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 酒酿饼 王开生
没有一杯碧螺春的春天是不完整的。
每年的春分前后,总有一段日子过得有些心不在焉,有意无意中,心思总往苏州吴中东山的那些茶山上飘忽,不错,我想念洞庭碧螺春了!
前几天,东山的朋友苏帮菜烹饪大师黄明来信说,今年雨水多,茶叶下得晚,耽搁了几天,寄一点去你尝尝鲜吧。
四时有序,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精准的节奏。立春之后,太湖洞庭东西山的山间,穿插在枇杷、杨梅、桃李、料橘树下的一棵棵茶树,微微苏醒。几场稀疏的春雨过后,约在惊蛰时分,悄悄窜出细细的嫩芽。再等上几日,春分前后,即是碧螺春采摘的最佳时机。此时的碧螺春茶,嫩芽耸立,奇香扑鼻,素有“吓煞人香”之旧名。
黄明大师带我来到碧螺春茶文化博物馆,始知其在唐代即列入贡品,古有“功夫茶”“新血茶”之誉。清代康熙帝视察江南时品尝后,亦曾大加赞赏,但觉“吓煞人香”其名不雅,遂御题“碧螺春”茶名,沿用至今,并成为历代清廷御用贡茶。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讲,“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冲泡碧螺春茶,以山泉水为最宜,方法与其它品类之茶亦有不同。先用玻璃杯倒满一杯85℃左右的山泉水,将一小撮碧螺春茶投入其中,看茶尖在水中徐徐舒展,茸毛纷飞,如“满城风絮”,此为一赏。滤净水,重新倒入泉水,但见杯中茶尖如旗枪般棵棵挺立,似“万笏朝圣”,此为又赏。饮此茶,赏心悦目也。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碧螺春茶,雅其名,准其形,合其时。碧,指茶之色,通体碧绿;螺,指茶之形,卷曲似佛祖螺髻;春,指采茶之时,初春是也。其条形紧结,白毫满附,嫩绿清香,无愧茶中尤物。采摘碧螺春茶,要与时间赛跑,以清明前为佳,即明前茶。据说约68000棵茶尖,方能炒制出500克成品碧螺春茶,因而十分珍稀。过了谷雨采摘的茶,因茶叶生长迅速,只能称作“炒青”了,品质亦不可同日而语。
在江南,茶与茶点是孪生姊妹。
苏式糕点小食的上市期,也有其独特而准确的鼓点。通常约定俗成的时序为:春饼、夏糕、秋酥、冬糖。
从前江南的大户人家,于宅院中植树颇有讲究,“玉堂富贵”即是典型代表,其对应的树木分别是: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
立春过后,江南的白玉兰抢先绽放报春了。辛夷稍晚些。玉兰有叶时无花,着花时无叶,一树万蕊,笔直向天,似万笏朝圣。花开时清香馥郁,花落时零落如雨。旧时,姑苏人家闺中之女多在此季,于庭院中拾取花瓣,以粉面、蔗糖和之,入油锅中煎而食之,称作玉兰饼,是颇为流行的闺阁时令茶点。
我最钟爱的一款茶点,是苏州春天上市的小家碧玉般的酒酿饼。
夏传曾《随园食单补证》记载,“酒酿饼、酒酿糕,吴人以酒娘发面成饼,熯之。”酒酿饼有溲糖、包馅和荤素之分,包馅多选玫瑰、豆沙、薄荷入馅,现做热吃为上佳。玫瑰花馅味道尤美,花色艳丽,玫香、甜软、肥腴、油润,兼有米酒的清香,引人食欲大振,过嘴难忘。因嗜此小食,回岛城复制后,味亦八九不离十。其做法是将面粉、酵母和甜酒酿合成面团,选新鲜玫瑰酱和蔗糖调成馅心,包裹成圆形小饼,置于电饼铛中烙熟即可。核心环节是馅心中定要嵌入一小块糖猪油,方才正宗味浓。酒酿饼在苏州为仅见,观前街上的百年老店釆芝斋有应时之外卖,上市期极短。
由此来说,没有食过酒酿饼的春天也是不完整的。
新闻推荐
春日读诗一下午,我都在读诗那些个句子,真是一剂又一剂的针药啊一针又一针反反复复的悲伤,反反复复的痛眼泪不是想来就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