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查|大家买日历真的用了吗?
纸质日历这种有点“时空错位”的东西,其实非常有意思。不仅是因为手表和电子日历普及后,日历有点像“过去”的物件了;还因为代表着“时间”的日历,如今已由看时间的工具,发展出更多文化内涵,混杂了人们从过去到现在的种种不同观念。
对有的人来说,在交替的岁末年初,精致的日历书到手之时,仿佛明年的时间也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只等期待地翻开新年第一页的那一天到来;而对另一些人来说,纸质日历毫无用处,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不需要它。毋庸置疑,其实我们对于使用纸质日历的需求已经降低了。近年日历卖得这么火,那些购买日历的人,他们为什么买日历?他们真的用了吗?
吃灰、占地方,买了也不用
“纸质日历的重要性,还不如抱枕吧。”这是程序员阿圆的观点。在他的记忆中,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日历了,而日历的使用方法,就是小时候看到爷爷一天撕一张,一年用一本。阿圆说,“日历每天都要撕,以前跟现在不一样,有首歌叫——从前慢,才能天天撕啊,现在我是不撕日历的,多无聊……信息时代都有手机了,不需要日历了。当然收藏另说,之前别人送了一个文艺台历给我,然后就留着吃灰,扔也不是。”
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习惯于电子产品的人的想法,时间已经通过钟表、手机、电脑、荧幕等等频繁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说日历是象征的是时间,那么它的替代品实在太多了,而“撕日历”这种过去熟悉的日历使用方法,也似乎显得有些累赘,更不要说去主动购买日历了。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生晨曦,平时既文艺又热爱生活,她说自己从没买过日历,“我周围也没有人买日历。对于时间,其实我以前试图每天做计划,然而自己并没有那么忙,就失去做计划的意义。我的生活没有记录,时间一天天过去,记住的东西也不多。有时候会觉得可惜,但是时间本来就是用来忘记的。”Tron曾经主动买过读库的日历本《日课》,本意是当日记本用,但因为觉得本子太厚写字不方便,只用过一段时间,对于会不会再继续购买,他表示,“暂时没有(再买的打算),太占地方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一直在买日历,但是却不用它看时间。
从2015年就开始买日历的斜阳君一共买过三本日历,两本果壳的《物种日历》,一本《斯飞日历》,购买原因是因为觉得《物种日历》很有趣,而《斯飞日历》是他的个人兴趣,为了了解古建筑相关的知识。“我看重的是收藏功能,其实日历本身我都不太用,没有这个需求,就是摆在桌上看一看内容。手机和电脑上的日历就可以满足我看时间、列日程了。”
从2011年就开始购买《故宫日历》的蒋天正虽然年年购入新日历,也几乎不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购买《故宫日历》的原因,也并非收藏,他说,“完全是因为印刷精美,里面有很多古诗文我很喜欢,这本日历做得特别精细,它竟然能把故宫里跟生肖相关的藏品全部挑出来,你能看到那么多的名家书画作品、玉雕、瓷器、珐琅彩……这太棒了!所以我会买来看。其实我以前也用日历,会在上面写字,不过只写那种跟艺术相关的或者稍微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比如出门买了烧饼这种事我是不写的。现在太忙了,没空用,看都没什么时间……” ,由于工作节奏快,他每天都在手机上使用日程类的APP,而纸质日历,就“不是生活必需品”了。
做记录、当摆件,还能提高时间感
由此可见,日历的使用方法已经不再是通过撕日历看时间了,购买日历的人看中的是日历的内容,而喜欢的内容如果按照过去用日历的方法被“撕掉”,也会让不少人觉得不舍。也难怪2018年版的日历书,纷纷将撕页型改成翻页型,或者不破损页面的磁石设计。
皮肤科医生禹汐是今年才开始买日历的,去年有人送了她一本果壳日历,因为使用时要一页页地撕掉,她觉得很可惜便没有继续使用。她说,“里面的植物动物画得很好,撕了几页有点舍不得了,就……没再撕,直接导致也没再用了。”而今年她自己又购入了一本《联邦走马日历》,“今年这个不需要撕,是活页的,拿下来还可以保留。”对禹汐来说,虽然日历“就是看看”,但也是在“使用”,而在时间管理方面她更多用的是小周历,“周历空间比较大,随便写,记录一周的事情很方便,一眼看上去很直观,不用翻来翻去,而且体积小,容易携带。”
就职于互联网文化公司的叁叁2015年底开始购买日历,差不多也是她开始工作的时候,除了看日历的内容,她还用日历记录自己的工作行程。叁叁说自己会每天翻阅日历,但也有忘记翻的时候,忘记翻时会觉得,“糟糕,我今天又忘记了…… ”她觉得纸质日历有一个特点是不方便携带,不能随时查阅记录的事情,所以工作中还是大量使用Outlook日历,但纸质日历的好处也很明显——看着赏心悦目。今年她购买了《豆瓣电影日历》,提到自己刚购入的新日历,她说,“虽然还没有使用,但作为电影爱好者,豆瓣日历每一页的日期上都有写一些电影台词,或是日期那一天电影史上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很暖心,大概在记录工作的时候也会心情愉悦。”除了因为喜欢电影,她还有一个特别的购买原因,“去年没有买到后来被炒到高价比较遗憾,所以今年(豆瓣)市集一发出来就买啦!”
公关从业者林四歪是从2016年开始买日历的,买过《单向历》和《豆瓣电影生活日历》。买日历的原因是希望可以通过日历让自己实实在在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此治疗拖延症,另一方面,她还希望自己通过使用日历把时间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增加仪式感。她很喜欢日历附带的功能,比如摘抄或宜忌,而和大多数使用日历的年轻人一样,在使用过程中,“我总是忘记翻日历。”
虽然会忘记翻日历,但林四歪依然觉得日历是“美好的东西”,她说,“我的拖延症并没有治好,但仪式感是真的有,每次看到日历时,重新想起年初立下的flag,就会出现‘间歇性踌躇满志\’。”为了通过使用日历提高时间感,她表示自己还会继续购买日历,“每一年都比去年更重要,越老越觉得时间很‘贵\’。”
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忘记翻日历”的通病。青年教师袁长庚说自己从2014年开始恢复用纸质日历的习惯,“现在已经用到第四本,原因大概是长时间的案头工作需要跟自己周围细小的环境保持友善。所以它跟多肉植物或者摆件区别不大。纸质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柔软和善意,有时候可以让情绪变得很平淡。”
让袁长庚开始使用日历的契机也是工作,他说在使用日历前自己长时间生活在学校里,在那种生活中的时间度量是不重要的,“你的一切都已经被安排好,你跟着走就好了。”而工作后,他开始使用《联邦走马日历》,“因为多少有一些文艺的爱好,这本日历是每天有一个艺术家那种,设计者本身就是文艺青年,无论是选择还是设计都很符合胃口,最初选是想要有意识地每天看一眼。我差不多每天都看日历,除了长时间外出,而外出回来也要补看。”
对喜好日历的人来说,日历的使用价值与其说是提醒日子,不如说是日历上面有跟他们爱好相关的内容,或者是一个摆件类的小物。就如袁长庚所说,“日历提示时间本来就是一个很微弱的功能,就跟手表一样,主要是个装饰。”
送朋友、喜欢就买,买的是一种感觉
日历除了被用来记录日常、当摆件外,还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作为礼品。大家在选择日历作为礼物时,更多看中的也是内容,而对方是否会使用日历,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投资行业的小舟一直使用月历,今年第一次买日历,就是买来送人的,“我自己是不买日历的,参加活动都会送,实用就行了。现在想买是准备送人,有朋友是做电影的,觉得豆瓣的这款电影的还蛮好的。”她说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朋友是否有使用日历的习惯,也没有问,但觉得挺适合她,“我朋友喜欢电影,如果每天都有日历提醒一部电影,有熟悉的台词,我觉得感觉很好啊。即使她不每天用,只是收藏或平时翻阅,也很好呀,不过如果每天使用我会比较开心啦。”对她来说,这个礼物是内容主题和日历功能本身的二者结合,“喜欢的东西伴随每一天的感觉。”
在读博士生LJ自己没有使用过日历,也曾购买《故宫日历》送给朋友,“我自己都没看过内容,因为朋友都是学古琴喜欢古风的,对这类文创用品他们接受度不错,不会很贵,但是不低廉。自己不大会买吧,经常会忘记翻。如果用就是偶尔翻一下上面的画看看,当图册。”
在荷兰留学的VV关注日历很久了,却只买来送人,她说, “因为自己想买,于是就买来送人了。”在她的印象里,2015年起开始感觉到世面上日历多起来,当时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就挺想买的,“买日历的窗口期很短,元旦过了就不想买了,感觉不圆满,2016年圣诞的时候我才真正入手。买过《本草时光》日历送人,因为对方喜欢花花草草,我觉得挺实用的,我那个朋友喜欢画画,这样她自己也可以画;买过一本封面是《神奈川冲浪里》的日历送人,因为对方喜欢日本文化;还买过一本《红楼梦日历》,本来准备自己用的,后来也送人了,不知道对方喜不喜欢,但感觉女孩子都会喜欢的吧。我自己用日历应该会忘在那儿落灰,就是知道自己估计不会使用,所以都送出去了。”
VV自己平时都是用电子日历,她说,“我感觉现在纸质日历功能上讲更像杂志或书之类的,看的功能居首,心血来潮了翻一翻,跟本来的功能已经比较远了。以前人用日历是老黄历嘛,宜什么忌什么,出门之前看一看,再一个是节气之类的,农事有需要,我们现在没这方面的需求,更多的时候也就是买个好看,所以卖的好的都是设计或者内容做的好的。”
建筑从业者Daisy送给别人的日历是自己亲手做的,她的爱好是旅游,往年在国外留学期间拍了不少照片,想把照片印出来送人,就以照片为内容制作了一本日历,“拿到日历的感受是,我拍的照片真好看!”她将日历送给了以前的中学英语老师,教画画的美术老师,还有朋友,自己也留了一本,美术老师拿到她送的日历后,还会一张张分析她的照片构图。
但其实工作繁忙的Daisy也是个电子日历的重度用户,“我一直用手机上的日历,有很多标签,会和工作邮箱同步,在国外时最甚,大家需要看我共享的电子日历来查我的行程,再来约开会或见面的时间。其实今年好像没怎么使用日历,还是电子日历比较方便,明年我计划把一本日历放在家里,把每日的大事记上,比如工作项目做完,看了什么电影,去哪里玩,另一本我就放在公司每日看看,那本不是有电影台词么,每天都是惊喜啊!”
对Daisy来说,购买日历就像买喜欢的东西一样开心,当我告诉她市面上还有另一本电影主题的日历时,她大呼,“为什么要让我知道!”接着说,“其实我也很想买《故宫日历》,可惜看到时,已经买了豆瓣的,还有一本穷游的是和朋友凑单买的……买日历主要是因为好看,就是女人买东西嘛,喜欢就买!”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信息时代的节奏,大多数人在时间管理上都有了纸质日历的替代品,所以各商家也开始重新思考日历的市场定位,很多内容和设计上优秀的日历,在2018年纷纷订制了礼盒版,甚至收藏版。
但日历作为礼品和收藏品的新功能,也有人想法不一样。没有选日历作为礼物送给他人的人,多数是因为不知道对方有没有对日历的喜好,林四歪说,“暂时还没送过人,如果有朋友无意提起喜欢这类东西时,我会送。”而对于越来越多人关注的收藏功能,很多人也不以为然,袁长庚说,“用过的日历不会专门留着,有点儿断舍离的基本态度吧。”
已经有了多本《故宫日历》的蒋天正说,“我没有把日历当收藏品,对待它们也没有那么小心谨慎,会在上面写字。其实对于日历的收藏价值或升值这种商业炒作,我心里特别清楚,所谓升值的东西,其实是有价无市的,并没有人买。有的是公司和出版方合作,为了出合集,就说自己升值了,而在送客户的时候,可以宣称这个价格很高,或者有‘送文化\’的说法,日历现在是一个有附加值的东西,要靠故事和寓意撑起来的文化产品,比如《故宫日历》是故宫的文创产品,其实送的是感觉。很多东西卖的也是感觉,大家买回去可能只是摆着,觉得和某个文化有关联,有人有收集一个生肖轮回的愿望,自己开心。就像很多人买书,也不会看,它放在那里,就有那种感觉,觉得自己会看。这也是一种人对美好的向往。”
新闻推荐
这是11月26日在芬兰赫尔辛基拍摄的点亮彩灯的圣诞大街。当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传统亮灯仪式,正式迎来2017年圣诞季。新华社记者李骥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