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美食:是“私人订制”还是“苍蝇菜肴”?
资料图片
时下,不想做饭、拿起手机点外卖的大有人在。然而,网络订餐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担心其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平台的外卖尚有监管,但朋友圈里的“私人订制”,到底是货真价实的美食,还是苍蝇菜肴呢?
朋友圈卖美食的越来越多
每天手机翻看朋友圈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不少商家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商机,利用朋友圈卖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熟人经济”。卖衣服、卖包的已经司空见惯,卖食物的也渐渐多了起来。
“我原本不习惯在网络上买食物,因为觉得食品要看得见才敢买,否则你怎么知道它的卫生情况和用料情况。”然而,市民郑静怡的这一想法最近被打破。在前不久吃了一个同事带来的一块蛋糕以后,她说自己就沦陷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确实很好吃,用料吃得出来的”。也正是有了这一次成功的购买经验,后来经常看到朋友圈里发的手工冰粉、手工鸭脖等等,都会买来尝一尝,大多数还是不错的。
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和郑静怡一样的市民不在少数,不过,有些市民却没有她这么幸运。杨强表示,他朋友圈里卖的食物大多都较贵,有一次买了一箱芒果,150元一箱,大概5斤左右,说是泰国空运。但拿到手却发现只是一般品种,放了半个多月,里面的果肉已开始变质。再来找这个微商,对方已经不怎么搭话了。
记者了解得知,相较于实体店,卖家利用网络平台运营成本和操作难度要小得多,卖家可以直接拍照通过手机上传,然后与买家进行“点对点”沟通。通过微信留言下订单,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通常都是同城交易。他们中有的是自己在自家厨房加工,但要价都不低,通常一块小蛋糕价格在20-30元之间,自制的鸭脚、牛肉干也比外面要贵。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以次充好的现象。
国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要持照经营,在进行实名登记、明确责任、审查许可证之后方可售卖。业内人士提醒到,通过微信等网络渠道购买食品的,一定要留下相关的购货、支付截图等消费凭证,条件允许的话,要尽可能了解卖家所在地等相关信息,这样出现消费纠纷维权时,能够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报记者刘芳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中国驻泰国普吉领事办公室7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当地时间6日20时左右,一辆载有22名中国游客的大巴车在普吉岛翻车,车上20名游客不同程度受伤,多为轻伤。据介绍,这辆大巴是在前往巴东地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