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家庭教育岂能速成别被收了“智商税”

青岛早报 2022-03-21 16:31 大字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我国今后几年至少需要4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年收入可达10万-50万元”“没有学历门槛”“可推荐工作”……随着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的不断升温,近期出现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师市场乱象,不少培训广告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还有的进行非专业家教辅导,甚至违背“双减”政策,进行变相补课行为。

从去年“双减”政策出台,到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庭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政策和法律推动观念转变,值得欣喜。但是,一些培训机构借机炒作,将一纸教育指导师培训证书吹成了“花”。纵观各家机构宣传的所谓“家庭教育指导师”,其考试时间不同,发证机构五花八门,连证件封面都不一样。至于考试形式,有的说是开卷,有的说是闭卷,但所有培训机构都表示:“考试通过率很高,目前还没有考不过的。”一个毫无门槛、交钱就能过的证书“含金量”能有多少,稍微动动脑子应该就会明白。如果说这是“高薪金饭碗”,你能信吗?这种“智商税”要交吗?

“家庭教育指导师”赚不来高薪,也指导不了家庭教育。从诸多培训机构目前的宣传口径看,这一考证市场主要瞄准的是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 “双减”政策实施后,大量学科培训机构从业者被迫转行,有的可能会凭借这一证书,迎合部分家长需求,改头换面转入地下,以“家庭教育指导”之名,继续行学科补习之实。教育指导师培训证书很容易变成“学科私教护身符”。如此便违反了“双减”政策相关规定,对“双减”实施成效也将产生对冲。对此,相关部门应该有所警惕。

“家庭教育指导师”未获官方认可,这一行业亟待规范。事实上,“家庭教育指导师”并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相关培训属于专业(职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而非职业资格类、技能评价类的培训。也就是说,这个证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对那些过度营销,制造社会焦虑的机构予以叫停。教育、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需建立协同机制,切实强化对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机构的监管工作,重点打击各类无证经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和变异学科培训等市场失序行为。

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培训是有需求的,但不该成为被收割的“韭菜”。一方面,广大家长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家庭环境,也需要不同的施教方式。培训机构收一笔钱、发一个证,就能让人“速成”吗?对此千万不可迷信,不要盲从。另一方面,各部门要发挥家庭教育指导“正规军”和“主力军”的作用,切实加大人财物力投入,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可以通过牵头整合各种学校和社区资源,做大做强“家长学校”。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扩大有效供给。

家庭教育已从传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家庭教育指导也理应成为“配套”措施。只有相关部门做好补位,完善制度,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家庭教育才不会迷失方向。

新闻推荐

孕妈咪留意“五官六变”

为了能给胎宝宝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成长环境,孕妈咪的身体机能(诸如内分泌、血液、心血管、免疫以及新陈代谢等)都会在这一...

 
相关推荐