝鲜作出某些激烈反应。据俄新社报道,拉夫罗夫是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作上述表示的。他还说,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