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少年足球队被困岩洞救援有多难?

澎湃新闻 2018-07-04 21:38 大字

泰国12名少年足球员与一名教练,6月23日在清莱府一个名胜洞穴探险时失踪。逾千名救援人员连日积极搜救下,于2日寻回全数失踪者,所有人均暂时安全。

泰国政府称,他们现在要保证孩子们100%安全,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让这个足球队从山洞里出来。清莱州长2日称,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正在准备最终营救方案,其中一个办法是教他们使用特殊呼吸面罩游出来。此外,他们也在尝试其他方法,比如将洞内的水抽干,或者寻找其他出口。

泰国内政部长阿努蓬表示,救援队会抽出足够多的水,然后由足球队自己穿戴潜水装备穿过洞里狭窄的裂缝中出来。同时,要让这些孩子学会潜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夹缝很窄,他们必须学会使用潜水装置,如果装置出任何问题,会很危险。

此前有专家称,最安全的方法可能是让他们在洞内等待水位下降,而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据了解,该洞穴的长度达10公里,是泰国第4大山洞。救援人员发现球队的线路

泰国少年足球队被困及寻获过程回顾:

6月23日 星期六 少年足球队失联

12名“野猪”足球队的少年在25岁助理教练Ekkapol Janthawong的带领下一起外出“探险”。他们来到泰国北部靠近缅甸的边境地区的坦銮洞穴群。2年前,教练也曾带领孩子们来过同一个山洞。

当天下午1点左右,天气晴朗。他们把自行车锁在了山洞洞口,然后前往山洞深处走去。

13个人越走越深,甚至越过了警示牌:禁止背包客在雨季进入。然而,7月初,泰国的雨季刚刚开始。在他们进入洞穴后,暴雨倾盆而来。

当天晚上,一位公园管理人员在公园关门后发现了洞口的自行车,为期9天的艰难救援正式开始。

6月24日 背包和凉鞋被发现

据《曼谷邮报》报道,搜救队在洞穴中发现了孩子的一些背包和凉鞋,但是迅速上升的水位迫使搜救工作在当天下午暂停。

6月25日 救援队发现手印

一位泰国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上升的水位阻断了足球队回来的路,他们被困在了山洞复杂的地形中。因为洪水泛滥,救援队不得不在晚上再次停止搜救,不过,抽水泵仍在不停地作业。

但这一天,救援人员有了新的发现。泰国皇家海军当天在Facebook主页上发布消息称,在洞穴岩壁上发现了人类手印,但还无法定位孩子们的具体位置。

6月26日 积水不停上涨

据《曼谷邮报》报道,雨停后救援队马上开始工作,洞穴内已经架好了电缆和通风设备。

一位住在泰国的英国洞穴探险家恩斯沃斯(Vernon Unsworth)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情况不容乐观,“据我所知,海军潜水员进入了洞穴深处,但(搜寻)条件很艰巨。水位还在不停地上升。”

恩斯沃斯曾去过多处洞穴探险,在看他来,洞穴中的水是最大的危险,“距离洞口3公里处的积水越来越高,如果孩子们走得太深很可能被淹没。由于缺乏空气,情况会进一步恶化,接下来的6到10小时格外关键。”

6月27日 争分夺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泰国内政部长Anupong Paochinda当天表示,除了水下救援,他们正在想其他的办法,时间不等人,但他坚信孩子们和他们的教练还活着。

救援队计划从洞顶进入洞穴,同时缩小搜救范围。尽管有将近50台抽水泵在不停作业,但是水位依旧在上升。

当天,来自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和英国的潜水和洞穴救援专家也赶到了现场。

6月28日 大雨阻碍救援

持续的大雨再次让救援中断了5个小时,电力也一度中断。

在雨小一些后,救援再次开始,无人机和其他热感摄像机被运用在救援过程中。此外,重型抽水机也被带到现场,希望可以遏制住持续上涨的积水。

6月29日 中国救援队赶到

CNN援引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消息,一支包括6名中国专家的救援队赶到泰国清莱省。救援人员成功进入洞穴。几个钻探点同时进行钻探,以此来缓解洪水的威胁。

6月30日 澳大利亚救援队赶到

澳大利亚一支包括6名专家的救援队于当天赶到,该救援队进行了地面搜救,并潜入被洪水淹没的洞穴进行搜救。

7月1日 救援继续

由泰国海军和其他至少六个国家组成的国际救援队试图到达一处被当地人称为Pattaya Beach的石室,失踪的孩子们可能在那里避难。

7月2日 成功发现被困者

在经过9天多的搜索之后,失联的少年队和他们的教练终于被发现。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2日报道,两名英国救援队员Rick Stanton 和John Volanthen最先发现了被困的孩子们。他们询问了被困者现在洞穴内有多少人,一个孩子回答13人全部都在。其中一个孩子向救援人员说,“吃的,吃的,告诉他们,我们很饿。”

还有孩子向救援人员询问,“今天几号了?”,救援人员顿了一下,回答说,“周一,今天是周一,你们在这里(接近)十天了,你们真的很坚强。”

新闻推荐

为“一带一路”夯实法治之基

【“一带一路”进行时为“一带一路”夯实法治之基——来自“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的声音光明日报记者张斐晔“一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