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泰罗尼亚危机解除 欧盟裂隙隐忧浮现
拉霍伊普伊格德蒙特 10月19日,加泰罗尼亚政府宣布全民公决通过独立提案(左图),但随后立刻称将暂缓宣布独立(右图)时加泰独立运动支持民众的表情先喜后悲,对比强烈
加泰罗尼亚当地时间10月2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引起巨大风波。之后西班牙政府宣布解散加泰罗尼亚政府,取消该地区的自治权,28日,正式接管加泰罗尼亚。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还宣布,12月21日将在该地区举行新的选举。美国、英国、欧盟纷纷表态,站在西班牙政府一边。
10月1日开始的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公投,带来这么令人意外的政治后果,足见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这场大火,不仅烧掉了加泰罗尼亚与马德里之间脆弱的关系,也可能会让欧盟面临最严重的国家危机——无论其独立图谋成败与否,对于已经一盘散沙的欧盟来说,都显然不是什么福音。
接管令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10月27日当晚宣布解除普伊格德蒙特职务,解散加区议会,并宣布12月21日举行自治区选举。
通缉令
西班牙国家法院大法官拉梅拉3日签署命令,在国际范围内通缉日前逃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前主席普伊格德蒙特。
诱因 经济差距历史文化
加泰罗尼亚的这场“独立”并不是空穴来风,自有各方面的原因。
加泰地区的独立呼声其实数百年来从来没有消停过。15世纪,加泰罗尼亚因政治联姻,并入当时的西班牙。因此加泰地区无论从语言上还是文化上,与西班牙其他地区都有一定差异。
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文化差异本就是正常现象,况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文化上的差异本是可以通过无数次沟通交流逐渐减小。但因加泰地区人民多年不愿意与西班牙其他地区亲近,文化上的差异就依然十分突出。而这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上的差距。
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数一数二富庶地区,人口占全国约16%,GDP总量占全国的19%,排名第一,超过首都马德里地区。自2003年开始,加泰罗尼亚吸引了超过1000家外国公司直接投资,金额超过430亿美元,超过西班牙吸引的全部外资的25%。
加泰罗尼亚区也是西班牙的出口龙头,据统计,近些年来,西班牙四分之一的出口产品都来自加泰。许多大企业选择将总部设在经济活跃、有活力和开放的巴塞罗那。与加泰地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班牙整体经济的低迷。西班牙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经济遭遇结构性打击,青年失业率长期高居25%以上,虽然近两年经济有所复苏,但仍然是不稳定而脆弱的。这样的经济差距与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关联起来,不断催促着加泰“独立公投”支持者一次次急于跳车。
冲击 或将重伤经济命脉
加泰地区盲目独立,会对自身造成不少冲击。
从加泰的产业发展来看,加泰罗尼亚引以为傲的工业和航运业都对西班牙境内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所依赖。西班牙是欧洲食品的主要提供国,这些食品经由加泰等港口输向北方各国,也为加泰的工业发展提供原料。而仅凭加泰的环地中海各地的贸易,无法支撑其整个州如此蓬勃的经济。一旦加泰成功独立,西班牙本土的产品一定会拒绝走加泰罗尼亚出海,而更倾向于从南方的巴伦西亚或北方的桑坦德转运进欧洲大陆。这对加泰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独立的加泰还可能面临严重债务危机。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加泰罗尼亚的债务已经占据了GDP总量的35.4%,在6月末,总额已经累积到767亿欧元。有评级机构称,加泰罗尼亚的债务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债券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加泰罗尼亚离开西班牙,在没有中央政府“兜底”的情况下,未来在债券市场上可能不会获得任何融资。据著名咨询公司ING统计,离开西班牙和欧盟可能导致加泰罗尼亚GDP下降25%~30%,失业率将会翻倍。
加泰一些独派经济学家也认为,加泰罗尼亚独立后若能继续留在欧盟,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完全能够抵抗独立带来的经济振荡。但事实并没有按照想象的轨道前进。
加泰的“独立公投”并没有取得欧洲其他国家的支持。得不到支持,即便成立了国家,许多在欧洲的贸易还是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直接重伤其经济命脉。
样本 与欧盟原则相背离
作为西班牙的“经济之花”,加泰此次独立公投中,挑动当地民众对独立强烈渴望的核心议题之一,是“加泰罗尼亚的钱被马德里拿去补贴其他地区”。其“我的钱就是我的钱,不是我同胞的钱,甩开他们我们会更幸福”的口号,说白了就是不想再补贴“穷亲戚”了。
但这个逻辑放到欧洲内部,恐怕很难立得稳。
从经济学上看,任何一个国家,在地区发展上一定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不平衡,但正是所有地区的相互协作,才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
“欧洲联合”的概念产生于二战后。经过残酷的战争,政治学家对比历史发现,欧洲这样一个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的地区,如果偏执于一地一族的“民族国家”观念,很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中去,甚至成为外部超级大国的盘中餐。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欧盟”诞生了。作为“欧洲联合”观念的集中表现,“欧盟”逐渐从一个经济合作组织,向具有“超级国家”色彩的联盟发展。秉持着“联合”的基础理念,过去几十年以来,其一直主力推动消除内部边界、统一货币,而这些,无一不是国家将部分主权上交的行为。
从这一层面,加泰罗尼亚公投模式的内在逻辑,显然是跟这个基础理念南辕北辙的。因此,欧盟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加泰罗尼亚的独立,更不考虑独立后的加泰罗尼亚“入欧”问题。
分裂 失道寡助难获支持
平心而论,加泰罗尼亚与西班牙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并非殖民与反殖民、侵略与反侵略的民族独立矛盾,更远远达不到“你死我活”的对抗水平,归根结底集中在财政的处置权上。这完全是一个可以进行和平磋商,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技术性问题。但是,以普伊格蒙特为首的独立主义政治势力,丧失了基本的政治妥协品德,利用民众的情绪与心理,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其人为煽动成独立建国的问题,引发严重政治对抗。从本质上看,这其实就是独立主义政治势力利用民粹主义情绪制造出的一场政治闹剧。
当前,全世界都对马德里表示支持,欧盟、欧洲议会也一再警告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行为不会得到承认。对欧洲而言,这个风险尤为突出。欧洲大小国家之间发展极不均衡,再加上民族众多,历史上冲突不断,如果加泰罗尼亚独立坐实,那极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加泰罗尼亚寻求独立找不到充分而正义的理由,所谓的独立终将是一场迷梦。事实说明,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会含糊。相信加泰罗尼亚的这场闹剧将对世界上的其他分裂主义势力产生震慑,让他们看到,罔顾和平磋商渠道,妄图独立的行为不可能得到任何支持。
矛盾 可以同甘无法共苦
工业革命之后,“做大蛋糕”成为十九、二十世纪的主题,欧洲民族国家快速扩张,国家整体比较稳定。但只要一个国家面临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分蛋糕”的问题就会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国家内部潜藏的分裂主义的重现。一战之后奥匈帝国解体,冷战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分家、南斯拉夫的血战分家都是例证。
因此,当我们重新审视今天的欧洲,面临经济增长压力,欧盟决策机制繁冗等多重挑战,再加上金融危机对南欧国家的重创,出现各类公投现象,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证明,欧盟的理想虽然伟大,但是在“同甘共苦”这个问题上,它从来没有寻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最现实的例子就是英国“脱欧”和苏格兰独立公投。前者主要是不甘心自己在欧盟付出很多,回报很少;而苏格兰则是认为独立后,自己独享北海油气资源能过上更富足的日子。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动作也从未有过间歇。由于意大利长期存在南北差异问题,目前意大利最富有的两个大区——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第和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威尼托,也开始了“自治公投”。这两个意大利最富有的大区人口只占意大利的四分之一,但是GDP却占到了整个意大利的三分之一,因此他们同样认为他们创造的财富被意大利其他贫穷地区拿走了。
分离主义的幽灵在欧洲上空再次徘徊,已经是事实了。
前路 欧洲最终走向何方?
欧洲国家的分裂和变动,是有历史基因的。
拿素来被认为是“融合最成功的例子”——英格兰和苏格兰来说,它们之间的联合同样经过克莱登战役的血腥镇压。直至今天,苏格兰的独立情结也从未消散。与此同时,法国的科西嘉、西班牙另一块地巴斯克地区、英国的北爱尔兰和比利时的弗兰芒与瓦隆地区等,都在酝酿或掀起独立公投的浪潮,原因也大致类似。
不可否认,在打击分离主义行为上,欧洲众多国家的中央政府有着诸多强力手段,但是,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他们自己现行的政治伦理的一种否定。如果真的只能通过这种手段去维系欧盟,那么其政治感召力恐怕早晚荡然无存。
如果我们真的追究起今天欧洲的分裂主义倾向,恐怕罪魁祸首还是他们自己——当年冷战后,欧盟自恃经济繁荣、社会发达,有着民主法治的“先进政治文化”,直接参与肢解南斯拉夫,扶持科索沃独立。如今,经济逐渐放缓甚至衰退,无疑成为欧洲自身分裂的一个催化剂。
如果欧洲的政治家不能从自己的政治社会伦理上找到新的路径,未来欧盟所要面临的,可能不仅仅是哪个成员国“脱欧”的问题,更是成员国们“谁是谁”的问题了。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
新闻推荐
新华社马德里11月2日电(记者郭求达)西班牙国家法院大法官拉梅拉2日宣布,以煽动叛乱、叛国和挪用公款等罪名将8名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加区)“独立派”高官送进监狱。包括加区前副主席洪克拉斯在内的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