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泰国洞穴救援的医生发文医学期刊确认给孩子施用麻醉药物

成都商报 2019-04-06 01:37 大字

泰国洞穴救援事件,距今已经过去了近10个月。

然而,许多具体救援细节此前仍然未被披露,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孩子们在被救出的过程中,是否真的被施用了麻醉药品,更是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4日,参与救援的三名泰国医生和澳大利亚麻醉师,在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的论文终于确认了这一事实--他们认为,在这次大胆而危险的任务中,麻醉药物氯胺酮扮演了关键角色。

据CNN报道,该论文公布了救援行动的细节,救援人员在将男孩们带出洞穴时,给他们使用了剂量不详的氯胺酮,而此前的救援过程中,这一细节始终未得到官方的确认,此次论文的发表坐实了这一救援过程中的重要细节。

泰国总理曾否认 给孩子施用麻醉药物

此前,救人任务的细节迟迟没有公布就一度令许多人产生了各种猜测,特别是由于现场救援人员中有一人是来自澳洲阿德莱德的麻醉医生,更令“孩子们是被麻醉带出”的传闻流传开来。

在2018年7月10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时任泰国总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被问及少年们是否被注射了麻醉药物时,曾明确否认:“谁会麻醉他们?如果他们被麻醉了要怎么逃出来?只是服用了抗抑郁药物而已,让他们的情绪不要太紧张,以免影响救援。”

但是,在救援结束之后,诸多细节,包括潜水员的回忆均显示出,“用麻醉带孩子出洞”并非是无中生有的猜测,此次论文的发布正坐实了这一论断,而孩子们被施用的药品正是具有镇静作用的麻醉药物氯胺酮。

据CNN报道,这篇发布在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由三名泰国医生和一名参与救援的澳大利亚麻醉师联合署名。

他们表示,当时救援过程中,男孩们还戴着供氧的面罩,穿着不合身的潜水衣。在这篇论文中,他们详细描述了男孩们离开洞穴后立即在野战医院进行的治疗——可以看出,当时的救援任务极为紧迫。

“前四个出来的男孩戴着太阳镜保护他们的眼睛,因为他们已经两个多星期没有暴露在太阳下面。他们的头和脖子在穿越洞穴狭窄通道的过程中被固定下来,以防脊椎受伤。最后,他们被裹在毯子中,以防止体温过低。”论文中指出。

“其中,第二个离开洞穴的男孩出来后前往医院的过程中,体温已经低至35摄氏度,体温过低会对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包括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

医务人员表示,考虑到男孩有体温过低的风险,氯胺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氯胺酮可以削弱颤抖,并能够缓解体温的小幅下降。

氯胺酮最早用于治疗士兵

后广泛应用于儿科急诊

那么,氯胺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

据美国儿科医生伊迪斯(Edith Bracho-Sanchez)介绍,氯胺酮首次合成于1962年,美国陆军医生将其用于治疗美国士兵,作为止痛药和镇静剂。然而,其轻微的致幻作用导致医生对其的施用极为慎重。这种致幻作用导致其在之后甚至成为了一种街头毒品。

而今天,氯胺酮主要被广泛应用于儿科急诊室,例如在骨折的情况下,因为它比其他的镇静剂更安全。与此同时,它也被作为一种兽药麻醉剂,这种药物的“近亲”最近被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这种药物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成人基本药物名单上。

澳大利亚麻醉师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名洞穴潜水麻醉师之一。他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曾经表示,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种方式能行得通。

“我一直以为前两个出来的孩子会被淹死,然后我们还会采取其他措施,那时候我估计他们的生还几率基本为零。”

红星新闻记者

翟佳琦 编译报道

新闻推荐

泰国选举委员会公布大选各党得票情况

新华社曼谷3月28日电(记者杨舟)泰国选举委员会28日公布2019年大选各党得票情况,其中亲现政府的人民国家力量党得票数第一,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