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莫让假“家庭教育指导师”误人子弟
北京的曹女士突然发现在自己家做保洁工作的朱姐是个“宝藏”:她不仅是一家小型私人公司的在职保洁员,每天朝九晚五到公司打卡上班,每周还会抽三个晚上固定给三个家庭做保洁,而且从上个月开始她又多了一份周末的工作——“接单”做家庭教育指导师。“朱姐在我家干好几年了,我印象中她只有初中学历,朱姐告诉我她在网上听了几次课、考了两次就拿下了证书。”曹女士说,“我真的挺震惊的。”(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在大众印象里或按一般逻辑推论,能够称得上“指导师”的人应该具有比被指导者更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素养,然而,当有家庭满怀希望,花费不菲代价请来一个有资格证、号称高学历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指望其能发挥专业特长答疑解惑时,却发现不过是“初中学历”“几堂网课”“拿证营业”等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幻象,那种震惊与愤怒定是无以言表。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后,“依法带娃”成为共识,但是我国高校很少开设培养家庭教育人才的专业,去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也不包含家庭教育指导师。在需求和供给出现脱节、又缺乏相关标准的时候,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折中的办法就顺势出现。
目前,“指导师”培训成为一些商业公司的牟利新工具。他们瞅准市场契机,一方面用“未来五年的‘金饭碗’”“时薪上千元、年薪数十万元”等美丽“职业前景”、低门槛的报考条件及“包过”的考试,忽悠一些人花钱参加七拼八凑的培训;另一方面又大打广告,将这些名不副实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推销出去。当家庭教育人才培训市场缺乏规范与监管,异化成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自然乱象纷呈。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乱象的背后,既有家长们多年来在应试竞争压力下形成的“抢跑”惯性思维作祟,也有监管标准及公共服务滞后等原因。注水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不仅涉嫌虚假宣传,以欺骗的方法忽悠他人牟利,违反法规与道德,还会在进入家庭上岗之后给孩子带来潜在风险与巨大危害,实属误人子弟。
“双减”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公众对家庭教育服务需求愈加迫切。对此,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民生诉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尽早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相关规范,让家长、从业人员和职能部门都有章可循,消除标准缺失的盲区,强化行业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从源头上遏制“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乱象,让货真价实、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真正起到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良好作用。□斯涵涵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苗春雷通讯员张健超)近期,长岛综合试验区大数据服务中心联合长岛自然资源局,研发上线“长岛智慧治理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